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及张力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569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及张力控制系统,涉及能量储存和释放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弹性索无法通过张力的变化来自动控制约束装置的约束与释放的系统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第一约束构件、第二约束构件、辅助构件和牵引构件,其中,第一约束构件与第二约束构件相连接且第二约束构件的伸缩状态能控制第一约束构件的约束或释放状态,辅助构件与第二约束构件相连接;牵引构件绕过辅助构件与第二约束构件相连接,外力拉动牵引构件能改变第二约束构件的伸缩状态;或者牵引构件与辅助构件相连接,外力拉动牵引构件能使辅助构件相对第二约束构件转动,并能改变第二约束构件的伸缩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能量储存和释放,尤其是涉及一种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及张力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当前社会,人类主要使用和储存的能源为水力能、风能以及电、化学能等。弹性索受其存储量和使用便捷性的限制,其应用领域相对受限:以弹簧势能为例,该类设备多用于机械钟表等领域,需要额外布置弹性能量释放控制机构;而针对空气弹性储能设备,主要用于驱动转换上,例如气缸等;而针对高性能人工肌肉微纤维制备,主要用于智能织物和人形机器人。

2、由于缺乏相关的储存和释放控制技术,弹性索目前难以大规模应用。

3、为了帮助降低弹性索技术的应用难度,为弹性索的应用提供新的解决思路,需要研发一种通过张力的变化来自动控制约束装置的约束与释放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及张力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弹性索无法通过张力的变化来自动控制约束装置的约束与释放的系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包括第一约束构件、第二约束构件、辅助构件和牵引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约束构件与所述第二约束构件相连接且所述第二约束构件的伸缩状态能控制所述第一约束构件的约束或释放状态,所述辅助构件与所述第二约束构件相连接;

4、所述牵引构件绕过所述辅助构件与所述第二约束构件相连接,外力拉动所述牵引构件能改变所述第二约束构件的伸缩状态;

5、或者所述牵引构件与所述辅助构件相连接,外力拉动所述牵引构件能使所述辅助构件相对所述第二约束构件转动,并能改变所述第二约束构件的伸缩状态。

6、可选地,所述第二约束构件包括第一伸缩框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框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框的第一端角相连接,所述辅助构件与所述第一伸缩框的第二端角相连接,所述牵引构件绕过所述辅助构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相连接;

7、或者所述第二约束构件包括第二伸缩框和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第二伸缩框,所述第二伸缩框上的第三端角和第四端角均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端部与所述辅助构件相连接;

8、所述第三端角和所述第四端角两者的运动方向相反。

9、可选地,所述辅助构件包括导向轮和连接架,所述导向轮与所述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第二端角相连接,所述牵引构件绕过所述导向轮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相连接。

10、可选地,所述辅助构件包括活动板、活动转杆、第一绳索、第二绳索和复位机构,所述活动转杆的端部与所述螺纹杆的端部相连接,所述活动转杆穿过所述活动板的中部区域且所述活动转杆与所述活动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两者的一端均与所述活动转杆相连接,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均螺旋缠绕在所述活动转杆上,所述第一绳索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牵引构件相连接,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第一约束构件通过所述复位机构相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三端角上设置有正旋螺栓,所述第四端角上设置有反旋螺栓。

12、可选地,所述第二约束构件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约束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约束构件的两侧。

13、可选地,所述第一约束构件包括第三伸缩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三伸缩框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伸缩框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约束构件与所述第三伸缩框相连接。

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张力控制系统,包括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

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弹性索与牵引构件相连接,弹性索对牵引构件进行张力变化时,牵引构件会通过辅助构件使得第二约束构件受到张力的作用,进而进行拉伸或收缩的变化,从而在第二约束构件的伸缩状态变化下可以控制第一约束构件进行伸缩,从而可以实现了弹性索通过张力的变化来自动控制第一约束构件的约束或释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弹性索无法通过张力的变化来自动控制约束装置的约束与释放的系统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约束构件(1)、第二约束构件(2)、辅助构件(3)和牵引构件(4),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约束构件(2)包括第一伸缩框(21)和第一弹性件(22),所述第一弹性件(22)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框(21)内,所述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框(21)的第一端角(211)相连接,所述辅助构件(3)与所述第一伸缩框(21)的第二端角(212)相连接,所述牵引构件(4)绕过所述辅助构件(3)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2)的另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构件(3)包括导向轮(31)和连接架(32),所述导向轮(31)与所述连接架(3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32)与所述第二端角(212)相连接,所述牵引构件(4)绕过所述导向轮(31)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2)的另一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构件(3)包括活动板(33)、活动转杆(34)、第一绳索(35)、第二绳索(36)和复位机构(37),所述活动转杆(34)的端部与所述螺纹杆(24)的端部相连接,所述活动转杆(34)穿过所述活动板(33)的中部区域且所述活动转杆(34)与所述活动板(3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绳索(35)和所述第二绳索(36)两者的一端均与所述活动转杆(34)相连接,所述第一绳索(35)和所述第二绳索(36)均螺旋缠绕在所述活动转杆(34)上,所述第一绳索(35)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板(3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索(36)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板(33)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活动板(33)与所述牵引构件(4)相连接,所述活动板(33)与所述第一约束构件(1)通过所述复位机构(37)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角(231)上设置有正旋螺栓,所述第四端角(232)上设置有反旋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约束构件(2)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约束构件(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约束构件(1)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约束构件(1)包括第三伸缩框(11)和第二弹性件(12),所述第二弹性件(12)位于所述第三伸缩框(11)内,所述第二弹性件(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伸缩框(11)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约束构件(2)与所述第三伸缩框(11)相连接。

8.一种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约束构件(1)、第二约束构件(2)、辅助构件(3)和牵引构件(4),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约束构件(2)包括第一伸缩框(21)和第一弹性件(22),所述第一弹性件(22)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框(21)内,所述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框(21)的第一端角(211)相连接,所述辅助构件(3)与所述第一伸缩框(21)的第二端角(212)相连接,所述牵引构件(4)绕过所述辅助构件(3)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2)的另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构件(3)包括导向轮(31)和连接架(32),所述导向轮(31)与所述连接架(3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32)与所述第二端角(212)相连接,所述牵引构件(4)绕过所述导向轮(31)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2)的另一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压控制式节点约束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构件(3)包括活动板(33)、活动转杆(34)、第一绳索(35)、第二绳索(36)和复位机构(37),所述活动转杆(34)的端部与所述螺纹杆(24)的端部相连接,所述活动转杆(34)穿过所述活动板(33)的中部区域且所述活动转杆(34)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海燕王际和薛明节范登谦王娜齐家林范海清鲁志宾邹玉卿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融渌众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