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72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液压缸,包括车体和液压缸,所述车体的内部右侧固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左侧上下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所述液压缸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与外界油泵相连通,所述液压缸的内部设有液压杆,所述转轴与第二挡板螺纹相连,所述转轴的右侧外壁通过密封轴承与液压缸转动相连。该制动液压缸,通过液压缸、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一导油管、第二导油管、卡环、卡块和第一弹簧之间的配合,使当液压缸上端内部的压力过大时可挤压第一弹簧完成卸油,解决了液压缸内部出现堵塞时产生的危险问题,通过液压缸、卡块、第一弹簧、第二挡板、转轴、密封轴承和转盘之间的配合,解决了所需卸油的压力调整问题。

A brake hydraulic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ake hydraulic cylinder, which comprises a vehicle body and a hydraulic cylinder. The inner right side of the vehicle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hydraulic cylinder.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re respectively processed with a first oil port and a second oil port.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an external oil pump through the first oil port and the second oil port. The inner part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hydraulic rod, and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baffle plate The right outer wall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hydraulic cylinder through a sealed bearing. The brake hydraulic cylinder can squeeze the first spring to discharge the oil when the pressure inside the upper end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too large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among the hydraulic cylinder, the first oil port, the second oil port, the first oil pipe, the second oil pipe, the snap ring, the clamp block and the first spring, which solves the dangerous problem when the internal part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blocked. The hydraulic cylinder, the clamp block, the first spring and the second gear are used to remove the oil The matching of plate, shaft, seal bearing and rotary table solves the problem of pressure adjustment of oil unloa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液压缸
本技术涉及液压
,具体为一种制动液压缸。
技术介绍
液压缸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缸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虽然现有技术的液压缸能够实现制动,但是现有技术的液压缸无法在内部堵塞时做卸油保护,导致使用时可能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液压缸,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动液压缸,包括车体和液压缸,所述车体的内部右侧固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左侧上下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所述液压缸通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与外界油泵相连通,所述液压缸的内部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上下两端和中心外壁设有第一密封套,所述第一密封套均与液压杆相贴合,所述第一密封套均与液压缸固定相连,所述液压杆的中心上下两侧外壁分别固接有轴肩和活塞,所述活塞的外壁固接有第二密封套,所述第二密封套与液压缸相贴合,所述液压杆的下端外壁设有第三密封套,所述第三密封套与液压杆相贴合,且第三密封套与液压缸固定相连,所述液压杆的下端固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下端设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与车体转动相连,所述液压缸的上端内腔通过第一导油管与第二导油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油管的下端与液压缸的下端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油管的左侧内部固接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右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环紧密贴合,所述卡块的右侧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卡块的内部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卡块和第二挡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挡板的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第二挡板螺纹相连,所述转轴的右侧外壁通过密封轴承与液压缸转动相连,所述转轴的右侧固接有转盘。优选的,所述车体的右侧上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挡板转动相连,所述销轴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侧分别与车体和第一挡板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轴肩的下端设有第一橡胶套,所述第一橡胶套与液压杆相贴合,且第一橡胶套与液压缸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右侧外壁套接有第二橡胶套。