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听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0504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听力装置。辅助听力装置至少包括颈带以及第一麦克风。颈带配戴在使用者的颈部。颈带定义有互相平行的虚拟基准面与第一虚拟平面,其中当使用者配戴颈带时,虚拟基准面与使用者的冠状面重叠,且使用者之一喉部上的最远离虚拟基准面的一皮肤部份位于第一虚拟平面。第一虚拟平面与虚拟基准面相距第一距离。第一麦克风设置在颈带上,并与虚拟基准面相距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Auxiliary hear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uxiliary hearing device. The auxiliary hearing device includes at least a neck band and a first microphone. The neck strap is worn on the user's neck. The neck belt is defined as a virtual reference plane and a first virtual plane which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When the user wears the neck belt, the virtual reference plane overlaps the coronal plane of the user, and the skin part of the throat which is farthest from the virtual reference plane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virtual plane. The first virtual plane is the first distance from the virtual datum. The first microphone is arranged on the neck belt and is a second distance away from the virtual reference plane, wherein the second distance is less than the first d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听力装置本申请要求2019年04月15日申请的、申请名称为“辅助听力装置”、申请号为“108113096”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辅助听力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辅助听力装置。
技术介绍
听力的退化或受损常导致听障者无法正确地辨识声音,致使听障者无法实时对声音作出响应。一般来说,听障者需要使用助听器来改善其听力。为了让使用者能正确地辨识声音的来源方向,助听器需要配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使得助听器所接收到的声音讯号与人耳直接地接收到的声音讯号相似。据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助听器可以让使用者正确地辨识出声音的来源方向,是本领域人员致力的目标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听力装置。辅助听力装置至少包括颈带以及第一麦克风。颈带配戴在使用者的颈部。颈带定义有互相平行的虚拟基准面与第一虚拟平面,其中当使用者配戴颈带时,虚拟基准面与使用者的冠状面重叠,且使用者之一喉部上的最远离虚拟基准面的一皮肤部份位于第一虚拟平面。第一虚拟平面与虚拟基准面相距第一距离。第一麦克风设置在颈带上,并与虚拟基准面相距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辅助听力装置将麦克风设置于颈带上的特定位置,使得麦克风所接收的声音讯号与人耳直接接收到的声音讯号相似。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绘示辅助听力装置的示意图;图1B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绘示辅助听力装置的方块图;图2A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绘示辅助听力装置与用户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2B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绘示颈带的上视图;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绘示关联于头部相关转移函数的频率响应图;图4A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绘示第一麦克风的指向性型式的示意图;图4B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绘示麦克风阵列的声音接收波束的示意图。【指定代表图】图1A。【代表图之符号简单说明】10:辅助听力装置100:颈带110:右侧部120:左侧部130:后侧部200:麦克风阵列210:第一槽孔211:第一麦克风220:第二槽孔221:第二麦克风230:第三槽孔231:第三麦克风240:第四槽孔241:第四麦克风300:扬声器R:内部空间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并且,在下列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助听器必须藉由麦克风接收声音讯号,且透过头部相关转移函数(headrelatedtransferfunction,HRTF)对所接收的声音讯号进行转换,使助听器所产生的输出声音讯号与由人耳直接地从声源收听到的声音讯号相似。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辅助听力装置,其麦克风被设计为配戴在使用者的颈部附近,且该麦克风的频率响应可十分地相似于与头部相关转移函数对应的标准化频率响应。需注意的是,频率响应之间的相似度可由任意的习知的统计方法计算而取得,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图1A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绘示辅助听力装置10的示意图。所述辅助听力装置10至少包括一颈带100以及设置于颈带100上的第一麦克风211。