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东林专利>正文

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84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涉及针织大圆机技术领域,通过在大齿轮上设置环形的凸台结构在底座上设置对称的第一凹槽结构,凸台与第一凹槽结构之间的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一侧面固定容易造成磨损从而出现大齿轮椭圆形旋转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设置有环形凸起的大齿轮以及设置有第一凹槽的底座,所述第一凹槽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嵌合,所述底座与所述大齿轮同轴设置,且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底座平行可转动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针织大圆机,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的配合方式增加大齿轮与底座在旋转时的接触面积延长使用寿命,增加定位精度,从而在面料加工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残次品。

Double positioning circle of knit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ouble positioning circle of a knitting big round machin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knitting big round machine. By setting a ring boss structure on the big gear, and setting a symmetrical first groove structure on the bas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boss and the first groove structure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single side fixing in the prior art is easy to cause wear and tear, so that the big gear elliptical rotation technology can appear The problem of operation. The device includes a big gear set with an annular protrusion and a base set with a first groove, the first groove is an annular groove, the annular protrusion is embedded with the first groove, the base is coaxially set with the big gear, and the big gear and the base are parallel and rotatable.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knitting circular machine. The matching mode of circular protrusion and circular groove increases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big gear and the base during rotation,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increases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so as to avoid defective products in the process of fabric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
本技术涉及针织大圆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
技术介绍
针织大圆机的成圈系统多,转速高、产量高、花形变化快、织物品质好、工序少、产品适应性强,是加工生产面料方面的主要工具,因此针织大圆机发展较快,但是此类市面上的针织大圆机上的定位圆,通过大齿轮套设在底座固定部上,此种定位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零部件受热或者长期的工作使零件受损后,容易造成大齿轮椭圆形旋转,而此时再进行面料的加工就会出现残次品,因此就需要一种更加可靠的定位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通过在大齿轮上设置环形的凸台结构在底座上设置对称的第一凹槽结构,凸台与第一凹槽结构之间的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一侧面固定容易造成磨损从而出现大齿轮椭圆形旋转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包括设置有环形凸起的大齿轮以及设置有第一凹槽的底座,所述第一凹槽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嵌合,所述底座与所述大齿轮同轴设置,且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底座平行可转动设置。优选地,所述大齿轮为圆环形外齿轮。优选地,所述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大齿轮上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大齿轮上设置有针筒安装台,所述针筒安装台设置于靠近所述大齿轮的内圆处,且在所述大齿轮上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针筒安装台的侧壁与所述大齿轮的内圆面齐平。优选地,所述底座为圆环状结构。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呈圆环形,所述大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废油槽,所述废油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靠近所述底座内圆处,所述废油槽的开设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设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大齿轮的底面接触。