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148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包括底框、顶框、台板、第一横管、第二横管、锡炉、侧板、加热管、调节组件、第一风刀组件、第二风刀组件、传输组件和冷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助多个第二离心风机实现了圆丝铜带的长距离集中降温,大幅提高了冷却效果,保证了锡层不受损伤,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并且借助两个风刀吹落多余锡液,帮助锡液最大限度的回到锡炉中,避免材料浪费;同时借助圆形风刀有效控制了锡层的厚度。

A tin coating cooling equipment for photovoltaic round wire copper stri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in coating cooling device for photovoltaic round wire copper strip,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frame, a top frame, a table board, a first horizontal tube, a second horizontal tube, a tin furnace, a side plate, a heating tube, a regulating component, a first air knife component, a second air knife component, a transmission component and a cooling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long-distance centralized cooling of the round wire copper strip by means of a plurality of second centrifugal fans, with a large margin The cooling effect is improved, the tin layer is not damaged, and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product is increased; the excess tin liquid is blown off by two air knives, so as to help the tin liquid return to the tin furnace to the maximum extent and avoid material waste; at the same time, the thickness of the tin layer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the circular air kn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
技术介绍
光伏设备的制造中需要用到圆丝铜带将各个线路板块之间进行焊接连通;圆丝铜带在退火后必须经过涂锡,以方便在使用时进行焊接,涂锡在专门的涂锡设备中进行,现有的圆丝铜带涂锡设备只采用单个风扇对铜带进行降温,冷却效果较差,涂锡未冷却彻底的圆丝铜带会在卷绕时损伤锡层,造成产品不合格,并且较难控制锡层的厚度,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圆丝铜带的长距离集中降温,大幅提高了冷却效果,保证了锡层不受损伤,并且有效控制了锡层厚度的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包括底框、顶框、台板、第一横管、第二横管、锡炉、侧板、加热管、调节组件、第一风刀组件、第二风刀组件、传输组件和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的上方设置有顶框,所述顶框的下端设置有台板,所述底框的中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且横向分布的第一横管,对应地,所述底框的中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且横向分布的第二横管,两个所述第二横管之间固定有侧板,所述锡炉设置在底框的内侧底部并位于侧板的前侧,所述锡炉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侧板的上方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顶框的内部设置有传输组件和冷却组件,传输组件位于冷却组件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竖板架、第一电机、第一带轮、第一皮带、第二带轮、轴承块、第一螺杆、导轨、滑块、升降块、背板、转接块、隔热电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过线轮和导向套;所述第一竖板架固定在侧板的上平面上,所述第一竖板架的后侧上方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竖直向上设置并套设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竖板架的前侧固定有两个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的轴承块,两个所述轴承块之间设置有竖直分布且可转动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带轮套设固定在第一螺杆的上端并位于上侧的一个轴承块的上方,所述第一皮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所述背板的后侧开设有横槽。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块套设螺接第一螺杆的中部并位于两个轴承块之间,所述第一竖板架的前侧还固定有两个竖直分布的导轨,两个所述导轨分别位于两个轴承块的两侧;两个所述导轨上均套设有一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固定在背板的后侧;所述背板的前侧固定有转接块,所述转接块的前侧固定有四个横向分布的隔热电木;四个所述隔热电木的外端均固定在第一连接板的后侧上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侧下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侧下方固定有过线轮和两个横向分布且相互配合的导向套,所述过线轮位于两个导向套的左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刀组件设置在背板的上侧,所述第一风刀组件包括移动单元、移动板、托架和圆形风刀;所述背板的后侧上方设置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竖向叠放的移动单元,两个所述移动单元的上方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前端向下形成有挂板,所述挂板的前侧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的前侧下方固定有圆形风刀,所述挂板和托架之间也设置有一个竖向分布的移动单元以实现托的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定板、第一侧块、第一滑移块、第一导柱、第二螺杆和第一旋钮;所述定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侧块,两个所述第一侧块之间设置有第一滑移块,所述第一滑移块中穿插连接有两个对称且平行分布的第一导柱,每个所述第一导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侧块上,所述第二螺杆穿插螺接在第一滑移块中并位于两个第一导柱之间,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一侧块上,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第一侧块并固定在第一旋钮上。进一步地,位于下侧的一个移动单元中的所述定板横向固定在背板的后侧上方,位于上侧的一个移动单元中的所述定板固定在位于下侧的一个移动单元中的第一滑移块的上方,所述移动板固定在位于上侧的一个移动单元中的第一滑移块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刀组件设置在背板的后侧,所述第二风刀组件包括基板、第二侧块、第二导柱、第二导柱、第二移动块、第三螺杆、滑套、第二旋钮和宽度调节组件;所述基板横向固定在背板的后侧,所述基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侧块,两个所述第二侧块之间设置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中穿插连接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二导柱;所述第三螺杆穿插螺接在第二移动块中并位于两个第二导柱之间,所述第三螺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侧块上,所述第三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第二侧块并固定在第二旋钮上,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宽度调节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宽度调节组件包括滑套、支撑块、连管、螺钉、螺柱、手轮和风刀;所述支撑块的下方嵌设有两个滑套,两个所述滑套分别可滑移的套设在两个第二导柱上,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中穿插连接