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89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所述排口位于海岸处并朝向海水设置,所述排口改造结构包括自所述排口向海水所在的方向依序布置于海岸上的挡潮闸段、消力池段及海漫段,其中:所述挡潮闸段供控制所述排口的开合,以实现控制暗涵内的水的排放;所述消力池段包括设于所述挡潮闸段两侧并对应位于所述排口的两侧的岸墙、连接于所述岸墙之间的底板,所述岸墙与所述底板围设形成消力池,所述岸墙靠近所述排口的一端形成入口端,所述岸墙远离所述排口的另一端形成出口端,所述岸墙背离所述消力池的一侧具有坡度;所述海漫段设于所述消力池的出口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自然水体污染、海水及污水倒灌导致的城市内涝以及暗涵排口下部的水土流失。

The structure of drainage culve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ischarge re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a drainage culvert, the discharge is located at the coast and set toward the sea water, the discharge reconstruction structure includes a tide gate section, a stilling pool section and a sea overflow section arranged on the coast in sequence from the discharge to the direction where the sea water is located, wherein the tide gate section is used to control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discharge, so as to realize the control of the water in the culvert Discharge: the stilling basin section includes a bank wall on both sides of the tide gate section 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two sides of the drain, a base plate connected between the bank wall, the bank wall and the base plate are surrounded to form a stilling basin, the bank wall near the end of the drain forms an entrance end, the bank wall away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drain forms an exit end, and the bank wall deviates from the stilling force One side of the pool has a slope, and the apron section is arranged at the outlet end of the stilling pool.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urban waterlogging caused by the pollution of natural water body, the backflow of seawater and sewage, and the water and soil loss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culvert out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
技术介绍
在目前传统的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过程当中,一般采用将排水暗涵的出口直接设置在海边或者是潮沟河道中,此种建设方法在遇到涨潮或者大浪等会导致水位升高的自然条件下,会发生海水或者污水倒灌的情况。不仅如此,反复的涨退潮以及海浪冲刷也会导致暗涵排口下部的水土流失,影响地基的承载力,导致结构安全的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城市水体污染严重、雨水利用率低、现有道路排水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并运用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为“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意即将雨水通过海绵设施的利用,达到使其充分被植被与土壤所吸收和净化,做到减少排雨水量的同时能够利用雨水来滋养路两侧绿化带中的植被,也达到利用植被和土壤等净化雨水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原有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城市本身的蓄水和净化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解决现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将污水直接排放至自然水系当中所导致的自然水体污染、海水及污水倒灌导致的城市内涝以及反复的涨退潮、海浪冲刷导致暗涵排口下部的水土流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所述排口位于海岸处并朝向海水设置,所述排口改造结构包括自所述排口向海水所在的方向依序布置的挡潮闸段、消力池段及海漫段,所述挡潮闸段、所述消力池段及所述海漫段设于所述排口与所述海水之间的海岸上,其中:所述挡潮闸段供控制所述排口的开合,以实现控制暗涵内的水的排放;所述消力池段包括设于所述挡潮闸段两侧并对应位于所述排口的两侧的岸墙、连接于所述岸墙之间的底板,所述岸墙与所述底板围设形成消力池,所述岸墙靠近所述排口的一端形成入口端,所述岸墙远离所述排口的另一端形成出口端,所述岸墙背离所述消力池的一侧具有坡度;所述海漫段设于所述消力池的出口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挡潮闸段的底部,所述挡潮闸段的闸门底部伸入至所述底板内。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包括位于所述挡潮闸段底部的第一段及位于所述消力池段底部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排口相接,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相接,所述第一段的两端的厚度均大于所述第一段中部的厚度;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海漫段连接,所述第二段的两端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段中部的厚度。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挡潮闸段及所述消力池的底部从上至下顺序设有砼垫层、碎石垫层及碎石振冲桩。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碎石垫层呈中间薄两端厚的结构;所述碎石垫层的开挖边线坡度为1:1。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碎石振冲桩沿岸墙的设置方向平行布置,所述碎石振冲桩的直径为1000mm,相邻所述碎石振冲桩之间的间距为500mm,所述碎石振冲桩深入地基的深度不小于500mm。