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进样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04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液体进样和流路转换的一种装置,属于分析化学中流动注射分析用的进样阀。它是由上阀片(转子)、下阀片(定子)、中轴、采样环、托架、手柄等构成。某上阀片(转子)和下阀片(定子)的各通孔均按一定规律排布,以构成液体进样和流路转换的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金属、有机玻璃或塑料制成,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作容易、工艺要求较低,具有使用寿命长、样液不泄漏、功能多的优点,满足了流动注射分析的需要,扩大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进样阀。本技术是液体进样和流路转換的一种装置,属于分析化学中流动注射分析用的进样阀。在本技术做出之前,国内外使用的进样阀有五至六种。一九七五年丹麦首先专利技术使用的是进样体积不可变的三阀片单采样通道进样阀(J.R ka and E,H.Hansen,Flow Injection Analysis,John Wiely and Sons,New York,1981);尔后,又改进使用了进样体积可变的三阀片单采样通道、多采样通道进样阀(E.H.Hansen,et al,Analyst,102(1977);p705)。其结构均由上下两片定子、中间一片转子构成。该阀缺点是加工难度大、阀片磨损液体易漏,功能太少。近几年,我国(分析化学,13(1985)p545,吕银忠等)与丹麦(S.S.Jφrgensen,et al,Anal.chim,Acta,169(1985)p51-57)分别设计使用的二阀片结构进样阀,是由上阀片(转子)和下阀片(定子)构成。该阀虽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但功能仍不能满足流动注射分析的需要。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多功能的进样阀,以满足流动注射分析的需要,扩大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本技术包括(图1)所示的上阀片(转子)(1)、下阀片(定子)(6)、中轴(7)、螺帽垫片(2)、托架(5)、手柄(8)、采样环(4)、接件(3)、进出管路(9)。上阀片(转子)有(图2)所示的三对六个通孔(11)、三条沟槽(14)和一条弧形定位槽(15)。通孔(11)的一端分别在上斜面(10)和侧面(12)成120度角度均布,各有三个孔口;通孔(11)的另一端三对六个孔口分别以半径R和r成120度角度均布在底面(13)上。三条沟槽(14)位于底面(13)每一孔口之间,与每一对孔口成60度角度均布,其沟槽长度等于每一对孔口间距,宽度和深度等于孔径。下阀片(定子)有(图3)所示的六对12个通孔(11)和一个定位销(17)。六对十二个通孔分别以60度角度均布,其顶面(16)上的六对十二个孔口分别与上阀片(转子)底面(13)的三对六个孔口和三条沟槽(14)的两端相对应。定位销(17)位于下阀片(定子)顶面(16)上,与上阀片(转子)的定位槽(15)相配合。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上阀片(转子),2.螺帽、垫片,3.接件,4.采样环,5.托架,6.下阀片(定子),7.中轴,8.手柄,9.进出管路。 图2.上阀片(转子)正(剖面)、俯、底视图10.上斜面,11.通 孔,12.侧 面,13.底 面,14.沟 槽,15.定位槽。 图3.下阀片(定子)正(剖面)、俯、底视图16.顶 面,17.定位销,18.下斜面。 下面通过附图结合实施例详细叙述参照图1,本技术的上阀片(转子)(1)和下阀片(定子)(6)以定位销(17)和定位槽(15)定位,通过中轴(7)和螺帽垫片(2)组成本技术主体。在上阀片(转子)(1)通过接件(3)接上采样环(4)、下阀片(定子)(6)通过接件(3)接上液体进出管路(9)时,便可形成本技术液体进出的多通道通路。这样,在流动注射分析过程中,上阀片(转子)(1)按照定位角度转动,通过操作手柄(8),液体进样和流路转換就能得以顺利地完成。 两阀片因长久转动使用磨损后,可通过中轴(7)、螺帽垫片(2)调节,以达到二阀片严密配合,液体不易泄漏。 采样环可有多种采样体积的备件,获取各种不同体积的样液,以满足流动注射分析的需要。 参照图2,本技术上阀片(转子)(1)的上斜面(10)和侧面(12)均布的三对六个通孔(11)的孔口,可分别和三个采样环(4)通过接件(3)相接合。 参照图3,本技术下阀片(定子)(6)有六对十二个通孔(11)。其顶面(16)的孔口分别与上阀片(转子)(1)底面(13)上的三对六个孔口和三条沟槽的二端相对应,以构成液体进出的通路。其下斜面(18)上的各孔口,系样液和试剂进出管路(9)的接口。 通过实施,本技术扩大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具有多功能的优点1.改变采样环体积确定进样量。可采用单采样环进样;也可采用双采样环连续交替进样。 2.控制时间确定进样体积。 3.通过改变采样环体积或控制时间获取的定量样品和试剂,经流路转換使样品和试剂同步带入反应管道,以完成合並带技术。 4.用同一样液和试剂,经转換缓冲介质可连续测定两种元素,也可在同一缓冲介质中测定两种元素的总量,然后在该缓冲介质中加入一定量掩蔽剂测定其中的一种,从而达到两种元素同时连续测定。 5.对一些反应速度较慢的分析,或者在借助流动注射分析为工具作动力学研究的时候,其停流技术在本技术做出之前是由可控泵来完成的。现在本技术在流动注射分析过程中可直接完成停流技术,以实现液体从采样一停流,流动一进样这一工作程序。 6.应用于离子交換富集原子吸收测定技术。对于痕量元素分析,通过离子交換柱富集,以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本技术可采用单柱体系,双柱交替体系来完成,工作效率较高。 本技术系由金属材料制成,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作容易,工艺要求较低。也可用有机玻璃和塑料制成,具有使用寿命长、样液不泄漏、功能较多的优点,是分析化学中流动注射分析用的理想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分析化学中供流动注射分析用的多功能进样阀,是由上阀片(转子)、下阀片(定子)、中轴、采样环、接件、进出管路、托架、手柄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它的上阀片(转子)有三对六个通孔和三条沟槽,下阀片(定子)有六对十二个通孔,上阀片(转子)三对六个通孔和三条沟槽及下阀片(定子)六对十二个通孔,分别与三个采样环和六对十二条液体进出管路通过接件相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分析化学中供流动注射分析用的多功能进样阀,是由上阀片(转子)、下阀片(定子)、中轴、采样环、接件、进出管路、托架、手柄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它的上阀片(转子)有三对六个通孔和三条沟槽,下阀片(定子)有六对十二个通孔,上阀片(转子)三对六个通孔和三条沟槽及下阀片(定子)六对十二个通孔,分别与三个采样环和六对十二条液体进出管路通过接件相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进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阀片(转子)三对六个通孔,通孔的一端分别在上阀片(转子)的上斜面和侧面成120度角度均布,各有三个孔口;通口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有宪彭涛王学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