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震器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420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减震器装配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减震器装配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上料装置、拧紧装置和位于拧紧装置一侧的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移动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滑台和移动设置在第一滑台上的第二滑台、顶压气缸以及压紧装置,拧紧装置包括工作板、设置在工作板上的旋转气缸和与旋转气缸相连接的螺母拧紧转头以及配合旋转气缸设置在工作台上与工作板相连接的前进气缸,前进气缸和工作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螺母的振动盘和用于传输螺母的螺母传输管,所述螺母传输管上开设有螺母输出孔,螺母输出孔的左侧设置有顶压气缸,其右侧设置有拧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

A new assembly device of shock absorb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in particular to a new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working table on which a loading device, a tightening device and a stretching device are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tightening device. The stretch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sliding table arranged on the working table, a second sliding table arranged on the first sliding table, a top pressure cylinder and a pressing device The tightening device includes a working plate, a rotating air cylinder arranged on the working plate, a nut tightening rotating head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air cylinder, and a forward air cylinder arranged on the working table with the rotating air cylinder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late. An elastic pa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orward air cylinder and the working plate. The feeding device includes a vibration plate for placing the nut and a nut transmission tube for transmitting the nut The nut transmission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nut output hole, the left side of the nut output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top pressure cylinder, and the right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tighten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greatly improves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减震器装配装置
本技术属于减震器装配
,特指一种新型减震器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减震器装配拧螺母和拉伸的工序,采用人工拧紧和拉伸,拧紧扭力矩力和拉伸长度因人而异,质量一致性差,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另外,操作人员需要凭经验对手动装配不合格的螺母进行反复调整,导致装配的时间较长,影响减震器的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减震器装配装置,以提高减震器的组装效率和组装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减震器装配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上料装置、拧紧装置和位于拧紧装置一侧的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移动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滑台和移动设置在第一滑台上的第二滑台、顶压气缸以及压紧装置,拧紧装置包括工作板、设置在工作板上的旋转气缸和与旋转气缸相连接的螺母拧紧转头以及配合旋转气缸设置在工作台上与工作板相连接的前进气缸,前进气缸和工作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螺母的振动盘和用于传输螺母的螺母传输管,所述螺母传输管上开设有螺母输出孔,螺母输出孔的左侧设置有顶压气缸,其右侧设置有拧紧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对完成螺母拧紧的减震器工件进行拉伸以完成装配。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板上设置有靠位装置,靠位装置位于拧紧装置的一侧用于定位待拉伸减震器工件的筒杆位置,所述靠位装置包括第四气缸、伸缩杆和设置在伸缩杆上的靠板,第四气缸驱动伸缩杆带动靠板左右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滑台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并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滑台沿第一滑轨运动,第一滑台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台和第二气缸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第二气缸驱动第二滑台沿第二滑轨运动,所述第二滑台上设置有减震器筒体安放槽和减震器筒体卡块。进一步地,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第二滑台、设置在第二滑台上的减震器筒体安放槽和减震器筒体卡块以及第二气缸,所述减震器筒体卡块上成型有U型卡槽,U型卡槽的宽度大于减震器筒杆的外径,小于减震器筒体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上部、压紧下部和第三气缸,第三气缸驱动压紧上部上下运动,所述压紧上部和压紧下部分别成型有相配合的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与减震器筒杆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气缸驱动螺母拧紧转头旋转,螺母拧紧转头内设置有弹性夹头,弹性夹头的中心设置有夹持孔,弹性夹头沿轴向均匀设置有若干条夹持槽口,夹持孔沿圆周方向在夹持槽口之间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靠近夹持孔的一侧为圆弧状且圆弧对应的直径小于夹持孔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盘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上的料斗,动力源驱动底盘使料斗绕其轴线作扭摆运动,料斗上设置有螺旋形的斜面和出料口,斜面和出料口之间设置有出料槽,出料槽与出料口之间设置有下降斜面。