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装置、水处理系统、水处理装置的组装方法及水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692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3:54
对被处理水进行淡化处理的水处理装置具有:按压构件;处理容器,其收容被处理水;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其收容于处理容器;隔离板,其配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一对集电体,其收容于处理容器,并对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施加电力,按压构件在处理容器内按压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

Assembly method and water treatment method of water treatment devic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water treatment device

The water treatment device for desalination treatment of the treated water comprises: a pressing member, a treatment container for receiving the treated water, a first electrode and a second electrode for receiving the treatment container, an isolating plate for configuring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and a pair of collectors for receiving the treatment container for a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and a pressing member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are pressed in the conden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水处理装置、水处理系统、水处理装置的组装方法及水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双电层电容器技术对被处理水进行淡化的水处理装置、水处理系统、水处理装置的组装方法及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为了利用库仑力将离子从海水、污水等被处理水中去除而使用双电层电容器技术的电容去离子技术(CapacitiveDeIonization:CDI)。例如,有如下的平板形状的透液型双电层电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所述透液型双电层电容器隔着隔离板地配置有活性炭层片,所述隔离板由电绝缘性多孔质透液性片构成,所述活性炭层片以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为主要材料。并且,在该活性炭层的外侧配置有集电极,在该集电极的外侧配置有压板。另外,有如下的透液型双电层电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所述透液型双电层电容器具有由电绝缘性片构成的隔离板、由活性炭层片构成的电极、以及能够与该电极紧密接触的由电的良导体构成的集电极,将按集电极、电极、隔离板、电极的顺序层叠而成的结构设为一组。并且,将该组排列配置多个,最后配置集电极。而且,将层叠压力设为0.2kg/cm2G以上,在各片的相同位置设置有贯通孔,利用该贯通孔形成内部流路。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02443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286931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以往使用双电层电容器技术的电容去离子装置中,对粒状或纤维状的活性炭添加粘结剂等添加剂而将其成形为片状,将成形的片状的活性炭层片作为电极使用。这样的活性炭层片存在如下课题:由于添加剂,活性炭的细孔堵塞,对淡化有效的细孔减少,间隙变少而使导入被处理水时的压力损失变大,不能得到所期望的淡化性能。另一方面,在考虑到压力损失而避免添加剂的使用的情况下,构成电极的粒状或纤维状的活性炭彼此的接触面积减少,电阻增大,存在不能得到所期望的淡化性能这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抑制被处理水的淡化处理时的压力损失并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导电性材料的细孔的水处理装置、水处理系统、水处理装置的组装方法及水处理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水处理装置对被处理水进行淡化处理,其中,所述水处理装置具有:按压构件;处理容器,所述处理容器收容被处理水;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收容于处理容器;隔离板,所述隔离板配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一对集电体,所述一对集电体收容于处理容器,并对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施加电力,按压构件在处理容器内按压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水处理装置的电极仅利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由此,能够防止由添加剂等导致的导电性材料的细孔的堵塞,能够抑制被处理水的淡化处理时的压力损失,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导电性材料的细孔。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水处理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水处理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分解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分解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装置的第三变形例的分解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水处理装置的分解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水处理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分解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水处理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分解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水处理装置的第三变形例的分解图。图1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水处理装置的水处理系统的图。图15是示出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图16是示出水处理系统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图17是示出水处理系统的第三变形例的图。