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内布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底端伸入至所述砼垫层;所述岸墙内间隔设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岸墙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坡度为5%,所述岸墙的坡度为1:0.6。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岸墙与所述挡潮闸段交界处设有橡胶止水,所述岸墙与所述海漫段交界处橡胶止水,各所述橡胶止水的顶标高不低于极端高潮位。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碎石垫层及所述碎石振冲桩远离所述挡潮闸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海漫段;所述海漫段具有相对的两端,一端与所述消力池段连接,另一端沿所述消力池段延伸,所述海漫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加固部,所述加固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海漫段中段的高度,延伸至所述海漫段的碎石垫层及所述海漫段末端的地基上分别开设有容置所述加固部的凹槽。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海漫段的两端为格宾网箱,所述格宾网箱内填充有石料,所述石料的容重不小于25KN/m3,饱和抗压强度大于30MPa,最大粒径不大于30cm且不小于20cm,所述格宾网箱填筑孔隙率应小于24%,所述海漫段的中部为格宾网垫,所述海漫段的底部铺设有无纺布。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排口结构具有调节效果好,能够有效减轻涨潮、大浪、大雨等自然条件下水位上涨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具有一定的自然净化效果,达到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的效果,在解决雨水灾害的同时,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2)本技术通过挡潮闸的安装,在涨潮时期或者大浪时通过关闭闸门起到防止海水倒灌的作用;所述挡潮闸及所述消力池的下部通过碎石振冲桩进行地基处理,使坐落在海滩处的所述挡潮闸以及所述消力池的底板不至于因地基承载力不足而下沉而导致结构损坏。(3)与所述排口相接的所述岸墙及所述底板的设置,起到防止海浪的冲刷导致闸门下部及两侧水土流失的作用;岸墙及底板内排水管的设置可以使部分污水可以渗透到下层的碎石层中过滤净化的效果;消力池的末端布置海漫段,在涨潮或大浪期间起到防冲刷及消能的作用;海漫段的最末端下部采用抛石护坡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加强地基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起到消能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排口改造结构的纵断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S1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排口改造结构的横断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消力池段岸墙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海漫段岸墙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抛石护坡段岸墙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挡潮闸段1;消力池段2;岸墙21;第一排水管210;底板22;第二排水管220;无纺布包23;海漫段3;加固部31;格宾网垫32;无纺布33;砼垫层4;碎石垫层5;碎石振冲桩6;第一橡胶止水71;第二橡胶止水72;第三橡胶止水73;抛石护坡段8。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所述排口位于海岸处并朝向海水设置,所述排口改造结构包括自所述排口向海水所在的方向依序布置的挡潮闸段1、消力池段2及海漫段3,所述挡潮闸段1、所述消力池段2及所述海漫段3设于所述排口与所述海水之间的海岸上,其中:所述挡潮闸段1供控制所述排口的开合,以实现控制暗涵内的水的排放;所述消力池段2包括设于所述挡潮闸段1两侧并对应位于所述排口的两侧的岸墙21、连接于所述岸墙21之间的底板22,所述岸墙21与所述底板22围设形成消力池,所述岸墙21靠近所述排口的一端形成入口端,所述岸墙21远离所述排口的另一端形成出口端,所述岸墙21背离所述消力池的一侧具有坡度;所述海漫段3设于所述消力池的出口端。所述挡潮闸段包括闸门及闸门控制系统,所述闸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闸门升降以控制水的进出;具体地,所述闸门为并排设置的两扇门,均选用铸铁闸门PZ2x2.5,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所述排口位于海岸处并朝向海水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口改造结构包括自所述排口向海水所在的方向依序布置的挡潮闸段、消力池段及海漫段,所述挡潮闸段、所述消力池段及所述海漫段设于所述排口与所述海水之间的海岸上,其中:/n所述挡潮闸段供控制所述排口的开合,以实现控制暗涵内的水的排放;/n所述消力池段包括设于所述挡潮闸段两侧并对应位于所述排口的两侧的岸墙、连接于所述岸墙之间的底板,所述岸墙与所述底板围设形成消力池,所述岸墙靠近所述排口的一端形成入口端,所述岸墙远离所述排口的另一端形成出口端,所述岸墙背离所述消力池的一侧具有坡度;/n所述海漫段设于所述消力池的出口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所述排口位于海岸处并朝向海水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口改造结构包括自所述排口向海水所在的方向依序布置的挡潮闸段、消力池段及海漫段,所述挡潮闸段、所述消力池段及所述海漫段设于所述排口与所述海水之间的海岸上,其中:
所述挡潮闸段供控制所述排口的开合,以实现控制暗涵内的水的排放;
所述消力池段包括设于所述挡潮闸段两侧并对应位于所述排口的两侧的岸墙、连接于所述岸墙之间的底板,所述岸墙与所述底板围设形成消力池,所述岸墙靠近所述排口的一端形成入口端,所述岸墙远离所述排口的另一端形成出口端,所述岸墙背离所述消力池的一侧具有坡度;
所述海漫段设于所述消力池的出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挡潮闸段的底部,所述挡潮闸段的闸门底部伸入至所述底板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位于所述挡潮闸段底部的第一段及位于所述消力池段底部的第二段;
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排口相接,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相接,所述第一段的两端的厚度均大于所述第一段中部的厚度;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海漫段连接,所述第二段的两端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段中部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潮闸段及所述消力池的底部从上至下顺序设有砼垫层、碎石垫层及碎石振冲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暗涵的排口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呈中间薄两端厚的结构;所述碎石垫层的开挖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鹏川姜现马俊青付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