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21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头,进料盖安装在混料筒体的上方;进料盖顶部沉台的左端设置有进料管A,进料盖顶部沉台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B;进料盖的外圆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盖板、卡槽段、光轴段、圆台段,其中光轴段与圆台段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段A,圆台段的小端向下且小端的中心设置有长方形通槽;混料筒体的外圆为漏斗形,混料筒体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通孔C、沉孔、圆台孔、通孔D,其中沉孔与圆台孔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段B,圆台孔的小端向下且与通孔D相通;圆台段的小端与圆台孔的小端之间设置有锥形的混料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实现了不同液体固定比例的混合,避免了材料浪费。

Mixing hea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xing head, the feeding cover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ixing cylinder body; the left end of the top sink of the feeding cover is provided with the feeding pipe a,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top sink of the feeding cover is provided with the feeding pipe B; the outer circle of the feeding cover is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the cover plate, the clamping groove section, the optical axis section and the round table section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wherein the arc transition section a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ptical axis section and the round table section, and the circular arc transition section a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ptical axis section and the round table section The small end is downward and the center of the small end is provided with a rectangular through groove; the outer circle of the mixing barrel is funnel-shaped,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mixing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C, counterbore, round table hole, and through holes d from top to bottom, wherein the circular arc transition section B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ounterbore and the round table hole, and the small end of the round table hole is downwar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hrough hole D; the small end of the round table section and the small end of the round table hole are provided with a conical one Mixing spa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realizes the mixing of different liquid fixed proportion, and avoids material w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头
本技术属于器械
,涉及牙科的化学液体混合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头。
技术介绍
很多牙科用液体材料为双管,液体在双管混合后被激活开始发挥作用。现有技术的牙科混合头通常用于两种糊剂的混合,在混合头的输出端设置螺旋搅拌轴及螺旋搅拌轴外的外罩,通过螺旋搅拌轴对两种糊剂进行混合搅拌,存在以下技术缺陷:混合头只能用于两种糊剂的搅拌混合,螺旋搅拌轴外及外罩的空间大,浪费材料。如何设计一种混合头,如何实现液体的混合,如何避免浪费材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头,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合头只能用于两种糊剂的搅拌混合,螺旋搅拌轴外及外罩的空间大,浪费材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头,包括进料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盖安装在混料筒体的上方;进料盖顶部沉台的左端设置有进料管A,进料盖顶部沉台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B,混料筒体的上部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固定块;进料盖的外圆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盖板、卡槽段、光轴段、圆台段,其中光轴段与圆台段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段A,圆台段的小端向下且小端的中心设置有长方形通槽,长方形通槽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截面为不规则圆的通孔A、截面为不规则圆的通孔B,通孔A与进料管A的一侧设置有圆弧面A,通孔B与进料管B的一侧设置有圆弧面B;圆弧面A和圆弧面B在同一个圆柱孔上;通孔A由优弧A和圆弧A组成,优弧A为进料管A内孔圆的一段,圆弧A为圆弧面A的投影;通孔B由优弧B和圆弧B组成,优弧B为进料管B的内孔圆一段,圆弧B为圆弧面B的投影;混料筒体的外圆为漏斗形,混料筒体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通孔C、沉孔、圆台孔、通孔D,其中沉孔与圆台孔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段B,圆台孔的小端向下且与通孔D相通;圆台段的小端与圆台孔的小端之间设置有锥形的混料空间。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盖板右端中心线上设置圆弧形开口,圆弧形开口的圆弧形底面靠近进料管B。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圆弧面A顶部与进料管A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圆角A,圆弧面B顶部与进料管B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圆角B。