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简登专利>正文

简易式转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695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简易式转换阀,主要是阀体上设有可推动的阀杆所构成,其中阀体设有进水部及第一、二出水部,且对应进水部与出水部有进水孔及第一、二出水孔相对,阀杆轴向两端成型有止水段,中间成型有切换段,如此藉由阀杆推动使切换段定位在进水孔不同的两端,及配合止水段定位在第一、二出水孔的侧边限止水流方向,而使得进水可依使用者的需要,由预定的出水孔流出。该转换阀结构精简,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操作动作简便亦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简易式转换阀,特指一种在阀体上设有可推动的阀杆,并利用阀杆推移来控制水流方向的简易式创新结构。一般在液体流向控制结构中,都会利用转换阀适时的变换液体的流向,而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在饮水机的流向控制,或是滤水器的流向控制中,均有利用转换阀来转换控制水的流向。目前常用的转换阀结构不外有二种,其一是不具任何控制液体流向的阀体,配合输入、输出管路上设控制阀(例如电磁阀)以组合成具有流向控制的转换阀,此转换阀虽可以达成预期控制流向的目的,但在安装时因构件数较多,明显较为复杂,而且电磁阀还得以适当的电路控制,在实施上亦较为麻烦不便;另一种转换阀是在阀体内设有可活动的阀球(或阀片)、其中该阀体上制设若干与阀体中心连通的接头,供进、出水使用,而阀球(或阀片)上开设若干通道,表面则套设有止水垫圈,并且在该阀体(或阀片)外设有旋钮,藉由转动旋钮而使阀球(阀片)转动,以转换水流通道。此转换阀结构虽可达到转换液体流向的目的,但是要在阀体内安装阀球或阀片,所需技术及困难度都较高,制造较为困难不便,成本亦得提高,阀球或是阀片都是以圆形轨迹转动以让通道对应接头,旋钮要很精确的使阀球或阀片在预定的位置定位,否则液体流向的转换便不确实,为要提高定位性,又要增设定位构造,如此结构更加复杂,制造更加不便。本专利技术人针对前述常用结构所产生的缺陷加以研究、改良,并经几番试作后,终创出本技术简易式转换阀结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式转换阀结构,利用阀体上设置可推拉的阀杆,并于阀杆上设有两止水段,两止水段间设有切换段,藉由移动杆体,使切换段配合不同的止水段,致使液体形成不同的流向。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易式转换阀,包括阀体和阀杆,其特征在于该阀体一端锁接有锁件,该锁件上凸设有进水部,其另一端形成第一出水部,侧边表面凸设有第二出水部,径向成型有横贯的穿置部,该穿置部轴向是制成中空的贯通孔,其径向对应进水部开设有进水孔,对应第一出水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孔,且进水孔与第一出水孔不在同一径向直线上,该穿置部侧边表面对应第二出水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孔;该阀杆穿置在该阀体穿置部的贯通孔中,其一端设有螺纹孔供端件锁设,另一端则成型为凸出端,中间段两端各成型有第一止水段与第二止水段,中间成型有切换段,该第一、第二止水段及切换段的外表均设有环槽,在各环槽上套设止水垫圈,在第一止水段与切换段间,及第二止水段与切换段间各成型有轴径较小的第一凹段与第二凹段。该阀体的进水接头的侧边可成型有两支段。该阀杆的凸出端上可设有拉环。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精简、制作安装容易,使用操作简便。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阀杆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方向应用示意图。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主要是由阀体1和阀杆2所构成,其中阀体1一端可锁接锁件11,锁件11与阀体1之间有内空间110(如图4所示),锁件11上设有进水部10,该进水部10上可成型有两支段101和102,阀体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水部12。该阀体1侧边表面上凸设第二出水部13,阀体1径向成型有横贯的穿置部14,该穿置部14轴向是制成中空的贯通孔15,其径向对应进水部10开设有进水孔16,相对面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孔17,进水孔16与第一出水孔17不在同一径向直线上,穿置部14侧边表面对应该阀体1上的第二出水部13开设有第二出水孔18。