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的右侧内部加工有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制动液压缸,通过液压缸、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一导油管、第二导油管、卡环、卡块和第一弹簧之间的配合,使当液压缸上端内部的压力过大时可挤压第一弹簧完成卸油,解决了液压缸内部出现堵塞时产生的危险问题,通过液压缸、卡块、第一弹簧、第二挡板、转轴、密封轴承和转盘之间的配合,使转动转盘即可实现第二挡板的位置移动,解决了所需卸油的压力调整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液压缸、第二导油管和第一导油管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挡板、液压缸和转盘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车体、第一挡板和液压缸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第一密封套,3、活塞,4、第二导油管,5、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销轴,8、第一导油管,9、液压杆,10、液压缸,11、第一油口,12、轴肩,13、第一橡胶套,14、第二密封套,15、第二油口,16、第三密封套,17、主轴,18、橡胶垫,19、轴承,20、卡块,21、卡环,22、第一弹簧,23、转轴,24、密封轴承,25、第二橡胶套,26、转盘,27、凹槽,28、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制动液压缸,包括车体1和液压缸10,车体1的内部右侧固接有液压缸10,液压缸10的型号为TKC型液压缸,液压缸10的左侧上下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一油口11和第二油口15,通过对第一油口11和第二油口15的进油排油顺序即可实现液压杆9的升降,液压缸10通过第一油口11和第二油口15与外界油泵相连通,油泵通过第一油口11和第二油口15对液压缸10进行注油排油,液压缸10的内部设有液压杆9,液压杆9的上下两端和中心外壁设有第一密封套2,第一密封套2均与液压杆9相贴合,第一密封套2保证了液压缸10的多个内腔和外界之间的密封,且使液压杆9可在液压缸10的内部移动,第一密封套2均与液压缸10固定相连,液压杆9的中心上下两侧外壁分别固接有轴肩12和活塞3,轴肩12可限制液压杆9的极限位置,活塞3可带动液压杆9移动,活塞3的外壁固接有第二密封套14,第二密封套14与液压缸10相贴合,第二密封套14保证活塞3的下方与液压缸10之间的密封,液压杆9的下端外壁设有第三密封套16,第三密封套16为清灰密封套,第三密封套16与液压杆9相贴合,液压杆9向内缩回时第三密封套16可对液压杆9的外壁进行清灰擦拭,且第三密封套16与液压缸10固定相连,液压钢10可对第三密封套16进行支撑,液压杆9的下端固接有橡胶垫18,液压杆9可带动橡胶垫18移动,橡胶垫18的下端设有主轴17,主轴17为汽车的主要传动轴,主轴17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19与车体1转动相连,车体1通过轴承19对主轴17进行支撑,液压缸10的上端内腔通过第一导油管8与第二导油管4相连通,第二导油管4的下端与液压缸10的下端内腔相连通,液压缸10的上端内腔处的油可通过第一导油管8和第二导油管4输送至液压缸10的下端内腔,第一导油管8的左侧内部固接有卡环21,第一导油管8可对卡环21进行支撑,卡环21的右侧设有卡块20,卡块20与卡环21紧密贴合,卡环21与卡块20维持第一导油管8左右两侧份密封,卡块20的右侧设有第二挡板6,第二挡板6可在第一导油管8的内部移动,第二挡板6和卡块20的内部设有第一弹簧22,第一弹簧22的弹性系数K为1000N/cm,第一弹簧2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卡块20和第二挡板6固定相连,卡块20向右移动可挤压第一弹簧22,第二挡板6的内部设有转轴23,转轴23与第二挡板6螺纹相连,转轴23转动可实现第二挡板6的左右移动,转轴23的右侧外壁通过密封轴承24与液压缸10转动相连,液压缸10的密封轴承24对转轴23进行支撑,转轴23的右侧固接有转盘26,转盘26可带动转轴23转动,车体1的右侧上端通过销轴7与第一挡板5转动相连,第一挡板5通过销轴7绕车体右侧上端转动,销轴7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28,第二弹簧28的弹性系数K为500N/m,第二弹簧28的两侧分别与车体1和第一挡板5固定相连,第一挡板5逆时针转动时拉伸第二弹簧28,轴肩12的下端设有第一橡胶套13,第一橡胶套13可对轴肩12进行缓冲,第一橡胶套13与液压杆9相贴合,且第一橡胶套13与液压缸10固定相连,转盘26的右侧外壁套接有第二橡胶套25,便于转动转盘26,第一挡板5的右侧内部加工有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液压缸,包括车体(1)和液压缸(10),所述车体(1)的内部右侧固接有液压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10)的左侧上下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一油口(11)和第二油口(15),所述液压缸(10)通过第一油口(11)和第二油口(15)与外界油泵相连通,所述液压缸(10)的内部设有液压杆(9),所述液压杆(9)的上下两端和中心外壁设有第一密封套(2),所述第一密封套(2)均与液压杆(9)相贴合,所述第一密封套(2)均与液压缸(10)固定相连,所述液压杆(9)的中心上下两侧外壁分别固接有轴肩(12)和活塞(3),所述活塞(3)的外壁固接有第二密封套(14),所述第二密封套(14)与液压缸(10)相贴合,所述液压杆(9)的下端外壁设有第三密封套(16),所述第三密封套(16)与液压杆(9)相贴合,且第三密封套(16)与液压缸(10)固定相连,所述液压杆(9)的下端固接有橡胶垫(18),所述橡胶垫(18)的下端设有主轴(17),所述主轴(17)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19)与车体(1)转动相连,所述液压缸(10)的上端内腔通过第一导油管(8)与第二导油管(4)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油管(4)的下端与液压缸(10)的下端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油管(8)的左侧内部固接有卡环(21),所述卡环(21)的右侧设有卡块(20),所述卡块(20)与卡环(21)紧密贴合,所述卡块(20)的右侧设有第二挡板(6),所述第二挡板(6)和卡块(20)的内部设有第一弹簧(22),所述第一弹簧(2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卡块(20)和第二挡板(6)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挡板(6)的内部设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与第二挡板(6)螺纹相连,所述转轴(23)的右侧外壁通过密封轴承(24)与液压缸(10)转动相连,所述转轴(23)的右侧固接有转盘(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液压缸,包括车体(1)和液压缸(10),所述车体(1)的内部右侧固接有液压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10)的左侧上下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一油口(11)和第二油口(15),所述液压缸(10)通过第一油口(11)和第二油口(15)与外界油泵相连通,所述液压缸(10)的内部设有液压杆(9),所述液压杆(9)的上下两端和中心外壁设有第一密封套(2),所述第一密封套(2)均与液压杆(9)相贴合,所述第一密封套(2)均与液压缸(10)固定相连,所述液压杆(9)的中心上下两侧外壁分别固接有轴肩(12)和活塞(3),所述活塞(3)的外壁固接有第二密封套(14),所述第二密封套(14)与液压缸(10)相贴合,所述液压杆(9)的下端外壁设有第三密封套(16),所述第三密封套(16)与液压杆(9)相贴合,且第三密封套(16)与液压缸(10)固定相连,所述液压杆(9)的下端固接有橡胶垫(18),所述橡胶垫(18)的下端设有主轴(17),所述主轴(17)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19)与车体(1)转动相连,所述液压缸(10)的上端内腔通过第一导油管(8)与第二导油管(4)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油管(4)的下端与液压缸(10)的下端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油管(8)的左侧内部固接有卡环(21),所述卡环(21)的右侧设有卡块(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守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州市珺凯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