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沉孔内径大于通孔C内径,通孔C与卡槽段卡接,沉孔与光轴段卡接。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混合头,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实现了液体之间的混合,避免了材料浪费,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进料盖右视图。图5为图4的B-B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进料盖仰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混料筒体主视图。图8为图7的C-C剖面图。图中:1.进料盖;2.混料筒体;101.进料管A;102.进料管B;103.盖板;104.卡槽段;105.光轴段;106.圆台段;107.圆弧面A;108.圆弧面B;201.固定块;202.通孔C;203.沉孔;204.圆台孔;205.通孔D。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8。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头,包括进料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盖1安装在混料筒体2的上方;进料盖1顶部沉台的左端设置有进料管A101,进料盖1顶部沉台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B102,混料筒体2的上部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固定块201;如图4所示,进料盖1的外圆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盖板103、卡槽段104、光轴段105、圆台段106,其中光轴段105与圆台段106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段A,圆台段106的小端向下且小端的中心设置有长方形通槽,如图6所示,长方形通槽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截面为不规则圆的通孔A、截面为不规则圆的通孔B,如图5所示,通孔A与进料管A101的一侧设置有圆弧面A107,通孔B与进料管B102的一侧设置有圆弧面B108;圆弧面A107和圆弧面B108在同一个圆柱孔上;通孔A由优弧A和圆弧A组成,优弧A为进料管A101内孔圆的一段,圆弧A为圆弧面A107的投影;通孔B由优弧B和圆弧B组成,优弧B为进料管B102的内孔圆一段,圆弧B为圆弧面B108的投影;如图7所示,混料筒体2的外圆为漏斗形,如图8所示,混料筒体2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通孔C202、沉孔203、圆台孔204、通孔D205,其中沉孔203与圆台孔204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段B,圆台孔204的小端向下且与通孔D205相通;如图3所示,圆台段106的小端与圆台孔204的小端之间设置有锥形的混料空间;所述的盖板103右端中心线上设置圆弧形开口,圆弧形开口的圆弧形底面靠近进料管B102;如图5所示,所述的圆弧面A107顶部与进料管A10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圆角A,圆弧面B108顶部与进料管B10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圆角B;如图3所示,所述的沉孔203内径大于通孔C202内径,通孔C202与卡槽段104卡接,沉孔203与光轴段105卡接。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头,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实现了不同液体固定比例的混合,避免了材料浪费。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混合头,包括进料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盖(1)安装在混料筒体(2)的上方;进料盖(1)顶部沉台的左端设置有进料管A(101),进料盖(1)顶部沉台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B(102),混料筒体(2)的上部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固定块(201);/n进料盖(1)的外圆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盖板(103)、卡槽段(104)、光轴段(105)、圆台段(106),其中光轴段(105)与圆台段(106)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段A,圆台段(106)的小端向下且小端的中心设置有长方形通槽,长方形通槽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截面为不规则圆的通孔A、截面为不规则圆的通孔B,通孔A与进料管A(101)的一侧设置有圆弧面A(107),通孔B与进料管B(102)的一侧设置有圆弧面B(108);圆弧面A(107)和圆弧面B(108)在同一个圆柱孔上;/n通孔A由优弧A和圆弧A组成,优弧A为进料管A(101)内孔圆的一段,圆弧A为圆弧面A(107)的投影;/n通孔B由优弧B和圆弧B组成,优弧B为进料管B(102)的内孔圆一段,圆弧B为圆弧面B(108)的投影;/n混料筒体(2)的外圆为漏斗形,混料筒体(2)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通孔C(202)、沉孔(203)、圆台孔(204)、通孔D(205),其中沉孔(203)与圆台孔(204)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段B,圆台孔(204)的小端向下且与通孔D(205)相通;/n圆台段(106)的小端与圆台孔(204)的小端之间设置有锥形的混料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合头,包括进料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盖(1)安装在混料筒体(2)的上方;进料盖(1)顶部沉台的左端设置有进料管A(101),进料盖(1)顶部沉台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B(102),混料筒体(2)的上部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固定块(201);
进料盖(1)的外圆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盖板(103)、卡槽段(104)、光轴段(105)、圆台段(106),其中光轴段(105)与圆台段(106)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段A,圆台段(106)的小端向下且小端的中心设置有长方形通槽,长方形通槽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截面为不规则圆的通孔A、截面为不规则圆的通孔B,通孔A与进料管A(101)的一侧设置有圆弧面A(107),通孔B与进料管B(102)的一侧设置有圆弧面B(108);圆弧面A(107)和圆弧面B(108)在同一个圆柱孔上;
通孔A由优弧A和圆弧A组成,优弧A为进料管A(101)内孔圆的一段,圆弧A为圆弧面A(107)的投影;
通孔B由优弧B和圆弧B组成,优弧B为进料管B(102)的内孔圆一段,圆弧B为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惠明
申请(专利权)人:斯妙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