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化生成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998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化生成装置系统,包括能量驱动装置、第一联动装置和第二联动装置,能量驱动装置中设有驱动基板和能量储存介质;第一联动装置和第二联动装置分别包括联动基板、联动介质室、极化连接管及位于联动介质室内的联动做功介质,联动基板设置于联动介质室内并与其内侧面形成可往复运动的密封连接,联动介质室与极化连接管连接,且极化连接管与联动做功介质连通;驱动基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联动基板、第二联动基板通过联动连杆连接;来动能量传递装置用于驱动驱动基板挤压所述能量储存介质,带动第一联动基板和第二联动基板分别做功,在第一极化连接管和第二极化连接管处形成交替的正负压。这样,通过隔离开的能量正压和能量负压控制对各自周边小环境的影响。

A polarization generat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larization generating device system, which includes an energy driving device, a first linkage device and a second linkage device. The energy driv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base plate and an energy storage medium. The first linkage device and the second linkage device respectively include a linkage base plate, a linkage medium room, a polarization connecting tube and a linkage working medium located in the linkage medium room. The linkage bas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e utility model is arranged in the linkage medium room and forms a reciprocating sealing connection with its inner side, the linkage medium room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larization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polarization connect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nkage working medium; the two sides of the driving base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inkage base plate and the second linkage base plate through the linkage connecting rod; the dynamic energy transfer device is used to drive the driving base plate to squeeze the energy storage medium, Drive the first and second linkage substrates to work respectively, and form alternat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ssure at the first polarization connecting tube and the second polarization connecting tube. In this way, the isolated positive energy pressure and negative energy pressure control the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small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化生成装置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量驱动和能量交换
,特别涉及一种极化生成装置系统。
技术介绍
自然界及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有很多中低温热源,现有的中低温热源利用多采用热泵技术对热量进行集中,使之达到更高的温度后再加以利用,但利用的途径非常有限,且利用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化生成装置系统,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解决现有能量交换效率慢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极化生成装置系统,包括能量驱动装置、第一联动装置和第二联动装置,所述能量驱动装置中设有驱动基板和能量储存介质;所述第一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联动基板、第一联动介质室、第一极化连接管及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介质室内的第一联动做功介质,所述第一联动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联动介质室内并与其内侧面形成可往复运动的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联动介质室与所述第一极化连接管连接,且所述第一极化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联动做功介质连通;所述第二联动装置包括第二联动基板、第二联动介质室、第二极化连接管及位于所述第二联动介质室内的第二联动做功介质,所述第二联动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联动介质室内并与其内侧面形成可往复运动的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联动介质室与所述第二极化连接管连接,且所述第二极化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联动做功介质连通;所述驱动基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联动基板、第二联动基板通过联动连杆连接;所述驱动基板与一来动能量传递装置连接,来动能量传递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驱动基板挤压所述能量储存介质,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基板和第二联动基板分别做功,且在所述第一极化连接管和第二极化连接管处形成交替的正负压。所述第一联动做功介质与第二联动做功介质为相同或相异工作介质。所述第一联动介质室上设有至少一根或多根与其内部的所述第一联动做功介质相连通的所述第一极化连接管;所述第二联动介质室上设有至少一根或多根与其内部的所述第二联动做功介质相连通的所述第二极化连接管。优选地,每根所述的第一极化连接管和第二极化连接管上分别设置一控制阀。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一极化连接管和第二极化连接管在其长度方向上为管径呈渐变或级变结构。所述能量驱动装置中的能量储存介质为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基板连接,其另一端与一承动单元连接。或进一步的,所述能量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密闭腔体,所述驱动基板设置于所述密闭腔体内,且与其内侧面形成可往复运动的密封连接,所述联动连杆贯穿所述密闭腔体且与所述驱动基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基板将所述密闭腔体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能量储存介质分别设置于两腔室内,且所述密闭腔体上分别设有与两腔室对应连通的能量储存介质进口和能量储存介质出口;所述来动能量传递装置包括来动能量传递介质出入装置和往动能量传递介质出入装置,其分别通过所述的能量储存介质进口和能量储存介质出口与对应的腔室相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装置的第一联动介质室为一密闭腔室,所述第一联动基板将所述第一联动介质室分隔为内侧腔室和外侧腔室,所述第二联动装置的第二联动介质室为一密闭腔室,所述第二联动基板将所述第二联动介质室分隔为内侧腔室和外侧腔室,所述第一联动装置的内侧腔室和所述第二联动装置的内侧腔室通过一连接管路相连通。