图1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水处理装置的淡化效果的图。图1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水处理装置的比较例的淡化效果的图。图2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图21是沿着图20的XXI-XXI线的水处理装置的剖视图。图22是沿着图20的XXII-XXII线的水处理装置的剖视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水处理装置的分解图。图2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水处理装置的变形例的图。图2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水处理装置1的组装图。另外,图3是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装置1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水处理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水处理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水处理装置1具有对被处理水进行处理的处理容器10和盖20。在处理容器10与盖20之间配置有衬垫40。盖20利用四根螺钉100紧固于处理容器10。处理容器10具有导入被处理水的流入口70和将被处理水排出的流出口80。在处理容器10中隔着隔离板60地配置有一对集电体50A、50B。另外,在集电体50A与隔离板60之间配置有第一电极30,在集电体50B与隔离板60之间配置有第二电极31。如图3及图4所示,在盖20形成有插入一对集电体50A及50B的上端侧的一对集电体用槽20C、20C、和插入隔离板60的上端侧的隔离板用槽20D。一对集电体50A及50B利用集电体用槽20C、20C定位,隔离板60利用隔离板用槽20D定位。为了防止第一电极30与第二电极31间的短路,作为处理容器10及盖20的材质,使用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或进行了电绝缘涂覆的金属。第一电极30及第二电极31分别经由集电体50A及50B施加电力,并吸附被处理水中的离子。在此,作为构成第一电极30及第二电极31的导电性材料,为了增大作为电容器的容量,例如使用具有导电性且比表面积大的活性炭、多孔碳、多孔质导电珠、多孔质金属等。这些导电性材料的形状有粉状、粒状、纤维状等。在粉状和粒状的情况下,其外径为100nm~10mm,在纤维状的情况下,其粗细为1~50μm。另外,也可以使用用这些导电性材料形成的布、过滤器等。可以将各集电体50A、50B与隔离板60的间隔设为构成第一电极30及第二电极31的导电性材料的直径的1~100倍,优选的是,设为5~20倍。在比导电性材料的直径的1倍小的情况下,无法在各集电体50A及50B与隔离板60之间配置电极。另外,在比导电性材料的直径的100倍大的情况下,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电极的厚度变厚。这样一来,电极的电阻变大,淡化性能降低。集电体50A及50B分别对第一电极30及第二电极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处理装置,其对被处理水进行淡化处理而得到处理水,其中,所述水处理装置具有:/n按压构件;/n处理容器,所述处理容器收容所述被处理水;/n粉粒状或纤维状的第一电极,所述粉粒状或纤维状的第一电极收容于所述处理容器;/n粉粒状或纤维状的第二电极,所述粉粒状或纤维状的第二电极收容于所述处理容器;/n隔离板,所述隔离板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n一对集电体,所述一对集电体收容于所述处理容器,并对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电力,/n所述按压构件在所述处理容器内按压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28 JP 2017-0627581.一种水处理装置,其对被处理水进行淡化处理而得到处理水,其中,所述水处理装置具有:
按压构件;
处理容器,所述处理容器收容所述被处理水;
粉粒状或纤维状的第一电极,所述粉粒状或纤维状的第一电极收容于所述处理容器;
粉粒状或纤维状的第二电极,所述粉粒状或纤维状的第二电极收容于所述处理容器;
隔离板,所述隔离板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
一对集电体,所述一对集电体收容于所述处理容器,并对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电力,
所述按压构件在所述处理容器内按压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容器具有:
流入口,所述流入口导入所述被处理水;以及
流出口,所述流出口将所述被处理水或所述处理水排出,
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配置在隔着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相向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水处理装置具有盖,
所述按压构件配置于所述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盖一体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盖具有调整部,所述调整部调整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处理容器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构件具有向所述处理容器的内部突出的凸部,
在将所述盖安装于所述处理容器的情况下,所述按压构件利用所述凸部按压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盖具有隔离板用槽和一对集电体用槽,所述隔离板用槽和一对集电体用槽规定所述隔离板与所述一对集电体的位置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集电体分别具有用于对所述一对集电体施加电力的端子,
在将所述一对集电体配置在所述处理容器内的情况下,所述端子从所述盖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盖具有使所述按压构件朝向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进行往复移动的压力机,
所述压力机控制所述按压构件按压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的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集电体分别具有用于对所述一对集电体施加电力的端子,
在将所述一对集电体配置在所述处理容器内的情况下,所述端子从所述处理容器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集电体分别具有端子口,
在将所述一对集电体配置在所述处理容器内的情况下,所述一对集电体各自的所述端子口被配置成隔着所述隔离板不相向的朝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容器具有规定所述一对集电体的位置关系的一对集电体用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内具有对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进行分割的分隔板。


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惠裕野田清治山内登起子安永望光田宪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