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英杰专利>正文

直线式升降高、 中、 低压截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056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纺等使用截止阀的行业。目的是研制一种新型直线式升降高、中、低压截止阀。构成是上下阀杆(2)和(4)之间装配浮动联轴节(3)组件,联轴节开口内腔上下相通,装配的上下阀杆端部以凹凸弧面浮动接触。优点是浮动联轴节上下阀杆连为一体,阀体密封付不易拉伤,减轻磨擦力,延长填料和阀门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纺等使用截止阀的行业,专指直线式升降高、中、低压截止阀。 在
技术介绍
中,各行业管道中的高、中低压截止阀,实践证明有明显的不足之处(1)阀杆从手轮到连接阀瓣为整体结构,此结构导致直通填料中心的阀杆为旋转升或降,由于填料箱中填料直接作用在阀杆与填料箱壁之间,因此产生较大抱轴力,从而使阀门开、关时产生很大磨擦力矩、开关费力,阀杆易拉伤,填料易失效,过早失去密封作用,产生泄漏。(2)阀杆由于是整体,当阀门使用一定时间后,氧化物会填充阀杆与阀瓣连接部位的间隙,在关闭阀门时,阀瓣会跟随阀杆一起旋转,因此,阀瓣密封面与阀体密封付,两密封面产生磨擦划伤,使其密封非正常失效,产生内漏,造成阀门使用寿命短。如J41、J45、BJ45、J44、J61等系列高、中、低压截止阀在使用过程中提前失效的原因基本属于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中缺陷,研制一种新型直线式升降高、中、低压截止阀,提高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减少现场的工人维修和检修次数,提高企业整个工艺流程的生产效率。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包括整个阀体(5),其特征是上下阀杆(2)和(4)之间装配浮动联轴节(3)组件。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在浮动联轴节(3)组件中,可转动的上阀杆(2)下端浮动联轴节(3)开口内腔装配下阀杆(4),下阀杆(4)上部凹颈处的滚球(9)与联轴节(3)内腔接触匹配,下阀杆(4)上部与联轴节(3)开口端匹配,下阀杆(4)上端弧面与联轴节(3)内腔顶弧面凹凸相吻合浮动接触。在浮动联轴节(3)组件中,由扣合的左右半环(14)上有套(15)和轴用挡圈(13)组成浮动联轴节(3),其内腔上下相通,内腔中装配的上下阀杆(2)和(4)端部彼此凹凸弧面相吻合浮动接触,可转动的上阀杆(2)下部凹颈处与联轴节(3)上开口端匹配,下阀杆(14)上部凹颈处与联轴节(3)下开口匹配。在浮动联轴节(3)组件中,由扣合的左右半环(14)上有套(15)和轴用挡圈(13)组成浮动联轴节(3),其内腔上下相通,内腔中装配的上下阀杆(2)和(4)端部彼此凹凸弧面相吻合浮动接触,浮动接触面的轴心处装配导向销(12),可转动的上阀杆(2)下部凹颈处与联轴节(3)上开口端匹配,下阀杆(14)上部凹颈处与联轴节(3)下开口匹配。在浮动联轴节(3)组件中,由扣合的左右半环(14)上有套(15)和轴用挡圈(13)组成浮动联轴节(3),其内腔上下相通,内腔中装配的上下阀杆(2)和(4)端部彼此凹凸弧面相吻合浮动接触,上阀杆(2)下端轴心处自带锥形定心和下阀杆(4)上端面定心锥孔接触,可转动的上阀杆(2)下部凹颈处与联轴节(3)上开口端匹配,下阀杆(14)上部凹颈处与联轴节(3)下开口匹配。在浮动联轴节(3)组件中,上阀杆(2)下端联轴节(3)孔内通过周圈上销轴(11)装配下阀杆(4),其孔内上顶凹形弧面与下阀杆(4)上端凸形弧面相吻合浮动接触,联轴节(3)外圈装配套(15)和轴有挡圈(13)。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如下(1)由于将阀杆传动部分和密封部分一分为二,即传动部分为上阀杆,密封部位阀杆为下阀杆,所以实现了浮动联轴节将上下阀杆连为一体。(2)由于采用浮动联轴节,故实现了当阀门需要关闭或开启时,上阀杆作旋转运动升或降,而下阀杆不再旋转,只作直线式上升或下降。(3)由于下阀杆只作直线上下运动,所以阀杆不易拉伤,减轻磨擦力,延长填料的使用寿命。