第一麦克风211的指向性型式(polarplane)例如是全指向式(omnidirectional),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举例来说,第一麦克风211的指向性型式也可以是心型指向式(cardioid)、超心型指向式(hypercardioid)、枪型指向式(shotgun)以及双指向式(bi-directional)中的其中之一。本专利技术的颈带100概呈一环状型态界定出左侧部120、右侧部110以及连接左侧部120以及右侧部110之后侧部130。颈带100可供使用者配戴在颈部。颈带100定义一虚拟基准面CP以及一第一虚拟平面P1,如图2A所示。图2A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绘示辅助听力装置10与用户U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当用户配戴辅助听力装置10时,虚拟基准面CP与使用者U的冠状面(coronalplane)重叠。虚拟基准面CP呈相对向外延伸穿越颈带100的左侧部120以及右侧部110。参照图1A以及图2A,所述辅助听力装置10包括第一槽孔210。第一槽孔210可设置于颈带100的右侧部110(或左侧部120,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并且第一麦克风211可设置于第一槽孔210之中。第一麦克风211(或第一槽孔210)与虚拟基准面CP相距一第二距离D2。第一麦克风211(或第一槽孔210)位于使用者U的冠状面(其与虚拟基准面CP重叠)的腹侧(ventralside)而非背侧(dorsalside)。另一方面,使用者U喉部上的最远离虚拟基准面CP的皮肤部位位于第一虚拟平面P1,其中第一虚拟平面P1与虚拟基准面CP相距第一距离D1。第一虚拟平面P1位于使用者U之冠状面(其与虚拟基准面CP重叠)的腹侧而非背侧,并且第二距离D2小于第一距离D1。换言之,第一麦克风211被设置在介于虚拟基准面CP与第一虚拟平面P1之间。据此,当使用者U在配戴辅助听力装置10时,来自用户U左方的声音讯号并不会直接地被设置于颈带100的右侧部110的第一麦克风211所接收。该声音讯号会先受到用户U的喉部阻挡,经绕射后才传播到第一麦克风211的位置。颈带100定义与虚拟基准面CP平行的一第二虚拟平面P2。当使用者U配戴颈带100时,使用者U的左耳和右耳位于第二虚拟平面P2上,并且第二虚拟平面P2位于使用者U的冠状面(其与虚拟基准面CP重叠)的腹侧而非背侧。更具体地说,当使用者U配戴颈带100时,使用者U的左耳和右耳的耳甲腔(cavumconcha)位于第二虚拟平面P2上。第二虚拟平面P2与第一麦克风211相距第三距离D3。为了能使第一麦克风211的频率响应近似于对应于头部相关转移函数的标准化频率响应,第三距离D3的长度需配合第一麦克风211(或第一槽孔210)的收音口方向进行适当地调整。图2B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绘示颈带100的上视图。颈带100定义一上缘曲面CS以及一外缘侧曲面OS。上缘曲面CS是颈带100所能构成的多个曲面当中与使用者U的头顶最接近的曲面。外缘侧曲面OS是颈带100所能构成的最大曲面。参照图2B,第一麦克风211的收音口可具有多种不同的配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211的收音口面对上缘曲面CS。在此配置之下,第二虚拟平面P2与第一麦克风211之间的第三距离D3将被设计为介于0.5公分至1.5公分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211的收音口面对外缘侧曲面OS。在此配置下,第二虚拟平面P2与第一麦克风211之间的第三距离D3将被设计为介于2.5公分至3.5公分之间。第一麦克风211的频率响应近似于对应于头部相关转移函数的标准化频率响应。参照图3,若使第一麦克风211的收音口面对外缘侧曲面OS,并且使第二虚拟平面P2与第一麦克风211之间的第三距离D3设计为3公分,则对应于第一麦克风211的灵敏度(单位:dBre1V/Pa)的频率响应曲线L1将近似于对应于头部相关转移函数的标准化频率响应曲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颈带,配戴在一使用者的一颈部,该颈带定义有互相平行的一虚拟基准面以及一第一虚拟平面,其中当该使用者配戴该颈带时,该虚拟基准面与使用者的一冠状面重叠,且该使用者之一喉部上的最远离该虚拟基准面的一皮肤部份位于该第一虚拟平面,其中该第一虚拟平面与该虚拟基准面相距一第一距离;以及一第一麦克风,设置在该颈带上,并与该虚拟基准面相距一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小于该第一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15 TW 1081130961.一种辅助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颈带,配戴在一使用者的一颈部,该颈带定义有互相平行的一虚拟基准面以及一第一虚拟平面,其中当该使用者配戴该颈带时,该虚拟基准面与使用者的一冠状面重叠,且该使用者之一喉部上的最远离该虚拟基准面的一皮肤部份位于该第一虚拟平面,其中该第一虚拟平面与该虚拟基准面相距一第一距离;以及一第一麦克风,设置在该颈带上,并与该虚拟基准面相距一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小于该第一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颈带概呈一环状型态界定出一左侧部、一右侧部以及连接该左侧部以及该右侧部之一后侧部;以及该虚拟基准面呈相对向外延伸穿越该颈带的该左侧部以及该右侧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左侧部以及该右侧部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一第一槽孔,且该第一麦克风设置于该第一槽孔之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颈带定义一上缘曲面及一外缘侧曲面,并且该第一麦克风的一收音口面对该上缘曲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颈带定义与该虚拟基准面平行的一第二虚拟平面,当该使用者配戴该颈带时,该使用者的一左耳和一右耳位于该第二虚拟平面,并且该第二虚拟平面与该第一麦克风之间的一距离介于0.5公分至1.5公分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听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颈带定义一上缘曲面及一外缘侧曲面,该第一麦克风的一收音口面对该外缘侧曲面。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莞玲张弘岳
申请(专利权)人: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