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少强专利>正文

蝶式微阻缓闭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6872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阻缓闭止回阀的改进,阀体内加工的密封口与阀瓣的接触面处加工有锥角,阀瓣轴位于阀体内最小直径1/4处,阀瓣与阀体进出水口法兰成8-12度角,阀瓣上与密封口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具有体积小、成本低、阻力系数小、水锤小等特点。(*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阻缓闭止回阀的改进。目前给排水管道及工业工程管道上普遍采用的微阻缓闭止回阀,在防止管道中水的倒流及消除破坏性水锤等性能上效果很好,但由于其阀瓣(舌板)位于阀体出水法兰侧,且阀瓣轴位于阀瓣的一侧,这样当阀体中水流通过时将阀瓣打开的阻力很大,存在着体积重、密封性能差、价格高等缺陷。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阀瓣位于阀体内,体积小,性能好的蝶式微阻缓闭止回阀。本技术是由阀体、阀瓣、缸体、内腔活塞、微量调节阀、单向阀组成,阀体内加工有密封口,密封口与阀瓣的接触面处加工成与阀体进出水口中心线成12-20度锥角状,阀瓣轴位于阀体内密封口最小直径上部1/4处且与进出水口中心线成垂直,阀瓣与阀体进出水口法兰成8-12度角,内腔活塞位于阀体进水口法兰下方的缸体内且与进出水口中心线成30-38度倾角,阀瓣上与密封口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减震,消除水锤,防止水倒流,调试后无需人员管理和看护。2、与其它微阻缓闭止回阀相比,成本降低40%左右,阀体重量下降60%左右,阀体外型与所连接管道法兰外径相同,无占地面积。3、阀瓣轴位于阀体内密封口最小直径上部1/4处位置,双开、双闭,开启灵活,阻力系数小,耗电量低。4、密封口与阀瓣采用双角度锥体密封,密封效果好。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面图。附图2为本技术左视局部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结构及原理是这样实现的,阀体1内加工有密封口2,密封口斜角为12-20度锥角状,阀瓣轴4位于阀体内密封口最小直径上部1/4处且与进出水口中心线成垂直,阀瓣3安装在阀瓣轴上,阀瓣与阀体进出水口法兰成8-12度角,由于阀瓣轴的作用,在工作时形成阀瓣双开、双关,开启灵活,阻力系数小,密封口处加工有耐磨材料形成双角度锥体密封,阀瓣上与密封口接触处安装有密封圈6,采用橡胶等材质。内腔活塞5位于阀体进水口法兰下方的缸体内且与进出水口中心线成30-38度倾角,开泵前首先打开单向阀7,根据工作压力调整好微量调节阀8,利用管道中水的工作压力作用,阀瓣3开启使水通过,阀体1内腔压力水通过单向阀流进内腔活塞5的后腔,将活塞从缸体内腔推出来,当水流停止时(水泵停止运行),由于阀瓣自重和水倒流的作用,使阀瓣自动关闭,由于活塞处于推出位置,顶住阀瓣,使阀瓣不能将阀口全部关闭,剩有20%左右间隙,使水流通过减弱了水锤压力,消除了破坏性水锤,起到了微阻缓闭的作用。权利要求1.蝶式微阻缓闭止回阀,是由阀体、阀瓣、缸体、内腔活塞、微量调节阀、单向阀组成,其特征在于阀体1内加工有密封口2,密封口与阀瓣3的接触面处加工成与阀体进出水口中心线成12-20度锥角状,阀瓣轴4位于阀体内密封口最小直径上部1/4处且与进出水口中心线成垂直,阀瓣与阀体进出水口法兰成8-12度角,内腔活塞5位于阀体进水口法兰下方的缸体内且与进出水口中心线成30-38度倾角。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式微阻缓闭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阀瓣上与密封口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微阻缓闭止回阀的改进,阀体内加工的密封口与阀瓣的接触面处加工有锥角,阀瓣轴位于阀体内最小直径1/4处,阀瓣与阀体进出水口法兰成8—12度角,阀瓣上与密封口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具有体积小、成本低、阻力系数小、水锤小等特点。文档编号F16K15/00GK2388442SQ9922422公开日2000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刘少强, 王会良 申请人:刘少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蝶式微阻缓闭止回阀,是由阀体、阀瓣、缸体、内腔活塞、微量调节阀、单向阀组成,其特征在于阀体1内加工有密封口2,密封口与阀瓣3的接触面处加工成与阀体进出水口中心线成12-20度锥角状,阀瓣轴4位于阀体内密封口最小直径上部1/4处且与进出水口中心线成垂直,阀瓣与阀体进出水口法兰成8-12度角,内腔活塞5位于阀体进水口法兰下方的缸体内且与进出水口中心线成30-38度倾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强王会良
申请(专利权)人:刘少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