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电池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533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冷板、设置有该液冷板的电池包以及设置有该电池包的车辆。所述液冷板内形成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内流通有冷却液,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液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冷却流道,由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液冷板,所述冷却流道内设有扰流件,所述冷却流道内温度较高部位的扰流件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冷却流道内温度较低部位的扰流件的横截面面积。进而调节液冷板不同部位的冷却液的雷诺数和换热系数,实现液冷板对各动力电池的均匀散热,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

Liquid cooling plat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quid cooling plate, a battery pack provided with the liquid cooling plate and a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battery pack. A cooling channel is formed in the liquid cooling plate, and a cooling liquid is circulated in the cooling channel.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iquid cool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let and a liquid outlet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oling channel. The cooling liquid enters the cooling channel from the liquid inlet and flows out of the liquid cooling plate from the liquid outlet. The cooling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 spoiler,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part in the cooling channel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spoiler of the position is larger tha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spoiler of the lower temperature part in the cooling channel. Furthermore, the Reynolds number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coola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liquid cooling plate are adjusted to realize the uniform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liquid cooling plate for each power battery, thus prolong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power battery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板、电池包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液冷散热
,特别涉及一种液冷板。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动力电池系统,动力电池系统为电动车提供电能来支持整车行驶,动力电池作为一个化学组件,存在其固有的内阻这一属性,无论动力电池是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只要有电流通过内阻,都会电池内阻产生热量,造成电池温度升高,温度过高会造成电池内部损坏,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冷却,使其达到一个最佳工作状态。通过液冷板来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是本领域中常见的技术手段,但是现有的液冷板无法对所有电池做到均匀降温,越靠近进液口的冷却液温度越低,冷却效果越好,而越靠近出液口的冷却液温度越高,冷却效果越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可对多个电池做到均匀降温的液冷板,一种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形成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流道,所述液冷板设有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内设有若干扰流件,所述冷却流道内温度较高部位的扰流件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冷却流道内温度较低部位的扰流件的横截面面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流道内设有用于对所述冷却液进行分流的分流筋,所述分流筋沿所述冷却液的流向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的热膨胀系数为11*10-6/℃~80*1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为长条状,若干所述扰流件沿所述冷却液的流向间隔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为方块状,若干所述扰流件越靠近所述出液口越密集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液冷板的同一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流道对应的第一槽和第二槽,通过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相连以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冷却流道。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池包,包括托盘、上述的液冷板、以及若干安装于托盘内的动力电池,所述托盘包括边框和底板,所述边框设置于所述底板周边,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底板之间。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上述的电池包。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冷板、设置有该液冷板的电池包以及设置有该电池包的车辆。本技术所提出的液冷板内形成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内设有扰流件,位于液冷板不同部位的扰流件可根据对应动力电池的发热量而发生不同的横截面面积变化,进而调节液冷板不同部位的冷却液的雷诺数和换热系数,实现液冷板对各动力电池的均匀散热,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液冷板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液冷板的顶板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液冷板的底板的立体图。图4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扰流件设置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上板10、进液口11、出液口13、第一槽15、水口接头17,下板20、第二槽25,分流筋31,扰流件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技术可为其他方式实现的实施例。并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技术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如图1所示的液冷板,用于安装至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车来为动力电池进行散热。该冷却板内形成有冷却流道(未标号),使用过程中,冷却流道内流通有冷却液;液冷板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液冷板的上表面为液冷板上侧的表面,液冷板的下表面为液冷板下侧的表面。液冷板的上表面设有与冷却流道连通的进液口11和出液口13,冷却液由进液口11进入冷却流道,在冷却液流通于冷却流道的过程中与动力电池进行换热,冷却液吸收热量由出液口13流出液冷板。其中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关于液冷板的描述中,关于“上下”、等的方向性的描述均是根据图1中的方向标示而言,其目的是为了描述的方便,而并不是说明相应的部件之间具有这样的绝对的方向和位置关系。如图3至图6所示,冷却流道内设有扰流件40,扰流件40凸出形成于冷却流道内,扰流件40用于增大冷却液的雷诺数和换热效率。电力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内的每一动力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发热量存在差距,液冷板在对应具有更大放热量的动力电池的部位应具有更大的换热效率,从而实现了液冷板的均匀散热。在液冷板中,扰流件40的横截面面积越大,对应部位的冷却液具有更大的雷诺数和换热效率,即冷却流道内温度较高部位的扰流件40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冷却流道内温度较低部位的扰流件40的横截面面积。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说的横截面指的是扰流件于垂直于流向的截面。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生产前期的实验或者预估,液冷板对应放热量较大的动力电池设置具有更大横截面面积的扰流件40,而产生局部湍流,进而提高液冷板对应发热量较大的动力电池的换热效率。可以通过调整各扰流件40的横截面面积来调节冷却流道内不同部位的冷却液的雷诺数和换热效率,实现了液冷板的均匀散热。实施例二在本技术中,扰流件40由感温材料制成,使得扰流件40根据冷却液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扰流件40在初始温度时,各扰流件40的横截面均相同。扰流件40的温度升高,扰流件40将膨胀而横截面增大,扰流件40的温度降低,扰流件40将收缩而横截面缩小。在液冷板对应发热量较大的动力电池的部位,该局部的冷却液与该发热量较大的动力电池进行换热,使得该局部的冷却液温度也较高,则相应部位的扰流件40受热膨胀而产生局部湍流,进而提高液冷板对应发热量较大的动力电池的换热效率;相应地,在液冷板对应发热量较小的动力电池的部位,该局部的冷却液与该发热量较小的动力电池进行换热,使得该局部的冷却液温度相对较低,则扰流件40收缩或者产生较小的膨胀,使得液冷板对应发热量较小的动力电池的换热效率低于对应发热量较大的动力电池的换热效率。即,冷却流道内温度较高部位的扰流件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冷却流道内温度较低部位的扰流件的横截面面积,通过不同部位的扰流件40不同程度的收缩或者膨胀调节液冷板不同部位的冷却液的雷诺数和对流换热系数,实现了液冷板的均匀散热。更具体地,扰流件40的热膨胀系数为11*10-6/℃~80*10-6/℃,温度每升高1℃,扰流件40的横截面积增加11*10-6至80*10-6,优选地,扰流件为聚氯乙烯扰流件,应当理解的是,扰流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形成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流道,所述液冷板设有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内设有若干扰流件,所述冷却流道内温度较高部位的扰流件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冷却流道内温度较低部位的扰流件的横截面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形成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流道,所述液冷板设有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内设有若干扰流件,所述冷却流道内温度较高部位的扰流件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冷却流道内温度较低部位的扰流件的横截面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内设有用于对所述冷却液进行分流的分流筋,所述分流筋沿所述冷却液的流向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的热膨胀系数为11*10-6/℃~80*10-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为长条状,若干所述扰流件沿所述冷却液的流向间隔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燕飞张中林张传福肖恒洲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