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手动对减震器筒杆进行螺母装配和筒杆拉伸的方式,本技术的减震器装配机构在工作台上设置有相配合的上料装置、拧紧装置和位于拧紧装置一侧的拉伸装置,不但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减震器的组装效率,而且保证了装配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拉伸装置和靠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顶压气缸和拧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弹性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1-工作台;2-振动盘;3-传输管;4-螺母输出孔;6-顶压气缸;11-第一滑轨;13-第一滑台;14-第二滑轨;15-第二滑台;16-第二气缸;18-减震器尾环固定部;19-减震器筒体安放槽;20-减震器筒体卡块;22-U型卡槽;23-压紧上部;24-压紧下部;25-第三气缸;26-半圆形凹槽;27-第四气缸;28-伸缩杆;29-靠板;30-旋转气缸;31-螺母拧紧转头;32-弹性夹头;33-夹持孔;34-夹持槽口;35-固定块;36-工作板;37-前进气缸;38-弹性件;39-料斗;40-斜面;41-出料口;42-出料槽;43-下降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参照图1-6,一种新型减震器装配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上料装置、拧紧装置和位于拧紧装置一侧的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移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滑台13和移动设置在第一滑台13上的第二滑台15、顶压气缸6以及压紧装置,拧紧装置包括工作板36、设置在工作板上的旋转气缸30和与旋转气缸30相连接的螺母拧紧转头31以及配合旋转气缸30设置在工作台1上与工作板36相连接的前进气缸37,前进气缸37和工作板36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8,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螺母的振动盘2和用于传输螺母的螺母传输管3,所述螺母传输管3上开设有螺母输出孔4,螺母输出孔4的左侧设置有顶压气缸6,其右侧设置有拧紧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对完成螺母拧紧的减震器工件进行拉伸以完成装配。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减震器筒杆的螺母自动装配和拉伸,上料装置将螺丝从振动盘2运送到螺母传输管3,然后到达螺母输出孔4,左侧的顶压气缸6将螺母顶入拧紧装置,随后顶压气缸退出,装有待装配减震器的减震器工位在工作台1上移动至拧紧装置的正对面,拧紧装置将螺母拧入减震器筒杆,完成螺母装配后,减震器工位在工作台1上移动至靠位装置的左侧,随后压紧装置对筒杆的位置进行固定,拉伸装置随后对减震器筒杆进行拉伸,实现减震器先后完成减震器筒杆的螺母装配和减震器筒杆的拉伸,不但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减震器的组装效率,而且保证了装配质量;旋转气缸30提供旋转力,前进气缸37辅以横向推力,旋转力配合横向推力使螺母顺利旋入减震器工件的筒杆,防止在拧螺丝过程中出现螺母卡死现象。作为优选,所述工作板36上设置有靠位装置,靠位装置位于拧紧装置的一侧用于定位待拉伸减震器工件的筒杆位置,所述靠位装置包括第四气缸27、伸缩杆28和设置在伸缩杆28上的靠板29,第四气缸27驱动伸缩杆28带动靠板29左右运动。上述技术方案拧紧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定位待拉伸减震器的靠位装置,所述靠位装置的左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减震器位置的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左侧设置有拉伸装置,靠位装置实现减震器筒杆位置的定位,在拉伸前使得靠板29抵靠减震器筒杆,实现减震器的定位,使得后面的拉伸更加精准。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第一滑轨11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滑台13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11上并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第一气缸12驱动第一滑台13沿第一滑轨11运动,第一滑台13上设置有第二滑轨14,所述第二滑台15和第二气缸16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14上,第二气缸16驱动第二滑台15沿第二滑轨14运动,所述第二滑台15上设置有减震器筒体安放槽19和减震器筒体卡块20。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第一滑台13在工作台1上的移动,同时实现第二滑台15在第一滑台13上的移动。作为优选,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第二滑台15、设置在第二滑台15上的减震器筒体安放槽19和减震器筒体卡块20以及第二气缸16,所述减震器筒体卡块20上成型有U型卡槽22,U型卡槽22的宽度大于减震器筒杆的外径,小于减震器筒体的外径。上述技术方案在拉伸过程U型卡槽22卡住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减震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上料装置、拧紧装置和位于拧紧装置一侧的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移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滑台(13)和移动设置在第一滑台(13)上的第二滑台(15)、顶压气缸(6)以及压紧装置,拧紧装置包括工作板(36)、设置在工作板上的旋转气缸(30)和与旋转气缸(30)相连接的螺母拧紧转头(31)以及配合旋转气缸(30)设置在工作台(1)上与工作板(36)相连接的前进气缸(37),前进气缸(37)和工作板(36)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8),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螺母的振动盘(2)和用于传输螺母的螺母传输管(3),所述螺母传输管(3)上开设有螺母输出孔(4),螺母输出孔(4)的左侧设置有顶压气缸(6),其右侧设置有拧紧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对完成螺母拧紧的减震器工件进行拉伸以完成装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减震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上料装置、拧紧装置和位于拧紧装置一侧的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移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滑台(13)和移动设置在第一滑台(13)上的第二滑台(15)、顶压气缸(6)以及压紧装置,拧紧装置包括工作板(36)、设置在工作板上的旋转气缸(30)和与旋转气缸(30)相连接的螺母拧紧转头(31)以及配合旋转气缸(30)设置在工作台(1)上与工作板(36)相连接的前进气缸(37),前进气缸(37)和工作板(36)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8),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螺母的振动盘(2)和用于传输螺母的螺母传输管(3),所述螺母传输管(3)上开设有螺母输出孔(4),螺母输出孔(4)的左侧设置有顶压气缸(6),其右侧设置有拧紧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对完成螺母拧紧的减震器工件进行拉伸以完成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板(36)上设置有靠位装置,靠位装置位于拧紧装置的一侧用于定位待拉伸减震器工件的筒杆位置,所述靠位装置包括第四气缸(27)、伸缩杆(28)和设置在伸缩杆(28)上的靠板(29),第四气缸(27)驱动伸缩杆(28)带动靠板(29)左右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第一滑轨(11)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滑台(13)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11)上并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第一气缸(12)驱动第一滑台(13)沿第一滑轨(11)运动,第一滑台(13)上设置有第二滑轨(14),所述第二滑台(15)和第二气缸(16)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14)上,第二气缸(16)驱动第二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富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绿嘉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