所述能量储存介质为气体、储存能量波或溶液或其他任一储能流体中的一种。所述驱动基板、第一联动基板、第二联动基板为活塞或隔膜。所述联动连杆也可以为传递动作的拉线或筋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A.本专利技术将作用于驱动基板的能量通过联动连杆分别同时传递到第一联动装置和第二联动装置,通过联动,实现在第一联动装置对联动做功介质做负功,而同时在第二联动装置对联动做功介质做正功的功能;或者实现在第二联动装置对联动做功介质做负功,而同时在第一联动装置对联动做功介质做正功的功能,实现了在第一联动装置和第二联动装置交替做正功和负功过程。这样,能量将在第一极化连接管的尾部积聚升高,同时在第二极化连接管的尾部减少降低,分别迅速形成高能的能量正压和低能的能量负压,并通过控制阀控制相互隔离开的能量正压和能量负压对各自周边小环境的影响。B.本专利技术对第一联动装置和第二联动装置交替做正功和负功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产生相反的效果,将本专利技术应用到另外一个相关的共轭作用效果时,将可以对另外一对共轭效果产生促进作用,起到类似于化学催化剂作用的神奇效果。C.本专利技术虽然不是出自于仿生学研究,但是在了解了本专利技术的催化效果之后,经与自然界常见的生物催化剂如叶绿素和血红素等生物催化剂的结构对比,发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物理结构与生物催化剂微观分子结构具有惊人的类似性,本专利技术所蕴含的物理机制,将为深化生物催化剂的机理研究和人工仿制开辟新纪元,具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专利技术的价值不可估量,意义影响深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极化生成装置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极化生成装置系统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能量驱动装置11-驱动基板,12-能量储存介质,13-承动单元14-密闭腔体,14a-能量储存介质进口,14b-能量储存介质出口2-第一联动装置21-第一联动基板,22-第一联动介质室23-第一极化连接管,24-第一联动做功介质3-第二联动装置31-第二联动基板,32-第二联动介质室33-第二极化连接管,34-第二联动做功介质4-联动连杆5-来动能量传递装置51-来动能量传递介质出入装置52-往动能量传递介质出入装置6-控制阀;7-连接管路;8-控制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化生成装置系统,包括能量驱动装置1、第一联动装置2和第二联动装置3,能量驱动装置1中设有驱动基板11和能量储存介质12;第一联动装置2包括第一联动基板21、第一联动介质室22、第一极化连接管23及位于第一联动介质室22内的第一联动做功介质24,第一联动基板21设置于第一联动介质室22内并与其内侧面形成可往复运动的密封连接,第一联动介质室22与第一极化连接管23连接,且第一极化连接管23与第一联动做功介质24连通;第二联动装置3包括第二联动基板31、第二联动介质室32、第二极化连接管33及位于第二联动介质室32内的第二联动做功介质34,第二联动基板31设置于第二联动介质室32内并与其内侧面形成可往复运动的密封连接,第二联动介质室32与第二极化连接管33连接,且第二极化连接管33与第二联动做功介质34连通;驱动基板11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联动基板21、第二联动基板31通过联动连杆4连接;驱动基板11与一来动能量传递装置5连接,来动能量传递装置5用于驱动驱动基板11挤压能量储存介质12,为能量储存介质12提供始发能量,带动第一联动基板21和第二联动基板31分别做功,且在第一极化连接管23和第二极化连接管33处形成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化生成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驱动装置(1)、第一联动装置(2)和第二联动装置(3),所述能量驱动装置(1)中设有驱动基板(11)和能量储存介质(12);所述第一联动装置(2)包括第一联动基板(21)、第一联动介质室(22)、第一极化连接管(23)及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介质室(22)内的第一联动做功介质(24),所述第一联动基板(21)设置于所述第一联动介质室(22)内并与其内侧面形成可往复运动的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联动介质室(22)与所述第一极化连接管(23)连接,且所述第一极化连接管(23)与所述第一联动做功介质(24)连通;所述第二联动装置(3)包括第二联动基板(31)、第二联动介质室(32)、第二极化连接管(33)及位于所述第二联动介质室(32)内的第二联动做功介质(34),所述第二联动基板(31)设置于所述第二联动介质室(32)内并与其内侧面形成可往复运动的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联动介质室(32)与所述第二极化连接管(33)连接,且所述第二极化连接管(33)与所述第二联动做功介质(34)连通;所述驱动基板(1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联动基板(21)、第二联动基板(31)通过联动连杆(4)连接;所述驱动基板(11)与一来动能量传递装置(5)连接,来动能量传递装置(5)用于驱动所述驱动基板(11)挤压所述能量储存介质(12),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基板(21)和第二联动基板(31)分别做功,且在所述第一极化连接管(23)和第二极化连接管(33)处形成交替的正负压。...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09 CN 20191049426161.一种极化生成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驱动装置(1)、第一联动装置(2)和第二联动装置(3),所述能量驱动装置(1)中设有驱动基板(11)和能量储存介质(12);所述第一联动装置(2)包括第一联动基板(21)、第一联动介质室(22)、第一极化连接管(23)及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介质室(22)内的第一联动做功介质(24),所述第一联动基板(21)设置于所述第一联动介质室(22)内并与其内侧面形成可往复运动的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联动介质室(22)与所述第一极化连接管(23)连接,且所述第一极化连接管(23)与所述第一联动做功介质(24)连通;所述第二联动装置(3)包括第二联动基板(31)、第二联动介质室(32)、第二极化连接管(33)及位于所述第二联动介质室(32)内的第二联动做功介质(34),所述第二联动基板(31)设置于所述第二联动介质室(32)内并与其内侧面形成可往复运动的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联动介质室(32)与所述第二极化连接管(33)连接,且所述第二极化连接管(33)与所述第二联动做功介质(34)连通;所述驱动基板(1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联动基板(21)、第二联动基板(31)通过联动连杆(4)连接;所述驱动基板(11)与一来动能量传递装置(5)连接,来动能量传递装置(5)用于驱动所述驱动基板(11)挤压所述能量储存介质(12),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基板(21)和第二联动基板(31)分别做功,且在所述第一极化连接管(23)和第二极化连接管(33)处形成交替的正负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化生成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做功介质(24)与第二联动做功介质(34)为相同或相异工作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化生成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介质室(22)上设有至少一根或多根与其内部的所述第一联动做功介质(24)相连通的所述第一极化连接管(23);所述第二联动介质室(32)上设有至少一根或多根与其内部的所述第二联动做功介质(34)相连通的所述第二极化连接管(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极化生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海燕王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融渌众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