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6059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磁浮系统,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车体通过弹性装置连接转向架,T型轨道左右支臂位于转向架两端C型外包结构内,C型外包结构底部固装U型电磁铁、并沿转向架长度设置,U型电磁铁凹槽内固装直线电机定子,直线电机定子沿U型电磁铁长度设置,支臂底面固装倒E型导轨,倒E型导轨两端向下凸出部分别与对应U型电磁铁两端向上凸出部竖向对正,倒E型导轨中间向下凸出部上固装反应板,反应板与直线电机定子竖向对正,倒E型导轨和反应板沿T型轨道长度设置。该系统集成了磁浮列车悬浮、驱动、导向三大功能,各功能组件加工精度容易保证,降低施工难度,减小体积重量,悬浮导向和驱动效率可随悬浮间隙减小而同时升高。

A medium and low speed maglev trai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aglev system, which is a medium and low speed maglev train system. The car body is connected to the bogie through an elastic device. The left and right arm of the T-type track is located in the C-type outsourcing structure at both ends of the bogie. The bottom of the C-type outsourcing structure is fixed with a U-type electromagnet, which is arranged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bogie. The U-type electromagnet groove is fixed with a linear motor stator, which is arranged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U-type electromagnet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upport arm is fixed with inverted E-type guide rail, the downward protruding parts of the two ends of the inverted E-type guide rail are vertically aligned with the upward protruding parts of the corresponding U-type electromagnet, the downward protruding parts of the middle of the inverted E-type guide rail are fixed with reaction plates, the reaction plates are vertically aligned with the linear motor stator, and the inverted E-type guide rail and the reaction plates are set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T-type guide rail. The system integrates three functions of suspension, drive and guide of maglev train. The processing accuracy of each functional component is easy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is reduced, and the volume weight is reduced. The suspension guide and drive efficiency can in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suspension g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
本技术涉及磁浮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
技术介绍
中低速磁浮列车主要由悬浮系统、驱动系统和导向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在目前的绝大部分设计中,这三部分的功能均由磁力来完成。如图1所示,现有的中低速磁浮方案中,悬浮电磁铁位于倒U型导轨下方,并正对倒U型导轨,在车辆有横向偏移时,会自动产生一定导向力,位于倒U型导轨上方的直线感应电机与反应板配合产生驱动力,即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功能相对独立,需分别设计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支撑结构和电气系统,且由于系统之间相互影响,难以保证施工精度,无法实现悬浮/导向和驱动的效率同时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一体化系统结构合理紧凑,该系统集成了磁浮列车悬浮、驱动、导向三大功能,T型轨道、U型电磁铁、直线电机定子和倒E型导轨均工厂化制造,可确保各功能组件的加工精度,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减小体积和重量,同时,悬浮/导向和驱动的效率均可随悬浮间隙减小而同时升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包括车体和T型轨道,所述车体底部通过弹性装置固定连接有转向架,所述转向架的左右端均具有C型外包结构,所述T型轨道上部的左右支臂分别对应位于两C型外包结构内,所述C型外包结构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U型电磁铁,所述U型电磁铁沿所述转向架长度设置,所述U型电磁铁的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直线电机定子,所述直线电机定子沿所述U型电磁铁长度设置,所述支臂的底面均固定安装有倒E型导轨,所述倒E型导轨两端的向下凸出部分别与对应U型电磁铁两端的向上凸出部竖向对正,所述倒E型导轨中间的向下凸出部上固定安装有反应板,所述反应板与所述直线电机定子竖向对正,所述倒E型导轨和反应板沿所述T型轨道长度设置。如此设置,一体化系统结构合理紧凑,T型轨道、U型电磁铁、直线电机定子和倒E型导轨均工厂化制造,施工精度能够得到保证,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小了体积和重量;现有中低速磁浮,悬浮和牵引驱动分别放置在轨道下方和上方,导致这两个力不能同时变大,有互斥的关系,无法实现悬浮/导向和驱动的效率同时提升,本申请中,U型电磁铁、直线电机定子、倒E型导轨和反应板均设置在T型轨道的下方,悬浮吸力和牵引驱动力均在轨道下方实现,U型电磁铁与倒E型导轨之间具有间隙,直线电机定子与反应板之间也具有间隙,这两个力的大小均与间隙值成反比,当悬浮/驱动部分与轨道之间间隙变小,可以同时提供一个很大的悬浮吸力和牵引力,悬浮/导向和驱动的效率均可随悬浮间隙减小而同时升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所述直线电机定子的下表面与所述U型电磁铁凹槽的上表面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块,所述散热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直线电机定子的底面接触、其下表面与所述U型电磁铁凹槽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散热块具有内部空腔、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各散热块的冷却介质进口均与同一入口管连接,各散热块的冷却介质出口均与同一出口管连接,所述入口管通过泵与冷却介质储存箱连接,所述出口管通过散热器与所述冷却介质储存箱连接。