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驳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472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驳岸结构,包括生态驳岸以及生态混凝土河床。生态驳岸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层、生态混凝土块石层、生态混凝土层、防渗层、营养土层、原土层;生态混凝土河床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由生态混凝土层、防渗层、营养土层、原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态驳岸,与传统的硬质驳岸相比,有效阻遏了驳岸土壤被水流侵蚀的程度,增强了水土保持能力。

Ecological revetmen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cological revetment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ecological revetment and an ecological concrete riverbed. The ecological revetment area consists of plant layer, ecological concrete block stone layer, ecological concrete layer, impervious layer, nutrient soil layer and original soil layer from top to bottom; the ecological concrete riverbed area consists of ecological concrete layer, impervious layer, nutrient soil layer and original soil layer from top to botto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hard revetment, the ecological revet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degree of water erosion of the revetment soil and enhances the capacity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驳岸结构
本技术属于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驳岸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产生量及排放量与日俱增,使河流黑臭污染日益严重,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河流驳岸作为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其在城市的变化过程中,同样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河流滨水区内原有多种生态系统在不同程度上的退化,各种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水质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其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然而,我国的河流生态修复常常忽视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原以及和河岸的生态修复,此外,传统的河岸工程设计中没有考虑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且大多数驳岸处理偏硬质化结构,如浆砌石护岸、石笼驳岸等,其景观效果差,河流生态系统生物样性难以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驳岸结构,以复原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修复河岸带的生态系统和原有的生态功能,恢复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驳岸结构,包括生态驳岸区以及生态混凝土河床区,所述生态驳岸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层、生态混凝土块石层、生态混凝土层、防渗层、营养土层和原土层;所述生态混凝土河床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生态混凝土层、防渗层、营养土层以及原土层。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结构,所述生态混凝土块石层由体积为0.2~0.5m3的生态混凝土有序叠砌而成;该生态混凝土所采用的集料的粒径达20~40mm。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结构,所述生态混凝土层由生态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其厚度为10~20cm,该生态混凝土所采用的集料的粒径达到10~20mm。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结构,所述防渗层为克重50~100g/m2无纺布。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结构,所述生态混凝土块石层采用坡比1:0.5~1:3放坡堆砌而成。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结构,所述植物层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沉水植物组成,所述挺水植物为千屈菜、美人蕉或菖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浮叶植物为水罂粟、荇菜或萍蓬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沉水植物为眼子菜、狐尾藻或苦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结构,所述生态驳岸区以及生态混凝土河床区的高度设置为:当处于枯水位时,所述生态混凝土河床区被河水淹没覆盖;当处于常水位时,所述生态混凝土河床区以及垂直方向上1/2生态驳岸区被河水淹没覆盖;当处于高水位时,所述生态混凝土河床区以及全部的生态驳岸区被河水淹没覆盖。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生态驳岸与传统的硬质驳岸相比,有效阻遏了驳岸土壤被水流侵蚀的程度,增强了水土保持能力;(2)本技术生态驳岸结构充分兼顾了陆地与水域之间的水分交换与调节,有效阻隔面源污染,生态混凝土河床及河岸能有效减少河底底泥溢出,防止底泥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对河道水质净化有提升作用;(3)本技术生态驳岸结构采用预制的生态混凝土块石,施工简单,可以适应不同季节的水位变化特点;生态混凝土具有一定连通孔隙,为植物、微生物提供栖息地,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为河流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明显提高了环境的生态效益。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生态驳岸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1生态驳岸区;2生态混凝土河床区;3植物层;4生态混凝土块石层;5生态混凝土层;6防渗层;7营养土层;8原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驳岸结构,包括生态驳岸区1以及生态混凝土河床区2,所述生态驳岸区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层3、生态混凝土块石层4、生态混凝土层5、防渗层6、营养土层7和原土层8;所述生态混凝土河床区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生态混凝土层5、防渗层6、营养土层7以及原土层8。本技术生态驳岸与传统的硬质驳岸相比,有效阻遏了驳岸土壤被水流侵蚀的程度,增强了水土保持能力;且充分兼顾了陆地与水域之间的水分交换与调节,有效阻隔面源污染,生态混凝土河床及河岸能有效减少河底底泥溢出,防止底泥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对河道水质净化有提升作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结构,所述生态混凝土块石层4由体积为0.2~0.5m3的生态混凝土有序叠砌而成;该生态混凝土所采用的集料的粒径达20~40mm。采用预制的生态混凝土块石,施工简单,可以适应不同季节的水位变化特点;生态混凝土具有一定连通孔隙,为植物、微生物提供栖息地,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为河流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明显提高了环境的生态效益。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结构,所述生态混凝土层5由生态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其厚度为10~20cm,强度为10~15Mpa,该生态混凝土所采用的集料的粒径达到10~20mm。采用预制的生态混凝土块石,施工简单,可以适应不同季节的水位变化特点;生态混凝土具有一定连通孔隙,为植物、微生物提供栖息地,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为河流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明显提高了环境的生态效益。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结构,所述防渗层6为克重50~100g/m2无纺布。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结构,所述生态混凝土块石层采4用坡比1:0.5~1:3放坡堆砌而成。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结构,所述植物层3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沉水植物组成,所述挺水植物为千屈菜、美人蕉或菖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浮叶植物为水罂粟、荇菜或萍蓬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沉水植物为眼子菜、狐尾藻或苦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结构,所述生态驳岸区以及生态混凝土河床区的高度设置为:当处于枯水位时,所述生态混凝土河床区被河水淹没覆盖;当处于常水位时,所述生态混凝土河床区以及垂直方向上1/2生态驳岸区被河水淹没覆盖;当处于高水位时,所述生态混凝土河床区以及全部的生态驳岸区被河水淹没覆盖。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枯水期,生态混凝土河床区可建植沉水植物,保持动植物、微生物群落不被破坏;而且随着水位升高,利用生态混凝土驳岸可建植植物结构,建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最大限度的满足植物丰富度;利用水位的变化,建植不同植物,构建水体、驳岸以及水陆交错带的植物群落系统,实现兼具植物繁衍、动物栖息、微生物繁殖、水质净化与保持、美丽自然景观的新型水生态环境。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驳岸结构,包括生态驳岸区以及生态混凝土河床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驳岸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层、生态混凝土块石层、生态混凝土层、防渗层、营养土层和原土层;所述生态混凝土河床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生态混凝土层、防渗层、营养土层以及原土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驳岸结构,包括生态驳岸区以及生态混凝土河床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驳岸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层、生态混凝土块石层、生态混凝土层、防渗层、营养土层和原土层;所述生态混凝土河床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生态混凝土层、防渗层、营养土层以及原土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混凝土块石层由体积为0.2~0.5m3的生态混凝土有序叠砌而成;该生态混凝土所采用的集料的粒径达20~4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混凝土层由生态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其厚度为10~20cm,该生态混凝土所采用的集料的粒径达到10~2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为克重50~100g/m2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涛宋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