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铭晓专利>正文

立式龙头及其陶瓷控制阀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519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立式龙头及其陶瓷控制阀组合结构,该立式龙头具有一立式本体,其顶端一体凹设有一阀座槽,其底部间隔设有冷、热水入孔,槽底部的另侧设有阀脚定位孔,又阀座槽一侧横设有一出水穿孔与立式本体外部一出水管相通;一陶瓷控制阀,该陶瓷控制阀底部具有往下凸伸的冷、热水导入管可分别与阀座槽所设的冷、热水入孔相对合连通,陶瓷控制阀底部另侧并设有凸接脚可对位插组于阀座槽的阀脚定位孔,藉此并构成陶瓷控制阀底部与阀座槽底部之间具一间隔空间恰可与阀座槽一侧的出水穿孔相通,以使陶瓷控制阀底部所设一出水孔与该间隔空间及出水穿孔相通。采用这种结构,使得该立式龙头的管径得以缩减,且能维持正常的出水流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式龙头,特别涉及外径介于31mm~20mm之间的陶瓷控制阀的小型化立式龙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立式龙头30,如图5、图6所示,其顶端内部所形成的凹入空间31,为组配陶瓷控制阀32,藉以控制冷、热进水、混水及出水的作用,该凹入空间31因立式龙头30为实心金属体而形成一基底33,并立向贯通二个并列的冷、热进水孔34、35,再由冷、热进水孔34、35之间横向贯设有一出水孔36,以使出水孔36能与立式龙头30的出水管37连通,并使陶瓷控制阀32组入立式龙头30顶端的凹入空间31后,该陶瓷控制阀32底面的冷、热进水孔321、322及出水孔323分别与凹入空间31基底33上的冷、热进水孔34、35及出水孔36相对连通,进而达成冷、热进水、混水及出水的目的,由于世界各国对于自来水的水压及出水设备的出水流量均有特别规定,因此,现有立式龙头30的管径较大的情形下,其管内要开设较大孔径的冷、热进水孔34、35及出水孔36,以符合规定的水流量标准将不会产生问题,而且冷、热进水孔34、35之间的相对距离因立式龙头30的管径较大,故冷、热进水孔34、35彼此的间距,仍然能够容许出水孔36从冷、热进水孔34、35之间加工贯孔并与出水管37连通,如果立式龙头30的管径缩小,也相对缩小冷、热进水孔34、35相对的贯孔空间,进而造成冷、热进水孔34、35彼此的间距太小,出水孔36将无法由冷、热进水孔34、35之间贯孔加工,即使勉强贯孔作业,也容易产生出水孔36让冷、热进水孔34、35破孔而发生冷、热水未经陶瓷控制阀32混水就从出水管37出水的现象,所以一般现有立式龙头30均有较大的管径及使用外径较大的陶瓷控制阀32,这样造成立式龙头30必需使用更多的金属材料来制作,又必需使用较大且昂贵的陶瓷控制阀32,进而增加原材料成本及大幅增加立式龙头30重量的缺点。为了改进上述现有立式龙头30的缺点,亦即能够缩减龙头本体的管径而大幅降低金属用料及重量,还能选用较小外径的陶瓷控制阀而降低整体成本,但仍然能够符合规定的出水流量,有人开发出另一种现有立式龙头40,如图7、图8所示,该小规格立式龙头40内部设成一中空管槽41,该中空管槽一侧预定高度位置开设有一出水口42与外部一出水管43相通,另外制作一内座体50恰可安装于前述中空管槽41中,该内座体50的顶座部51呈三角分布状立设有冷、热入水孔511、512及一出水孔513(注此分布状态是配合现有小规格陶瓷控制阀60底部所设的冷、热入水孔及出水孔位置所设成),其中,该出水孔513下方并设制一横向缺槽514,其与顶座部51周缘的环凹槽515连通,又该内座体50的顶座部51底端则必须再设置冷、热入水导管53、54与内座体50的底座部52连结;借此而构成该小规格立式龙头40的完整流道结构;此种立式龙头40由于管径缩小,其内部空间造成冷、热进水孔511、512之间的距离也相对缩小,所以无法如前述第一种现有立式龙头30可在冷、热进水孔34、35之间贯孔加工形成出水孔36,所以此种立式龙头40必需使用一独立制作的内座体50来得出一出水孔513,并使该出水孔513不需贯孔于冷、热进水孔511、512之间,而是利用出水孔513下方的横向缺槽514及环凹槽515与出水口42相通,即可达到导引出水的目的。但是,此种现有结构于实际应用经验中发现,由于业者必须再制作一组内座体50,而该内座体的整体型态并不简单,需经由车、铣、钻、焊接、电镀等繁复加工程序才能获得最终成品,且内座体50制成之后,其顶座部51外周还得套设止水环55之后再组入立式龙头40的中空管槽41中;这样,实际上大幅增加此种小规格立式龙头的制造、组装成本而不符合较佳产业利用性,若不使用独立制作的内座体50,而是将小规格的立式龙头40本体改以实心金属体来加工,也即仍然延用前述第一种现有立式龙头30的一体贯孔作法,为免管径缩小而发生贯孔加工作业中产生破孔现象,需将各孔径缩小,也即利用孔径缩小来增加冷、热进水孔彼此的间距,以使出水孔得以贯通加工并防止破孔,此种作法虽然可以缩小立式龙头的管径及陶瓷控制阀,但是所有的冷、热