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及其构成的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906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一种形式包括车厢、前带轴、后带轴和传输带,前带轴和后带轴分别设置于车厢的前后端,传输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后带轴上,后带轴转动将车厢底部的传输带缠绕至其上的过程中,传输带将车厢内的物料带出。另一种形式包括车厢、后带轴、传输带和推板,推板设置于车厢中,传输带的前端与推板相固定,传输带的后端固定于后带轴上;后带轴转动过程中驱使传输带和推板同步向后运动,用于将车厢内的货物卸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动力装置通过驱使后带轴转动,即可驱使传输带由前向后运动,在传输带作用下将车厢内的物料卸出,实现了车厢内物料的自动卸料。

A transport belt type dump box and its constituted dump truck

The transmission belt type dump truck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carriage, a front belt axle, a rear belt axle and a transmission belt, wherein the front belt axle and the rear belt axl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carriage, the two ends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front and rear belt axles, and the rear belt axle rotates to wrap the transmission belt at the bottom of the carriage, and the transmission belt brings out the materials in the carriage. Another form includes a carriage, a rear belt shaft, a transmission belt and a push plate, wherein the push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carriage, the front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is fixed with the push plate,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is fixed on the rear belt shaft; during the rotation of the rear belt shaft, the transmission belt and the push plate are driven to move backward synchronously for unloading the goods in the carriage. The transmission belt type self unloading car of the invention can drive the transmission belt to move from front to back by driving the rear belt shaft to rotat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the materials in the car are unloaded, realizing the automatic unloading of the materials in th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及其构成的自卸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卸货厢及自卸车,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及其构成的自卸车。
技术介绍
鉴于后翻和侧翻自卸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已经取消了后翻和侧翻货车的公告,以逐渐淘汰后翻和侧翻车辆。除了将车辆抬起进行卸货外,利用传输带亦可进行自动卸货,目前常用的传输带式卸货系统由液压马达、主动轴、从动轴、链条、链轮、橡胶板和导轨组成,主、从动轴设置于货厢的后端和前端,其上均设置链轮,链条下方为对其支撑的导轨,橡胶板以逐次搭接的形式设置于链条上,这样,在液压马达的驱动作用下,即可驱使橡胶板组成的传输带由前至后循环往复运动,以实现自动卸料。这种传输带形式的卸料系统,由于采用了链条、导轨等结构,增加了自卸车的重量,而且采用的部件越多越容易损坏,使得传输带形式的自卸车自身重量大、制造成本高、价格较为昂贵、故障率高,维修和使用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及其构成的自卸车。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前带轴、后带轴和传输带,前带轴和后带轴分别转动设置于车厢的前端和后端,传输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和缠绕在前带轴和后带轴上,传输带的非缠绕部分位于车厢的底部;前带轴和后带轴均连接有驱使其分别转动的动力装置,后带轴转动将车厢底部的传输带缠绕至其上的过程中,传输带将车厢内的物料带出。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所述车厢为V字形车厢或U字形车厢。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所述动力装置由液压马达和减速机构成,液压马达的输出与减速机的输入相连接,减速器的输出与前带轴或后带轴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构成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悬架总承、车厢、前带轴、后带轴和传输带组成,悬架总承固定于车架的下方,悬架总承上固定有车轮,车厢固定于车架上;前带轴和后带轴分别转动设置于车厢的前端和后端,传输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和缠绕在前带轴和后带轴上,传输带的非缠绕部分位于车厢的底部,前带轴和后带轴分别连接有驱使其转动的动力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后带轴、传输带和推板,后带轴转动设置于车厢的后端,后带轴连接有驱使其转动的动力装置,推板设置于车厢中,车厢中设置有对推板导向的导向机构,传输带的前端与推板相固定,传输带的后端固定于后带轴上;后带轴转动过程中驱使传输带和推板同步向后运动,用于将车厢内的货物卸下。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车厢的前端设置有驱使推板由车厢后端向车厢前端移动的液压缸或电机,在采用电机的情况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钢丝滚筒,钢丝滚筒上缠绕有与推板固定连接的钢丝绳。