有连管;所述支撑块的上端还穿插螺接有两个竖直分布的螺钉,两个所述螺钉的螺纹端分别向下顶紧在连管的上侧侧面上,所述连管的前端穿过横槽并固定在风刀的后侧,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上端前后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手轮设置在滑槽中,所述支撑块中穿插螺接有横向分布的螺柱,两个宽度调节组件中的所述螺柱的螺旋方向互为相反设置并分别可转动的插入连接在手轮的两端内部;两个宽度调节组件中的所述风刀相互对称的位于圆形风刀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三横管、第四横管、顶板、第二竖板架、第一槽轮、第二槽轮、第三槽轮、竖条、第一离心风机、主动槽轮、第二电机、第三带轮、第二皮带、第四带轮和主轴;所述顶框的上方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且横向分布的第三横管,对应地,所述顶框的上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且横向分布的第四横管,两个所述第四横管之间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第二竖板架,所述第二竖板架的前侧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槽轮、第二槽轮和第三槽轮;所述第二槽轮位于第一槽轮的上方,所述第三槽轮位于第一槽轮的右侧,所述第二竖板架的上侧穿插连接有可转动的主轴,所述主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套设固定有主动槽轮和第四带轮,所述第二电机横向固定在第二竖板架的下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上套设固定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二皮带套设在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上;所述主动槽轮位于第二槽轮的右侧和第一槽轮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包括铝盒、盖板、风机座套和第二离心风机;所述铝盒竖直固定在台板的上平面上并位于第一槽轮的下方,所述铝盒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槽孔,所述铝盒的前侧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铝盒的后侧开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进风孔,每个所述进风孔的外侧均固定有一个风机座套,每个所述风机座套的外侧均固定有一个第二离心风机,每个所述第二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分别对准每个进风孔,左侧的一个所述第四横管与顶框的左侧上端之间设置有两个竖直分布的竖条,两个所述竖条的外侧固定有第一离心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借助多个第二离心风机实现了圆丝铜带的长距离集中降温,大幅提高了冷却效果,保证了锡层不受损伤,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并且借助两个风刀吹落多余锡液,帮助锡液最大限度的回到锡炉中,避免材料浪费;同时借助圆形风刀有效控制了锡层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前侧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侧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包括底框、顶框、台板、第一横管、第二横管、锡炉、侧板、加热管、调节组件、第一风刀组件、第二风刀组件、传输组件和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的上方设置有顶框,所述顶框的下端设置有台板,所述底框的中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且横向分布的第一横管,对应地,所述底框的中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且横向分布的第二横管,两个所述第二横管之间固定有侧板,所述锡炉设置在底框的内侧底部并位于侧板的前侧,所述锡炉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侧板的上方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顶框的内部设置有传输组件和冷却组件,传输组件位于冷却组件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包括底框、顶框、台板、第一横管、第二横管、锡炉、侧板、加热管、调节组件、第一风刀组件、第二风刀组件、传输组件和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的上方设置有顶框,所述顶框的下端设置有台板,所述底框的中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且横向分布的第一横管,对应地,所述底框的中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且横向分布的第二横管,两个所述第二横管之间固定有侧板,所述锡炉设置在底框的内侧底部并位于侧板的前侧,所述锡炉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侧板的上方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顶框的内部设置有传输组件和冷却组件,传输组件位于冷却组件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竖板架、第一电机、第一带轮、第一皮带、第二带轮、轴承块、第一螺杆、导轨、滑块、升降块、背板、转接块、隔热电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过线轮和导向套;所述第一竖板架固定在侧板的上平面上,所述第一竖板架的后侧上方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竖直向上设置并套设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竖板架的前侧固定有两个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的轴承块,两个所述轴承块之间设置有竖直分布且可转动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带轮套设固定在第一螺杆的上端并位于上侧的一个轴承块的上方,所述第一皮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所述背板的后侧开设有横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块套设螺接第一螺杆的中部并位于两个轴承块之间,所述第一竖板架的前侧还固定有两个竖直分布的导轨,两个所述导轨分别位于两个轴承块的两侧;两个所述导轨上均套设有一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固定在背板的后侧;所述背板的前侧固定有转接块,所述转接块的前侧固定有四个横向分布的隔热电木;四个所述隔热电木的外端均固定在第一连接板的后侧上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侧下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侧下方固定有过线轮和两个横向分布且相互配合的导向套,所述过线轮位于两个导向套的左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刀组件设置在背板的上侧,所述第一风刀组件包括移动单元、移动板、托架和圆形风刀;所述背板的后侧上方设置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竖向叠放的移动单元,两个所述移动单元的上方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前端向下形成有挂板,所述挂板的前侧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的前侧下方固定有圆形风刀,所述挂板和托架之间也设置有一个竖向分布的移动单元以实现托的上下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定板、第一侧块、第一滑移块、第一导柱、第二螺杆和第一旋钮;所述定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侧块,两个所述第一侧块之间设置有第一滑移块,所述第一滑移块中穿插连接有两个对称且平行分布的第一导柱,每个所述第一导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侧块上,所述第二螺杆穿插螺接在第一滑移块中并位于两个第一导柱之间,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一侧块上,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第一侧块并固定在第一旋钮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伏圆丝铜带的涂锡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下侧的一个移动单元中的所述定板横向固定在背板的后侧上方,位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勋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慧创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