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938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涉及电致变色玻璃领域,包括:第一透明衬底、第二透明衬底、功能叠层,所述功能叠层包括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叠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叠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序设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并且位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设有第一暴露区,所述第一暴露区内设有第一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暴露区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导电材料;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设有第二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材料沿所述功能叠层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二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所述第二透明衬底均密封连接。

An electrochromic glas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ochromic glass,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chromic glass, including: a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a second transparent substrate and a functional stack, the functional stack includes a first conductive layer, an electrochromic stack and a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the electrochromic stack and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and are located on the Between the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and the second transparent substrate;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xposure area, the first exposure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the end of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far away from the first exposure area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conductive material; between the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and the second transparent substr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onductive material, the second conductive material The second conductive material is in contact with the first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the second conductive material is seal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and the second transparent subst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玻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颜色变化的现象。电致变色技术发展已有四十余年,电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Device,ECD)由于其具有对透射光强度的连续可调性、能量损耗低、具有开路记忆功能等特点,在智能窗、显示器、航天器温控调制、汽车无眩后视镜、武器装备隐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ECD的玻璃作为一类全新的智能窗,能按舒适需求来调节入射太阳光的强度,有效降低耗能,展示出了显著的节能效果。随着人类对消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ECD在汽车、家电家具、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电致变色产品最已经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是继吸热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低辐射玻璃之后的新一代高效建筑节能产品。真空玻璃是新型玻璃深加工产品,是我国玻璃工业中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产品,它的研发推广符合我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也符合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政策,在节能、隔音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集合两者的优势是未来建筑极具超高性能和用户体验的新一代幕墙玻璃。然而,目前大多的电致变色真空玻璃,其电极是直接伸入电致变色元件并与导电层相连接,再用导线将电极引出后,再将玻璃封闭,如此设置会降低真空玻璃的真空度与密封性,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变电极设置在电致变色元件上的方式,无需将导线引入电致变色器件内部,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第一透明衬底、第二透明衬底、功能叠层;所述功能叠层包括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叠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叠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序设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并且位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设有第一暴露区,所述第一暴露区内设有第一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暴露区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导电材料;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设有第二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材料沿所述功能叠层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二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所述第二透明衬底均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叠层的电阻<所述第一导电材料的电阻<所述第二导电材料的电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电阻、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电阻。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叠层还包括:惰性气体层,位于所述功能叠层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设有支撑柱阵列,所述支撑柱阵列包括均匀分布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所述第二透明衬底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包含第三导电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叠层还包括:真空层,位于所述功能叠层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叠层还包括:离子阻挡层;所述离子阻挡层包含硅氧化物或硅铝氧化物,所述离子阻挡层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暴露区的一端设有第二暴露区,所述第二暴露区内设有第一导电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叠层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离子阻挡层上,所述隔离层的组分包含以下至少之一:氮化钛、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硼。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和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包括导电浆或导电胶,所述导电浆和所述导电胶包含银粉、镍粉、铜粉、镀银铜粉或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了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制造方法,包括:形成功能叠层,在具有第一导电层的第一透明衬底上沉积电致变色叠层,在所述电致变色叠层上沉积第二导电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第一暴露区;在所述第一暴露区涂覆第一导电材料;在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暴露区的一端涂覆第一导电材料;沿所述功能叠层的外周涂覆第二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接触;将第二透明衬底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对位加热密封封装。进一步地,将第二透明衬底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对位加热封装时,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加热封装。进一步地,在形成功能叠层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透明衬底上粘贴支撑柱阵列;其中,所述支撑柱阵列包括均匀分布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所述第二透明衬底垂直连接。进一步地,将第二透明衬底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对位加热封装时,所述加热为真空加热。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形成功能叠层还包括:在所述电致变色叠层上沉积所述第二导电层之后,以硅或硅铝的混合物为靶材,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沉积离子阻挡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暴露区的一端涂覆第一导电材料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暴露区的一端形成第二暴露区;在所述第二暴露区涂覆第一导电材料。进一步地,形成功能叠层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沉积所述离子阻挡层之后,以钛、铝、硅、硼的纯净物或混合物为靶材,在氮气气氛下在所述离子阻挡层上沉积隔离层。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投入成本低、成品质量可控性高、变色均匀性好、产品结构简单轻薄、隔音和低热传导性能优异、可实现大面积产业化生产。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透明衬底;200-第二透明衬底;300-支撑柱;105.第一导电层;110-电致变色叠层;115-第二导电层;120-离子阻挡层;125-隔离层;150-真空层;130-第一导电材料;135.第二导电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具有第一透明衬底100和第二透明衬底200,本实施例中为平面玻璃。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明衬底100和第二透明衬底200也可为曲面玻璃。在第一透明衬底100与第二透明衬底200之间依次沉积功能叠层,包括第一导电层105、电致变色叠层110和第二导电层115。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衬底、第二透明衬底、功能叠层;所述功能叠层包括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叠层和第二导电层;/n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叠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序设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并且位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n所述第一导电层设有第一暴露区,所述第一暴露区内设有第一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暴露区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导电材料;/n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设有第二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材料沿所述功能叠层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二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所述第二透明衬底均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衬底、第二透明衬底、功能叠层;所述功能叠层包括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叠层和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叠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依序设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并且位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层设有第一暴露区,所述第一暴露区内设有第一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暴露区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导电材料;
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设有第二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材料沿所述功能叠层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二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所述第二透明衬底均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叠层的电阻<所述第一导电材料的电阻<所述第二导电材料的电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电阻、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电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叠层还包括:惰性气体层,位于所述功能叠层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设有支撑柱阵列,所述支撑柱阵列包括均匀分布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一透明衬底、所述第二透明衬底垂直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含第三导电材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叠层还包括:真空层,位于所述功能叠层和所述第二透明衬底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叠层还包括:离子阻挡层;
所述离子阻挡层包含硅氧化物或硅铝氧化物,所述离子阻挡层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暴露区的一端设有第二暴露区,所述第二暴露区内设有第一导电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叠层还包括:隔离层;
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离子阻挡层上,所述隔离层的组分包含以下至少之一:氮化钛、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王群华吉顺青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繁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