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提升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86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提升阀50的二通阀,该提升阀可移动地安装于阀帽28内,用于在第一和第二出口22、24之间打开和关闭连接通路48,一弹性元件82位于形成于阀帽28和提升阀50之间的膜片腔80内,其可发生弹性变形,用于缓冲作用于阀50的膜片58上的载荷,该阀位于连接通路48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阀,其利用膜片的挠曲位移使第一和第二出口相互连通或断开。附图的图5示出了本申请所公开的提升阀。如图5所示,提升阀由标号1表示,其包括具有第一出口2和第二出口3的阀壳4,以及与阀壳4顶部相连的阀帽5。阀壳4内具有连接通路6,其可使第一和第二出口2、3之间的流体连通。利用膜片7可选择地打开和关闭连接通路6。阀帽5内设有第一和第二压力流体入口/出口8、9,其与压力流体源(未示出)相连,通过操作方向控制阀(未示出),在压力流体源的压力下供入流体。活塞10可移动地容纳于阀帽5所限定的腔室内。膜片7具有嵌入活塞10的中心凸合。活塞10和膜片7在由第一压力流体入口/出口8或第二压力流体入口/出口9供入的流体压力下,产生相互一致的竖直位移。当图5中的活塞10向上移动时,膜片7与阀座11之间产生一指定距离,连接通路6打开,使第一和第二出口2、3之间的流体相互连通。当图5中的活塞10向下移动时,膜片7靠座在阀座11上而封闭了连接通路6,使第一和第二出口2、3之间的流体相互断开。在位于阀帽5腔室内的弹簧12的压力作用下,活塞10可向下移动。提升阀1的一个问题是膜片7的薄部13在超载时沿双点划线挠曲,该超载是由第二出口3供入流体的背压产生的。在长期使用提升阀1时,膜片7的耐用度会产生不理想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膜片的提升阀,其具有提高膜片耐用度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阀,其可在膜片承受背压时,缓冲作用于膜片的超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阀,其膜片具有高的耐用度,并能挠曲而使流体通过和断开。结合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和下述说明部分就可以对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技术特征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越性有更清楚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带有提升阀的二通阀的竖直横截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二通阀的竖直横截面图,其中的流体通路被膜片打开;图3是图1所示二通阀的竖直横截面的局部放大图,该状态下,背压作用于膜片,流体通路闭合;图4是二通阀的横截面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包括一改进的弹性元件;图5是本申请公开的提升阀的竖直横截面图。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带有提升阀的二通阀20基本上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出口22、24的阀壳26,上述两出口轴向对齐并相对,还包括与阀壳26顶部密封连接的阀帽28,液压缸状机构34,该机构包括沿着阀帽28所限定的液压缸腔室30的壁表面,如箭头X1、X2所示方向可滑移的活塞32,以及通过密封36与阀帽28顶端相连的端盖38,其用于封闭液压缸腔室30。阀壳26和阀帽28连接构成阀体。通过一对贯穿阀体的螺栓44a、44b拧紧在基座46上使二通阀20紧固在基座46上。端盖38具有环形壁40,向下伸入阀帽28内。环形壁40在圆周位置有多个缝42,其径向相互间隔。阀壳26具有在第一和第二出口22、24之间提供流体连通的连接通路48。阀壳26还具有基本上位于中心的向上突起的阀座52、其用于支撑下面将说明的提升阀50。连接通路48包括从第一出口22水平直线延伸的区域,其直径为“d”,还包括基本上与水平直线区域垂直的向上延伸的竖直区域,其直径为“D”。直径“d”、“D”之间满足关系d<D。借助这种直径关系,就可以使通过连接通路48的从第一出口22到第二出口24的流体压力损失降低。