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卸荷式球阀,属于球阀的卸荷式结构和控制系统的改进。一般球阀,在进行开启或关闭时,阀座与球体间紧密接触,使得密封副的摩擦力相当大,故操作力矩大,还影响了阀的使用寿命。有的球阀虽有卸荷装置,但其整个装置是采用机械的方法,结构大而复杂。操作力矩也大,操作时间长。有的球阀虽也有卸荷装置,但仅用于液体介质,不能完全卸荷,控制系统亦较复杂。本技术的卸荷式球阀的目的,是要采用一种简单的装置,除可用于液体介质外。还可用于密封难度较大的气体介质。并且操作灵活,操作力矩小,操作时间短。使用寿命长。本卸荷式球阀的阀门部分具有阀体,球体、上阀杆、下阀杆,主密封圈,导套等。该球体的上、下两端连接有上阀杆和下阀杆,上阀杆及下阀杆各有其轴承,构成固定球结构。主密封圈与导套组成阀座。该阀座能轴向移动。围绕阀座有阀体内腔,中间腔和背腔。背腔有一股供控制用的通路,中间腔直接通大气,需要时也可以做成一股供控制用的通路。导套的不同直径的外圆上各装设有一道或一道以上的密封圈,尤其能适用于密封难度比液体介质大的气体介质的密封。球体的一侧只一个阀座时,可以实现球前的单面密封,球体的左、右两侧各放置一个阀 ...
【技术保护点】
卸荷式球阀,在阀体〔7〕内装有一个球体〔2〕,该球体的上、下两端连接有上阀杆〔3〕及下阀杆〔1〕,该上阀杆及下阀杆各有其轴承,构成固定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球结构的一侧有一个阀座,该阀座由一个导套〔6〕和一个主密封圈〔5〕组成,该导套的不同直径的外圆上各设有一道或一道以上的密封圈,围绕该阀座由该密封分隔成阀体内腔〔4〕,中间腔〔8〕和背腔〔9〕,该背腔的环形截面积大于该中间腔的环形截面积,该背腔和中间腔都有一股控制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1.卸荷式球阀,在阀体[7]内装有一个球体[2],该球体的上、下两端连接有上阀杆[3]及下阀杆[1],该上阀杆及下阀杆各有其轴承,构成固定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球结构的一侧有一个阀座,该阀座由一个导套[6]和一个主密封圈[5]组成,该导套的不同直径的外圆上各设有一道或一道以上的密封圈,围绕该阀座由该密封圈分隔成阀体内腔[4],中间腔[8]和背腔[9],该背腔的环形截面积大于该中间腔的环形截面积,该背腔和中间腔都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