如此设置,冷却介质能够可靠有效地对U型电磁铁和直线电机定子进行循环冷却工作,保证二者可靠有效地工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所述直线电机为直线感应电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所述C型外包结构上部安装有支撑轮,未悬浮时,所述车体和转向架通过所述支撑轮支撑于所述T型轨道上。如此设置,在未悬浮时,列车系统可通过故障牵引车在T型轨道上牵引移动,在悬浮功能失效时,列车可顺利移动至维修区域。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所述T型轨道左右支臂上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救援轨,所述救援轨沿所述T型轨道长度设置,所述支撑轮的内侧具有限位导向轮缘,所述救援轨具有匹配凹槽,未悬浮时,所述支撑轮支撑于所述救援轨上,所述限位导向轮缘位于所述匹配凹槽内,所述匹配凹槽对所述限位导向轮缘形成限位并导向。如此设置,T型轨道本体为钢筋混凝土材质,若支撑轮频繁与其本体表面接触,本体表面容易受损,而救援轨能够进一步为支撑轮提供稳固可靠的支撑,保证使用寿命,并对支撑轮的移动进行导向,同时匹配凹槽还可对救援牵引车的车轮进行限位导向。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向架上的电磁制动装置,通电时,所述电磁制动装置产生磁力并吸附在所述救援轨上表面,通过摩擦力产生制动力。如此设置,使得制动过程的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体化系统结构合理紧凑,该系统集成了磁浮列车悬浮、驱动、导向三大功能,T型轨道、U型电磁铁、直线电机定子和倒E型导轨均工厂化制造,可确保各功能组件的加工精度,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减小体积和重量,同时,悬浮/导向和驱动的效率均可随悬浮间隙减小而同时升高。附图说明图1传统的中低速常导电磁吸力型(EMS)磁浮列车的结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散热块、入口管、出口管、泵、散热器和冷却介质储存箱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放大图。图中标记:1为车体,2为T型轨道,3为弹性装置,4为转向架,5为支臂,6为U型电磁铁,7为直线电机定子,8为倒E型导轨,9为反应板,10为散热块,11为入口管,12为出口管,13为泵,14为冷却介质储存箱,15为散热器,16为支撑轮,16-1为限位导向轮缘,17为安装槽,18为救援轨,18-1为匹配凹槽,19为电磁制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2和3所示,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包括车体1和T型轨道2,T型轨道2为钢筋混凝土材质、且为一体成型结构,车体1底部通过弹性装置3固定连接有转向架4,转向架4的左右端均具有C型外包结构,T型轨道2上部的左右支臂5分别对应位于两C型外包结构内,C型外包结构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U型电磁铁6,U型电磁铁6带线圈绕组,线圈绕组绕在U型电磁铁6两端的向上凸出部上,U型电磁铁6沿转向架4长度设置,U型电磁铁6的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直线电机定子7,直线电机为直线感应电机,直线电机定子7包括铁芯和线圈绕组,直线电机定子7沿U型电磁铁6长度设置,支臂5的底面均固定安装有倒E型导轨8,倒E型导轨8两端的向下凸出部分别与对应U型电磁铁6两端的向上凸出部竖向对正,倒E型导轨8中间的向下凸出部上固定安装有反应板9,反应板9为铝材质,反应板9与直线电机定子7竖向对正,倒E型导轨8和反应板9沿T型轨道2长度设置,倒E型导轨8为U型电磁铁6提供磁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和T型轨道(2),所述车体(1)底部通过弹性装置(3)固定连接有转向架(4),所述转向架(4)的左右端均具有C型外包结构,所述T型轨道(2)上部的左右支臂(5)分别对应位于两C型外包结构内,所述C型外包结构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U型电磁铁(6),所述U型电磁铁(6)沿所述转向架(4)长度设置,所述U型电磁铁(6)的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直线电机定子(7),所述直线电机定子(7)沿所述U型电磁铁(6)长度设置,所述支臂(5)的底面均固定安装有倒E型导轨(8),所述倒E型导轨(8)两端的向下凸出部分别与对应U型电磁铁(6)两端的向上凸出部竖向对正,所述倒E型导轨(8)中间的向下凸出部上固定安装有反应板(9),所述反应板(9)与所述直线电机定子(7)竖向对正,所述倒E型导轨(8)和反应板(9)沿所述T型轨道(2)长度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和T型轨道(2),所述车体(1)底部通过弹性装置(3)固定连接有转向架(4),所述转向架(4)的左右端均具有C型外包结构,所述T型轨道(2)上部的左右支臂(5)分别对应位于两C型外包结构内,所述C型外包结构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U型电磁铁(6),所述U型电磁铁(6)沿所述转向架(4)长度设置,所述U型电磁铁(6)的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直线电机定子(7),所述直线电机定子(7)沿所述U型电磁铁(6)长度设置,所述支臂(5)的底面均固定安装有倒E型导轨(8),所述倒E型导轨(8)两端的向下凸出部分别与对应U型电磁铁(6)两端的向上凸出部竖向对正,所述倒E型导轨(8)中间的向下凸出部上固定安装有反应板(9),所述反应板(9)与所述直线电机定子(7)竖向对正,所述倒E型导轨(8)和反应板(9)沿所述T型轨道(2)长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定子(7)的下表面与所述U型电磁铁(6)凹槽的上表面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块(10),所述散热块(10)的上表面与所述直线电机定子(7)的底面接触、其下表面与所述U型电磁铁(6)凹槽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散热块(10)具有内部空腔、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各散热块(10)的冷却介质进口均与同一入口管(11)连接,各散热块(10)的冷却介质出口均与同一出口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启龙王挺林文君刘辉侯佰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