进水孔及出水孔的孔径均缩小的状况下,将造成进出水流量不足而不符合各国的出水流量规定,并有可能造成陶瓷控制阀受压不均而发生操作异常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龙头及其陶磁控制阀组合结构,其藉由外径介于31mm~20mm之间的陶瓷控制阀底部的改良,可使立式龙头仍可利用实心金属体且缩小管径来一体贯孔加工,而且不需要缩小冷、热进水孔及出水孔的孔径,仍然能够达到正常的进出水流量,藉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简化制造过程的最佳经济效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立式龙头及其陶瓷控制阀组合结构,包括一立式龙头,具一立式本体,其顶端一体凹设有一阀座槽,该槽底部间隔设有冷、热水入孔,阀座槽底部另侧设有阀脚定位孔,又阀座槽一侧横设有一出水穿孔与立式本体外部一出水管相通;一陶瓷控制阀(其外径介于31mm~20mm之间),恰可组装于立式龙头的阀座槽中,该陶瓷控制阀底部具有往下凸伸的冷、热水导入管可分别与阀座槽所设的冷、热水入孔相对合连通,陶瓷控制阀底部另侧并设有凸接脚可对位插组于阀座槽的阀脚定位孔,藉此并构成陶瓷控制阀底部与阀座槽底部之间具一间隔空间,该间隔空间恰可与阀座槽一侧的出水穿孔相通,以使陶瓷控制阀底部所设一出水孔与该间隔空间及出水穿孔相通,又陶瓷控制阀周侧并具有密封部得与阀座槽的槽壁达成密合止漏状态。采用上述结构后,陶瓷控制阀利用底部往下凸伸状的冷、热导入管及二凸接脚的构成,可使陶瓷控制阀底部与阀座槽底部界定出一间隔空间,以使出水孔、间隔空间及出水穿孔相通,因此本技术的出水穿孔不需要开设于冷、热水入孔之间,因此立式本体的管径缩小后,冷、热水入孔彼此的间距可以缩小,但孔径却不需缩减(因不需考虑预留出水孔的贯孔空间),故本技术可改进第一现有立式龙头必需使用大管径金属体制作的耗费成本及重量增加的问题,也可改进第二现有式立式龙头必需外制另一内座体所造成的制造不易、组装成本增加及进出水流量不足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陶瓷控制阀底部与小规格立式龙头阀座槽各部位相组合对应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并示意其水流动线状态。图5为第一现有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第一现有结构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第二现有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第二现有结构的组合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现结合附图详述如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立式龙头及其陶瓷控制阀组合结构改良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立式龙头10,其具有一立式本体11,该立式本体的顶端一体凹设有一阀座槽12,该阀座槽底部间隔开设有立向的一冷水入孔13及一热水入孔14,该阀座槽12底部的另侧并间隔设置有二阀脚定位孔15,又,该阀座槽12的一侧横设有一出水穿孔16与立式本体11外部一出水管17相通;一陶瓷控制阀20,其外径介于31mm~20mm之间并可组装于前述立式龙头10的阀座槽12中,该所述陶瓷控制阀20为一种业界称为”高脚式”的结构;其底部具有呈往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龙头及其陶瓷控制阀组合结构,特别是一种缩减立式龙头管径而必需使用外径介于31mm~20mm之间的陶瓷控制阀所作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立式龙头,其具有一立式本体,该立式本体的顶端一体凹设有一阀座槽,该阀座槽底部间隔开设有立向的一冷水入孔及一热水入孔,该阀座槽底部的另侧并设置有阀脚定位孔,又该阀座槽的一侧横设有一出水穿孔与立式本体外部一出水管相通;以及    一陶瓷控制阀,其外径介于31mm~20mm之间,并恰可组装于前述立式龙头的阀座槽中,该所述陶瓷控制阀底部具有呈往下凸伸状的冷水导入管及热水导入管恰可分别与阀座槽所设的冷水入孔及热水入孔相对合连通,陶瓷控制阀底部另侧并设有凸接脚恰可对位插组于阀座槽的阀脚定位孔,藉此并构成该陶瓷控制阀底部与阀座槽底部之间具一间隔空间,该间隔空间恰可与阀座槽一侧的出水穿孔相通,以使陶瓷控制阀底部所设一出水孔与该间隔空间及出水穿孔相通,又陶瓷控制阀周侧并具有密封部得与阀座槽的槽壁形成水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靖毓
申请(专利权)人:赖铭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