(4)由于下阀杆不旋转,仅作上下运动,故实现了在阀门的开、关过程中,阀瓣与阀体密封付的密封是通过下阀杆直接向下运动力而实现的,阀瓣不会因与阀杆间隙被氧化物挤死,而跟随阀杆旋转造成擦伤密封面的问题,阀门的使用寿命成倍提高。本技术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角式高压截止阀结构示意图,图2是直通式高压截止阀结构示意图,图3是直通式中、低、压截止阀结构示意图,图4是Y形中、低压截止阀结构示意图,图5是上述图中E部放大,也是第一种浮动联轴节结构示意图,图6是上述图中E部放大,也是第二种浮动联轴节结构示意图,图7是上述图中E部放大,也是第三种浮动联轴节结构示意图,图8是上述图中E部放大,也是第四种浮动联轴节结构示意图,图9是上述图中E部放大,也是第五种浮动联轴节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标号说明1-阀盖,2-上阀杆,3-浮动联轴节,4-下阀杆,5-阀体,6-阀瓣,7-阀杆螺母,8-手轮、手柄,9-滚珠,10-顶丝,11-销轴,12-导向销,13-轴用挡圈,14-半环,15-套。下面依附图作进一步的详述参见图1,在角式高压截止阀中,阀体5中阀盖1上固定阀杆螺母7,螺母7装配可上下可旋转的上阀杆2,上阀杆2上端是手轮、手柄8,上阀杆2下端通过浮动联轴节3连接仅作直线上下运动的下阀杆4,下阀杆4下端阀瓣6与阀体5中管道入口处作关闭和打开配合。参见图2,直通式高压截止阀基本结构同上,图3、图4是中低压截止阀,这些说明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是浮动联轴节3组件均适用于各类高、中、低压截止阀。参见图5,上阀杆2下端浮动联轴节3装配下阀杆4,联轴节3开口内腔呈“ ”形,内腔上顶凹形弧面与下阀杆4上顶凸形弧面相吻合浮动接触,下阀杆4上部颈位滚珠9与联轴节3内腔壁作转动配合,联轴节3上顶丝10正对应滚珠9,联轴节3下面开口与下阀杆4作相匹配,上述凹凸弧面可互换。参见图6,联轴节3为双半环14,其外径装配套15和轴用挡圈13,联轴节3内腔上下相通,用于装配上下阀杆2和4的端部,上阀杆2下端呈凸形弧面与下阀杆4上端凹形弧面相吻合浮动接触,上下阀杆2和4的颈部与联轴节3上下开口作相匹配。凹凸弧面为球面,半径为R,凹凸弧面上下可互换,最好是下凹上凸,可储存油,能更好的定位转动,延长使用寿命。参见图7,基本同图6,不同点是在上下阀杆2和4浮动接触面轴线上装配导向销12,使轴向力传递更有效。参见图8,上阀杆2下端浮动联轴节3孔内四周有销轴11,销轴11内端与下阀杆4颈部配合,联轴节3外径装配套15和轴用挡圈13,其孔内上顶凹形弧面与下阀杆(4)上端凸形弧面相吻合浮动接触。参见图9,基本同图6,不同点是上阀杆2下端轴线上的凸形锥尖与下阀杆4上端面凹形锥面浮动接触,也同样起到轴向定位作用。权利要求1.直线式升降高、中、低压截止阀,包括整个阀体(5),其特征是上下阀杆(2)和(4)之间装配浮动联轴节(3)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式升降高、中、低压截止阀,其特征是在浮动联轴节(3)组件中,可转动的上阀杆(2)下端浮动联轴节(3)开口内腔装配下阀杆(4),下阀杆(4)上部凹颈处的滚球(9)与联轴节(3)内腔接触匹配,下阀杆(4)上端弧面与联轴节(3)内腔顶弧面凹凸相吻合浮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式升降高、中、低压截止阀,其特征是在浮动联轴节(3)组件中,由扣合的左右半环(14)上有套(15)和轴用挡圈(13)组成浮动联轴节(3),其内腔上下相通,内腔中装配的上下阀杆(2)和(4)端部彼此凹凸弧面相吻合浮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式升降高、中、低压截止阀,其特征是在浮动联轴节(3)组件中,由扣合的左右半环(14)上有套(15)和轴用挡圈(13)组成浮动联轴节(3),其内腔上下相通,内腔中装配的上下阀杆(2)和(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直线式升降高、中、低压截止阀,包括:整个阀体(5),其特征是:上下阀杆(2)和(4)之间装配浮动联轴节(3)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英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