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539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属于摄像头模组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搭载镜头的载体圆孔,用于绕线的绕线平面,绕线平面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改变绕线方向的换向柱,换向柱位置的侧面邻接处沿镜头移动方向设置有用于开始线头向上经过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贯穿绕线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解决了当载体自下至上开始绕线、绕线层数为奇数时,开始线头、结束线头不在载体同一侧的难题。

A carrier structure and lens driving device for voice coil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rrier structure and lens driving device for voice coil motor,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a carrier circular hole for carrying lens, a winding plane for winding, a reversing column for changing the winding direction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winding plane, and the side adjacent position of the reversing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starting thread head along the lens moving dir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rrier structure and a lens driving device for a voice coil motor,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when the carrier starts winding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and the number of winding layers is odd, the start thread head and the end thread head are not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摄像头模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线圈是马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马达的动力来源,线圈的匝数是影响马达驱动力的重要因素,在马达内部空间有限的条件下,为了满足马达具有足够的驱动力,大多设计者都采用增加线圈匝数来提升马达驱动力,从而保证马达的稳定性。线圈的绕线方式,会采用多层结构的绕线方式,这就会存在绕线层数为奇数和偶数,当绕线层数为偶数层时,结束线头位置位于开始线头同一侧,当绕线层数为奇数层时,结束线头位置位于开始线头的另一侧,开始线头和结束线头不在载体的同一侧,为保证开始线头和结束线头位于同一侧,结束线头需拉到开始线头同一侧,这将会导致错线无法保证线圈尺寸,因此,解决绕线层数为奇数时的绕线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音圈马达结构中,绕线的方式均为开始线头从载体下侧自下至上开始绕线,利用载体上设置的绕线缺口进行有效初始固定,而当绕线的方式变为开始线头从载体上侧自上至下进行绕线时,开始线头无法形成有效的初始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音圈马达结构载体绕线方式当自上至下开始绕线时,无法对开始线头进行初始固定,开始线头、结束线头不能位于载体同一侧的难题,特提供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使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包括用于搭载镜头的载体圆孔,用于绕线的绕线平面,绕线平面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改变绕线方向的换向柱,换向柱位置的侧面邻接处沿镜头移动方向设置有用于开始线头向上经过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贯穿绕线平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载体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点胶位、第一缺口和第二点胶位,第一凸起用于与上簧片缺口配合,第一点胶位用于粘接上簧片,第一缺口用于避让磁轭环的磁轭瓣,第二点胶位用于点阻尼胶;载体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三点胶位、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第二凸起用于载体向下最大行程时与底座接触,第三点胶位用于粘接下簧片,第二缺口用于装配感应磁石,第三缺口用于绕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第一点胶位、第一缺口、第二点胶位和第二凸起的数量为4个。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柱的高度高于绕线平面,所述第一凹槽的凹槽深度、宽度均大于绕线用线的直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磁石装填后在载体外周侧进行绕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在绕线层数为奇数时,开始线头从下往上经过第一凹槽,绕过换向柱,从载体上端开始绕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始线头不突出绕线平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柱数量为1个,位于绕线开始位置。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镜头驱动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音圈马达,解决了当绕线层数为奇数层时,开始线头和结束线头不能位于载体同一侧的难题。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及音圈马达,通过载体上设置的换向柱,实现了载体绕线时开始线头可以自上至下开始绕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音圈马达结构示意图。图2为载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载体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载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奇数层绕线开始线头和结束线头位置示意图。图6为换向柱换向顺时针绕线示意图。图7为换向柱换向逆时针绕线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凸起,2-第一点胶位,3-第一缺口,4-第二点胶位,5-第一凹槽,6-换向柱,7-第二凸起,8-第三点胶位,9-第二缺口,10-第三缺口,11-开始线头,12-结束线头,100-载体圆孔,101-磁轭环,200-上簧片,300-支架,400-驱动磁石,500-FPCB,600-载体,700-感应磁石,800-线圈,900-下簧片,910-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600结构,包括用于搭载镜头的载体圆孔100,用于绕线的绕线平面,镜头可以容纳于、安装于、嵌入于、接触、固定于、临时固定于、支撑于、耦接或位于载体形成的载体圆孔100中,载体圆孔100中装配有至少一个镜头。绕线平面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改变绕线方向的换向柱6,换向柱6位置的侧面邻接处沿镜头移动方向设置有用于开始线头向上经过的第一凹槽5,该第一凹槽5贯穿绕线平面。换向柱6实现了载体绕线时开始线头可以自上至下开始绕线,而且当绕线的方式变为开始线头从载体600上侧自上至下进行绕线时,换向柱6对开始线头形成了有效的初始固定,换向柱6解决了当绕线层数为奇数层时开始线头和结束线头不位于载体同一侧的问题,换向柱6的设置保证了结束线头不需要拉到开始线头同一侧,也不会导致错线,进而保证了线圈尺寸。第一凹槽5用于开始线头向上经过并且位于换向柱6位置处,开始线头穿过绕线平面,第三缺口10用于绕线,第三缺口10的底面形成绕线平面,如果没有设置第一凹槽5,则绕线经过开始线头的绕线处高度会太高,从而影响到马达设计时的驱动力,进而影响到马达的稳定性。载体600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1、第一点胶位2、第一缺口3和第二点胶位4,第一凸起1用于与上簧片缺口配合,第一点胶位2用于粘接上簧片,第一缺口3用于避让磁轭环的磁轭瓣,第二点胶位4用于点阻尼胶,载体600通过上簧片连接于磁轭环内,载体600与上簧片的配合固定采用了第一凸起1和第一点胶位2结构进行配合固定,由于载体搭载镜头进行移动,所以载体600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磁轭环的磁轭瓣的第一缺口3,载体600整体大致形成为四边形形状。载体600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凸起7、第三点胶位8、第二缺口9和第三缺口10,第二凸起7用于载体600向下最大行程时与底座接触,第三点胶位8用于粘接下簧片,第二缺口9用于装配感应磁石,第三缺口10用于绕线,载体600与底座通过下簧片链接,第二凸起7对称分布于载体下端面,第三点胶位8对称分布于载体600两侧,装配在第二缺口9感应磁石位于载体设有第一凹槽5的一侧,第三缺口10围绕载体外周面一周用于绕线,绕线成型的驱动线圈也大致与载体形状相匹配,绕线成型的驱动线圈整体大致形成为四边形形状。第一凸起、第一点胶位、第一缺口、第二点胶位和第二凸起的数量为4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包括用于搭载镜头的载体圆孔,用于绕线的绕线平面,其特征在于,绕线平面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改变绕线方向的换向柱,换向柱位置的侧面邻接处沿镜头移动方向设置有用于开始线头向上经过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贯穿绕线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包括用于搭载镜头的载体圆孔,用于绕线的绕线平面,其特征在于,绕线平面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改变绕线方向的换向柱,换向柱位置的侧面邻接处沿镜头移动方向设置有用于开始线头向上经过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贯穿绕线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点胶位、第一缺口和第二点胶位,第一凸起用于与上簧片缺口配合,第一点胶位用于粘接上簧片,第一缺口用于避让磁轭环的磁轭瓣,第二点胶位用于点阻尼胶;载体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三点胶位、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第二凸起用于载体向下最大行程时与底座接触,第三点胶位用于粘接下簧片,第二缺口用于装配感应磁石,第三缺口用于绕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音圈马达的载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第一点胶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安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