优选地,所述支撑块呈弧形,且弧形的所述支撑块沿所述第二凹槽的弧形布设。优选地,所述支撑块为多个,且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嵌合,所述底座与所述大齿轮同轴设置,且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底座平行可转动设置,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的增加大齿轮与底座在旋转时的接触面积延长使用寿命,增加定位精度避免因单一侧面定位造成的大齿轮椭圆形旋转的问题,从而在面料加工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残次品。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所述大齿轮为圆环形齿轮,且齿面位于所述大齿轮的外圆面,外圆面的齿面便于设置带动大齿轮转动的主动轮,将主动轮设置在大齿轮的外侧而不是内侧,可以降低能耗;所述环形凸起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大齿轮的轴同向,此种方式是将大齿轮与底座相对设置,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设置在大齿轮与底座的相对面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齿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齿轮的三维下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齿轮的三维上端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三维底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块的三维底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环形凸起;2-大齿轮;3-第一凹槽;4-底座;5-针筒安装台;6-第二凹槽;7-废油槽;8-支撑块;9-主动齿轮;10-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包括设置有环形凸起1的大齿轮2以及设置有第一凹槽3的底座4,第一凹槽3为环形凹槽,环形凸起1与第一凹槽3嵌合,底座4与大齿轮2同轴设置,且大齿轮2与底座4平行可转动设置,大齿轮2与底座4相对设置,环形凸起1设置在第一凹槽3内部,当大齿轮2在底座4上旋转时,环形凸起1在第一凹槽3内滑动,此时环形凸起1的两个侧壁第一凹槽3内的两个侧壁接触,形成双重旋转定位,在旋转时形成两个接触面当长时间工作时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旋转不会发生椭圆形旋转的情况,较现有技术中的大齿轮2套设在底座4上单一侧面定位的方式稳定,当旋转时大齿轮2因双重定位的方式从而形成更加稳定的旋转,从而避免在面料制作加工的过程中出现残次品的情况。如附图2以及附图1所示,大齿轮2为圆环形外齿轮,此处的外齿轮为齿面位于大齿轮2的外圆面上,此种大齿轮2存在内圆与外圆,外圆即为设置齿的位置,内圆为远离设置齿的一侧。环形凸起1设置在大齿轮2上靠近底座4的一侧,即为设置大齿轮2下端面上。如附图5所示大齿轮2上设置有针筒安装台5,针筒安装台5用于针筒的安装,针筒安装台5设置于靠近大齿轮2的内圆处,且在大齿轮2上远离底座4的一侧,即为设置在大齿轮2的上端面,针筒安装台5的侧壁与大齿轮2的内圆面齐平。底座4为圆环状结构,底座4上还设置有废油槽7,废油槽7的设置用于承接针筒位置流下来的废油,废油槽7设置在底座4上靠近底座4内圆处,当大齿轮安装完成以后废油槽7的位置靠近针筒安装台5的位置,废油槽7的开设方向与第一凹槽3的开设方向相同,即为废油槽7朝底座4上方开设。底座4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6,如附图4与附图5所示,第二凹槽6呈圆环形,安装完成后,大齿轮2设置在第二凹槽6内部,第一凹槽3与所述第二凹槽6连通。第二凹槽6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块8,如附图7所示,支撑块8上设置有安装孔10,便于支撑块8安装到底座上,支撑块8用于支撑大齿轮2,是大齿轮2与底座4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减小与底座4之间的接触面积,支撑块8与大齿轮2的底面接触,大齿轮2在支撑块8上接触。支撑块8呈弧形,弧形的支撑块8沿第二凹槽6的弧形布设,弧形的结构便于与大齿轮2在旋转时不会产生多余的能量消耗,当支撑块8的形状为长方形或者其他形状时,大齿轮2与支撑块8之间的接触位置在大齿轮2旋转时的受力不同从而影响大齿轮的旋转。支撑块8可以为不连贯设置,此时支撑块8为多个,且均匀布设在第二凹槽6的内壁上,此处内壁为第二凹槽6的底部上,且在第一凹槽3靠近底座4轴线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环形凸起(1)的大齿轮(2)以及设置有第一凹槽(3)的底座(4),所述第一凹槽(3)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1)与所述第一凹槽(3)嵌合,所述底座(4)与所述大齿轮(2)同轴设置,且所述大齿轮(2)与所述底座(4)平行可转动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环形凸起(1)的大齿轮(2)以及设置有第一凹槽(3)的底座(4),所述第一凹槽(3)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1)与所述第一凹槽(3)嵌合,所述底座(4)与所述大齿轮(2)同轴设置,且所述大齿轮(2)与所述底座(4)平行可转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2)为圆环形外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1)设置在所述大齿轮(2)上靠近所述底座(4)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2)上设置有针筒安装台(5),所述针筒安装台(5)设置于靠近所述大齿轮(2)的内圆处,且在所述大齿轮(2)上远离所述底座(4)的一侧,所述针筒安装台(5)的侧壁与所述大齿轮(2)的内圆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大圆机双重定位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为圆环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林
申请(专利权)人:王东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