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构成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车架、悬架总承、后带轴、传输带和推板,车厢设置于车架上,悬架总承固定于车架的下方,悬架总承上设置有车轮;后带轴转动设置于车厢的后端,后带轴连接有驱使其转动的动力装置,推板位于车厢中,传输带的前端与推板相固定,传输带的后端固定于后带轴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一种形式由前带轴、后带轴和传输带组成,传输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和缠绕在前、后带轴上,卸货时,后带轴驱使传输带右前向后运动,实现将车厢内货物卸下的目的,卸货完毕后,动力装置驱使前带轴将传输带缠绕起来,以重新装货和后续卸货。另一种形式采用推板、传输带和后带轴,推板位于车厢的横截面上,传输带的前端与推板固定连接,传输带的后端固定于后带轴上,这样,动力装置通过驱使后带轴转动,即可驱使传输带和推板同步由前向后运动,在传输带和推板的共同作用下将车厢内的物料卸出,由于设置了推板,实现了车厢内物料一次即可完全、干净地卸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第1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为V字形车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为U字形车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处于卸料完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种传输带式自卸货厢构成的自卸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种传输带式自卸货厢构成的自卸车卸货完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第2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2种传输带式自卸货厢构成的自卸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厢,2前带轴,3后带轴,4传输带,5V字形车厢,6U字形车厢,7车架,8悬架总承,9车轮,10支腿;11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第1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由车厢1、前带轴2、后带轴3和传输带4组成,车厢1用于存储货物或物料,前带轴2和后带轴3分别转动设置于车厢1的前端和后端,前带轴2、后带轴3均连接有驱使其转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可采用液压马达。传输带4位于车厢1的底部,以便传输带4右前向后运动的过程中,可将车厢1内的物料带出。传输带4的前端固定并缠绕于前带轴2上,传输带4的后端固定并缠绕于后带轴3上。装载物料之前,动力装置驱使前带轴2转动,使传输带4除了铺设于车厢1底部的部分之外,全部缠绕于前带轴2上。在需要卸物料时,动力装置驱使后带轴3转动,拉动这铺设在车厢1底部的传输带和缠绕在前带轴2上的传输带右前向后运动,进而将车厢内的物料卸出;如图4所示,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处于卸料完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可见,卸货完毕后,传输带除了铺设于车厢1底部的部分外,其余的部分完全缠绕在了后带轴3上。由于传输带4向前带轴2上缠绕的过程中,车厢1内没有物料,只需要很小的动力即可,因此驱使前带轴2的动力装置具有较小的扭矩即可,其可采用电机或动力较小的液压马达即可。而后带轴3驱使传输带4从前向后运动的过程中,车厢1内物料的重力全部作用于传输带4上,因此需要较大的动力,其动力装置可采用具有大扭矩输出的液压马达。车厢1可采用横截面为V字形的车厢,或采用横截面为U字形的车厢,如图2和3所示,分别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为V字形和U字形车厢的结构示意图。V字形车厢5有利于车厢1内散装物料的完全卸出,U字形车厢6有利于存储更多的货物。如图5所示,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1种传输带式自卸货厢构成的自卸车的结构示意图,其由车架7、悬架总承8、车轮9、车厢1、前带轴2、后带轴3和传输带3组成,车架7起固定和支撑作用,悬架总承8固定于车架7后端的下方,车轮9固定于悬架总承8上。车厢1设置于车架7上,车厢1内所设置的前带轴2、后带轴3和传输带4的结构,与上面所述的图1、图4中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的结构完全一致。由于车厢1内传输带4不可能无限长度设置,其通常为2个或2个以上的车厢长度,在后带轴3带动传输带4右前向后运动卸货的过程中,如果自卸车装载散装物料,传输带4向后运动一个车厢1的长度,不能将物料全部卸出,因此,这种车厢1更适于装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1)、前带轴(2)、后带轴(3)和传输带(4),前带轴和后带轴分别转动设置于车厢的前端和后端,传输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和缠绕在前带轴和后带轴上,传输带的非缠绕部分位于车厢的底部;前带轴和后带轴均连接有驱使其分别转动的动力装置,后带轴(3)转动将车厢底部的传输带缠绕至其上的过程中,传输带将车厢内的物料带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1)、前带轴(2)、后带轴(3)和传输带(4),前带轴和后带轴分别转动设置于车厢的前端和后端,传输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和缠绕在前带轴和后带轴上,传输带的非缠绕部分位于车厢的底部;前带轴和后带轴均连接有驱使其分别转动的动力装置,后带轴(3)转动将车厢底部的传输带缠绕至其上的过程中,传输带将车厢内的物料带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为V字形车厢(5)或U字形车厢(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由液压马达和减速机构成,液压马达的输出与减速机的输入相连接,减速器的输出与前带轴(2)或后带轴(3)相连接。


4.一种基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带式自卸货厢构成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7)、悬架总承(8)、车厢(1)、前带轴(2)、后带轴(3)和传输带(4)组成,悬架总承固定于车架的下方,悬架总承上固定有车轮,车厢固定于车架上;前带轴和后带轴分别转动设置于车厢的前端和后端,传输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和缠绕在前带轴和后带轴上,传输带的非缠绕部分位于车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承刚邱中伟庞玺波
申请(专利权)人:梁山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