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基地的排水系统及车辆基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915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基地排水系统,所述车辆基地包括素土区和与所述素土区邻接的场地区,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水陆两生植物、具有穿水孔的侧石和集水坑;所述排水沟邻接所述场地区形成在所述素土区的表面,所述水陆两生植物种植在所述排水沟内,所述侧石邻接所述排水沟敷设于所述场地区上,所述场地区的水能够经所述穿水孔流入所述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上间隔设置所述集水坑。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基地,所述车辆基地包括素土区、场地区和所述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可以美化环境,净化雨水,且相比于传统的排水系统,排水效果较好。

Drainage system and vehicle base of vehicle bas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base drainage system, the vehicle base includes a plain soil area and a field area adjacent to the plain soil area, the drainage system includes a drainage ditch, amphibious plants, side stones with water holes and a sump; the drainage ditch adjacent to the field area i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lain soil area, and the amphibious plants are planted in the drainage ditch The side stone is adjacent to the drainage ditch and laid on the field area, and the water in the field area can flow into the drainage ditch through the water hole; the drainage ditch is arranged with the sump at intervals.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vehicle base, which comprises a plain soil area, a field area and a drainage system. The drainage system can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and purify rainwater.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rainage system, the drainage effect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基地的排水系统及车辆基地
本申请涉及车辆基地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基地的排水系统及车辆基地。
技术介绍
智轨电车作为近年来新兴起的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形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车辆基地是智轨电车运行管理系统的心脏,承担着车辆检修、维护、运营的重要作用。在车辆检修、维护、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污水、油污和金属颗粒等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的废物。此外,车辆基地占地面积大,防雨洪要求较高,应保证基地内积水及时排出,避免给车辆检修、维护等造成不便。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车辆基地内设置雨水口或混凝土排水沟以排出基地内积水。从视觉上看,雨水口或混凝土排水沟并不美观。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由雨水口或混凝土排水沟直接排出的污水不仅不能得到再次利用,还通常会混有油污、金属颗粒等污染环境的物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从排水效果来看,当雨水口或混凝土排水沟内积累的垃圾较多时,排水通道堵塞,基地内积水无法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车辆基地的排水系统及车辆基地,以达到美观、环保、排水佳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基地的排水系统,所述车辆基地的路面包括素土区和与所述素土区邻接的场地区,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水陆两生植物、具有穿水孔的侧石和集水坑;所述排水沟邻接所述场地区形成在所述素土区的表面,所述水陆两生植物种植在所述排水沟内,所述侧石邻接所述排水沟敷设于所述场地区上,所述场地区的水能够经所述穿水孔流入所述排水沟内;所述排水沟上间隔设置所述集水坑。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透水装置,所述透水装置位于所述排水沟的一侧,并用素土掩埋,且所述透水装置连通两个相邻的所述集水坑。进一步地,所述透水装置为透水管、滤水管或渗透管;和/或,所述透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水沟位于所述场地区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侧石每隔1~3米设置一组所述穿水孔。进一步地,所述水陆两生植物的品种至少为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每隔40~60米设置一个所述集水坑。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集水坑的过水口处。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水回用处理装置,所述水回用处理装置接收所述集水坑内的水。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基地,所述车辆基地包括素土区、场地区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车辆基地的排水系统。