该进水部10与第一、二出水部12和13在实际应用中可分别视需要供进、出水之用。阀杆2的一端设有螺纹孔20可供端件21锁设,另一端则成型为凸出端22,并在该凸出端22上设有拉环23,在阀杆2的中间段两端各成型有第一止水段24与第二止水段25,中间成型有切换段26,在第一、第二止水段24和25及切换段26的外表均设有环槽240、250和260,在各环槽240、250和260上套设止水垫圈241、251和261,在第一止水段24与切换段26间,及第二止水段25与切换段26间各成型有轴径较小的第一凹段27与第二凹段28。当前述的阀杆2与各止水垫圈241、251和261组合后,穿置于阀体1穿置部14轴向的贯穿孔15中,并将端件21锁设在阀杆2的螺纹孔20中,即可构成本技术的组合整体。参阅图3图4图6所示,使用时可将其安装在预定的流道上,例如安装在滤水器30的流道上,将本技术对应安装的进水位置处,其中进水部10的一支段102对应进水管31,另一支段101对应逆流管32,第一出水部12对应滤水器30内部,第二出水接头13与外流管33对应组接。滤水器30另一侧出水位置安装另一本技术,其第一出水部12与滤水器30的出水口34接设,进水部10连接出水管35第二出水接头13则与逆流管32的另一端连通。参阅图2图4,滤水使用时,将安装在滤水器30进水端的阀体1上的阀杆2适当推动,或由拉环23拉动,使得该阀杆2的切换段26随阀杆2移动邻近第二出水孔18,此时第一出水孔17与进水孔16间,因第一凹段27较小轴径之故,而形成连通状,至于进水孔16与第二出水孔18间,因有切换段26的封止,不成连通状,该进水部10与第一出水部12成连通状,而与第二出水部13呈封密状,因此进水管31内的水流可流入滤水器30。滤水器30出水端上的切换阀的阀杆2是可推动,使该进水部10与第一出水部12相连通如此水流在经过滤水器30之后,即可流出以供使用。参阅图3图5图6所示,当使用者将进水端的切换阀的阀杆2朝另一方向推动时,该阀杆2上的切换段26定位进水孔16与第一出水孔17之间,使进水孔16与第一出水孔17呈封闭状,而进水孔16与第二出水孔18呈连通状,同理,该滤水器3另一个切换阀亦将进水接头10与第一出水接头12封闭,而与第二出水接头13连通状,如此水流可由进水端的阀体1上的支段102流入逆流管32,再经出水端的切换阀流入滤水器3内,流经滤水器3内部后,再由进水端的切换阀及外流管33流出,此流向与一般水流过滤的流向相反,故称为逆洗,达到自动清洗滤水器3内部的功效。以上本技术由一阀体1与一阀杆2组合,其结构相当精简,比起常用阀球或阀片的控制结构,本技术在制作、安装上均较常用结构进步、实用,此外,本技术在滤水器3的正常过滤或是逆洗的操作,只需推拉阀杆位移位置即可,其操作动作相当简使,而且阀杆2的位移受到两端的端件21与凸出端22的限制而不致有过度位移,使水流的流向准确,所以本技术的操作更加简便,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简易式转换阀,其结构精简、操作简便,并可精确切换流向,用于液体的流向切换上具有良好的实用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式转换阀,包括阀体和阀杆,其特征在于该阀体一端锁接有锁件,该锁件上凸设有进水部,其另一端形成第一出水部,侧边表面凸设有第二出水部,径向成型有横贯的穿置部,该穿置部轴向是制成中空的贯通孔,其径向对应进水部开设有进水孔,对应第一出水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孔,且进水孔与第一出水孔不在同一径向直线上,该穿置部侧边表面对应第二出水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孔;该阀杆穿置在该阀体穿置部的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式转换阀,包括阀体和阀杆,其特征在于:该阀体一端锁接有锁件,该锁件上凸设有进水部,其另一端形成第一出水部,侧边表面凸设有第二出水部,径向成型有横贯的穿置部,该穿置部轴向是制成中空的贯通孔,其径向对应进水部开设有进水孔,对应第一出 水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孔,且进水孔与第一出水孔不在同一径向直线上,该穿置部侧边表面对应第二出水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孔;该阀杆穿置在该阀体穿置部的贯通孔中,其一端设有螺纹孔供端件锁设,另一端则成型为凸出端,中间段两端各成型有第一止水段与第二止水段 ,中间成型有切换段,该第一、第二止水段及切换段的外表均设有环槽,在各环槽上套设止水垫圈,在第一止水段与切换段间,及第二止水段与切换段间各成型有轴径较小的第一凹段与第二凹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登
申请(专利权)人:简登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