在阀壳26和阀帽28之间限定了用于容纳提升阀50的环形槽54,该提升阀离开阀座52时打开连接通路48,靠座在阀座52上时关闭连接通路48。提升阀50包括阀体元件56,其可移动使之接触或离开阀座52,从阀体元件56径向向外延伸的膜片58在流体压力下挠曲,周缘60环绕膜片58并夹入环槽54。阀体26在环槽54的径向向里位置具有环形隆起62(见图3),其向上伸出。环形隆起62和周缘60的底面相咬合,防止周缘60和阀体26之间的流体泄漏。阀体元件56、膜片58和周缘60由如聚四氟乙烯的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或者由如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阀体元件56嵌入悬杆66的底端,该悬杆从液压缸状机构34的活塞32向下延伸。活塞32包括具有多个指状物64的悬杆66,这些指状物向下延伸并嵌入阀体元件56的外圆柱面上的环形槽内,活塞部分70与悬杆66连接成一体并径向向外延伸。活塞部分70的外周缘上有一环槽,用于容纳被液压缸腔室30的壁表面可滑动支撑的密封环68。指状物64被沿着活塞32的悬杆66末端的外圆表面分布的槽所分隔。由于活塞32和提升阀50通过可弹性挠曲的指状物64相互连接,活塞32和提升阀50可以很容易地装配在一起。耐磨环72和密封元件74轴向错开,被分别安装于悬杆66的外圆表面上的环槽内。阀帽28内具有轴向延伸的环形导向件76,用于对活塞32的悬杆66的导向。缓冲器78安装于环形导向件76顶面上的槽内,用于缓冲当活塞部分70碰到环形导向件76上时产生的冲击。在提升阀50和阀帽28之间限定了膜片腔80,其用于容纳围绕阀体元件56的环形弹性元件82,该弹性元件的底面与膜片58是面对面的接触支撑。环形弹性元件82在其内圆周面上具有锥面84。锥面84提供了用于容纳指状物64的间隙,在活塞32和提升阀50装配在一起时,指状物64可以径向向外挠曲。从环形弹性元件82的内圆表面径向向外延伸预定距离的环形之间缝86中断了环形弹性元件82的外圆表面。环形弹性元件82被轴向夹持在夹套88和膜片58之间,该夹套具有基本上是L形的横截面并被安装于悬杆66端部的阶梯部分。环形弹性元件82可以与活塞32和提升阀50一致产生弹性位移。环形弹性元件82由合成橡胶制成,如N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尿烷橡胶或天然橡胶等。环形弹性元件82如图1和2所示具有单一的一体结构。另外如图4所示,环形弹性元件82可以包括两个独立的元件82a、82b,它们沿着缝86分开并相互结合在一起。元件82a、82b可以具有相同的硬度或不同的硬度。阀帽28的外周面上开有出口92,通过通道90与膜片腔室80相连,使膜片腔80通过出口92与大气相连。膜片腔80通过密封件74与液压缸腔室30断开联系。液压缸腔室30包括上液压缸腔室30a和下液压缸腔室30b,它们在轴向被活塞部分70和密封环68分开。上液压缸腔室30a通过缝42和孔94与位于阀帽28的外周表面的第一压力流体入口/出口96相连。下液压缸腔室30b通过孔98与位于阀帽28的外周表面的第二压力流体入口/出口100相连。第一和第二压力流体入口/出口96、100轴向相互错开。当通过方向控制阀体(未示出)使流体源的流体供入第一压力流体入口/出口96或第二压力流体入口/出口100,使供入的流体进入上液压腔室30a或下液压腔室30b,都可以使活塞32和提升阀50沿箭头X1或X2的方向产生一致的轴向移动。此时,沿有供入流体的第一或第二压力流体入口/出口96、100与大气相通。当活塞32沿着箭头X2方向轴向移动时,提升阀50离开阀座52一定距离,打开连接通路,使第一和第二出口22、24相互连通。反之,当活塞32沿着箭头X1方向轴向移动时,提升阀50座靠在阀座52上,断开连接通路48,使第一和第二开口22、24相互不再连通。轴向对齐的弹簧102a、102b在活塞32和端盖38之间的上液压缸腔室30a内承受压力。弹簧102a、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升阀,其包括: 阀体(26、28),其具有用于在压力下连通流体的第一出口(22)和第二出口(24),所述阀体(26、28)具有阀座(52)和在第一出口(22)和第二出口(24)之间的连接通路(48); 可移动安装于阀体(26、28)内的阀(50)用于离开和座靠于阀座(52)而打开和关闭连接通路(48),阀(50)具有位于连接通路(48)上的膜片(58);并在阀体(26、28)内限定了一膜片腔(80);和 位于膜片腔(80)内的弹性元件(82),其可发生弹性变形,缓冲作用于膜片(58)的载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野喜弘丸山哲郎内野正小野正明冲田让
申请(专利权)人:SM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