进一步地,所述场地区(8)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敷设的素土层、水稳层和透水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基地排水系统,通过将排水沟邻接场地区形成于素土区上,并在排水沟内种植水陆两生植物,排水沟上间隔设置集水坑,提高了车辆基地的排水效果,增强了美观性,涵养地下水,同时具有初步雨水净化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基地,因采用了上述排水系统,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基地的排水系统的剖面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基地的排水系统的俯视图;以及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车辆基地的排水系统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侧石11、侧石穿水孔2、透水装置3、水陆两生植物31、第一水陆两生植物32、第二水陆两生植物33、第三水陆两生植物4、排水沟5、集水坑51、过水口6、过滤装置7、素土区8、场地区81、素土层82、水稳层83、透水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的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基地的排水系统,请参阅图1~3,车辆基地包括素土区7和与素土区7邻接的场地区8,该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4、水陆两生植物3、具有穿水孔11的侧石1以及集水坑5。排水沟4邻接场地区8形成在素土区7的表面,即排水沟4通过开挖素土区表面形成,而不用在素土区表面浇注混凝土形成。水陆两生植物3种植在排水沟4内,可以稳固排水沟4的结构,以免雨水冲刷使得排水沟4的素土过多流失,同时在旱季无雨水和雨季常有水时均可生长,提高了植物的生存能力。侧石1邻接排水沟4敷设于场地区8上,以便于场地区8的水能够经穿水孔流入排水沟4,侧石1设置在场地区8的边缘,可以阻挡较大体积的垃圾通过雨水直接排入排水沟4。排水沟4上间隔设置集水坑5,用于缓存较多的雨水。在一实施例中,以智轨电车的车辆基地为例,由于工作人员需要在该车辆基地内对智轨电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维修工作,所以场地区8内难免会出现油污、金属屑等杂物。遇雨水天气时,油污、极小的金属屑等杂物会随雨水一起通过侧石1上的穿水孔11流入排水沟4,经排水沟4内的植物吸收或阻挡得到初步净化,较大的金属屑等垃圾被侧石1阻挡在场地区8内。同时,雨水渗入素土区7,还可以涵养地下水。而当雨水量较大时,不能被素土区7完全吸收,流入排水沟4内的雨水会顺着排水沟4汇入集水坑5,经与集水坑5连通的场内雨水管网(图未示出)排出,或经处理后再次利用。因此,该排水系统较普通混凝土排水沟可节约成本,可以阻隔体积较大的垃圾进入排水沟,在兼具美观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并可以有效收集散排雨水,进一步处理加以循环使用。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排水系统还包括透水装置2,该透水装置2位于排水沟4的一侧,并用素土掩埋,且透水装置2连通两个相邻的集水坑5。若当地雨季期较长或雨水量较大时,也可以选择在排水沟4的两侧均敷设透水装置2。此时,排水沟4内的雨水会渗入埋入素土中的透水装置2,经透水装置2汇入集水坑5。具体地,该透水装置2可以是透水管、滤水管或者渗透管,具有很好的全方位透水功能,渗透水顺利渗入管内,而泥砂杂质被阻挡在管外,透水装置2集透水、过滤、排水功能于一体。因此,透水装置2提高了该排水系统所允许的排水量,极大降低了场地区8的积水现象发生的概率。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排水系统的排水沟4上间隔设置多个集水坑5,流入排水沟4内的雨水顺着排水沟4和透水装置2流入集水坑5,并最终汇入场内的雨水管网或经处理后回用。具体地,排水沟4上每隔40~60米设置一个集水坑5。具体间隔距离根据当地的雨水量设置,雨水量多时,间隔小一些,雨水量少时,间隔大一些。以保证在顺畅地排出雨水的同时,尽量减少集水坑5的数量,以节约成本,视觉上也更为美观。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本申请的排水系统还包括过滤装置6,其设置于集水坑5的过水口51。在保证雨水从排水沟4和透水装置2顺畅地流入集水坑5的同时,可有效阻挡排水沟内的杂物流入集水坑5,进而流入雨水管网或处理设备,造成堵塞。可以理解的是,该过滤装置6包括但不限于铸铁篦子、钢丝网或尼龙网,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基地的排水系统,所述车辆基地包括素土区(7)和与所述素土区(7)邻接的场地区(8),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4)、水陆两生植物(3)、具有穿水孔(11)的侧石(1)和集水坑(5);所述排水沟(4)邻接所述场地区(8)形成在所述素土区(7)的表面,所述水陆两生植物(3)种植在所述排水沟(4)内,所述侧石(1)邻接所述排水沟(4)敷设于所述场地区(8)上,所述场地区(8)的水能够经所述穿水孔(11)流入所述排水沟(4);所述排水沟(4)上间隔设置所述集水坑(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基地的排水系统,所述车辆基地包括素土区(7)和与所述素土区(7)邻接的场地区(8),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4)、水陆两生植物(3)、具有穿水孔(11)的侧石(1)和集水坑(5);所述排水沟(4)邻接所述场地区(8)形成在所述素土区(7)的表面,所述水陆两生植物(3)种植在所述排水沟(4)内,所述侧石(1)邻接所述排水沟(4)敷设于所述场地区(8)上,所述场地区(8)的水能够经所述穿水孔(11)流入所述排水沟(4);所述排水沟(4)上间隔设置所述集水坑(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透水装置(2),所述透水装置(2)位于所述排水沟(4)的一侧,并用素土掩埋,且所述透水装置(2)连通两个相邻的所述集水坑(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装置(2)为透水管、滤水管或渗透管;和/或,
所述透水装置(2)设置在所述排水沟(4)位于所述场地区(8)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周宇冠孙春光韩正学俞骏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院集团新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