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管块、废热回收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804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7:35
提供导热管块、废热回收锅炉,能够高效地进行运送作业和组装作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导热管块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并互相连接,其中,该导热管块具有:管道壳体,含有灰尘的废气在该管道壳体的内部沿上下方向流动;导热管,其位于管道壳体的内部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入口集管,其与导热管的入口连接;出口集管,其与导热管的出口连接;以及振动传递部件,其通过将被施加于上端部分的振动传递至导热管而使堆积在导热管中的灰尘落下,管道壳体的下端形成为水平,入口集管比管道壳体的下端靠上方,出口集管比管道壳体的下端靠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热管块、废热回收锅炉
本技术涉及构成废热回收锅炉的一部分的导热管块、废热回收锅炉。
技术介绍
在对废热回收锅炉进行施工时,公知有如下方法:将废热回收锅炉分为多个块,在工厂对各个块进行制造后,将各个块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如果像这样将废热回收锅炉模块化,则施工现场的作业减少,能够迅速完成废热回收锅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29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将废热回收锅炉模块化时,如何构成各个块对于运送作业和组装作业的效率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如何将构造复杂的导热管周边模块化是非常重要的。本技术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进行运送作业和组装作业的导热管块。此外,目的还在于,提供能够进行高效的施工的废热回收锅炉。关于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导热管块,多个所述导热管块在上下方向上层叠且互相连接,其中,所述导热管块具有:管道壳体,含有灰尘的废气在该管道壳体的内部沿上下方向流动;导热管,其位于所述管道壳体的内部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入口集管,其与所述导热管的入口连接;出口集管,其与所述导热管的出口连接;以及振动传递部件,其上端部分突出到所述管道壳体的外侧,该振动传递部件通过将被施加于该振动传递部件的上端部分的振动传递至所述导热管而使堆积在所述导热管中的灰尘落下,所述管道壳体的下端形成为水平,所述入口集管比所述管道壳体的下端靠上方,所述出口集管比所述管道壳体的下端靠上方。在该导热管块中,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比管道壳体的下端靠上方。因此,在运送导热管块时,与载台的底板接触的接地面成为水平形成的管道壳体的下端。因而,根据上述导热管块,无需使用专用的夹具等就能够将导热管块稳定地载置于载台,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导热管块的运送作业。此外,由于上述导热管块包含有导热管、入口集管、出口集管以及振动传递部件,因此,能够省略在施工现场进行的这些部件的安装作业,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组装作业。在上述导热管块中,可以是,所述振动传递部件的上端部分突出到所述管道壳体的外侧。在上述导热管块中,可以是,所述管道壳体具有外表面向内侧凹陷的下凹部,所述下凹部位于所述振动传递部件的下方,并且形成为向下方和水平方向外侧开放。在上述导热管块中,在管道壳体上形成有下凹部。由此,当沿上下方向层叠导热管块时,振动传递部件和振动生成装置位于在上方相邻的导热管块的下凹部内,因此,能够避免干涉。在上述导热管块中,可以是,所述入口集管比所述管道壳体的上端靠下方,所述出口集管比所述管道壳体的上端靠下方。根据该结构,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都比管道壳体的上端靠下方,因此,能够抑制导热管块的高度。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导热管块的运送作业。在上述导热管块中,可以是,所述管道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导热管的下方的空腔部,所述入口集管配置于与所述空腔部对应的位置处。由于上述导热管块具有空腔部,因此,能够比较自由地设定空腔部周边的形状和大小。因此,能够使管道壳体的下端形成为水平,并且能够使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比管道壳体的下端靠上方。而且,还能够利用该空腔部进行导热管和入口集管的维护。在上述导热管块中,可以是,所述管道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导热管的下方的空腔部,所述下凹部形成于与所述空腔部对应的位置处。如上所述,由于能够比较自由地设定空腔部周边的形状和大小,因此,能够容易地在振动传递部件的下方形成下凹部。在上述导热管块中,可以是,所述管道壳体具有外表面向内侧凹陷的上凹部,所述上凹部形成为向上方和水平方向外侧开放,所述振动传递部件的上端部分位于由所述上凹部划分出的区域中。在该结构中,管道壳体具有上凹部,振动传递部件的上端部分位于由上凹部划分的区域中。因此,即使采用该结构,在将导热管块沿上下方向层叠时,也能够避免振动传递部件和振动生成装置与在上方相邻的导热管块发生干涉。而且,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废热回收锅炉具有多个上述导热管块,多个所述导热管块沿上下方向层叠并互相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可进行高效的施工的废热回收锅炉。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可高效地进行运送作业和组装作业的导热管块,能够提供可进行高效的施工的废热回收锅炉。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导热管块的概要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导热管块的概要图。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导热管块的概要图。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导热管块的概要图。标号说明10:管道壳体;12:空腔部;13:上凹部;14:下凹部;20:导热管;30:入口集管;40:出口集管;50:振动传递部件;100:导热管块;101:废热回收锅炉;200:导热管块。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首先,对第1实施方式的导热管块100进行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导热管块100的概要图。以下,关于导热管块100的方向,将图1的纸面上侧称为“上”、将纸面下侧称为“下”、将纸面近前称为“前”、将纸面里侧称为“后”、将纸面左侧称为“左”、将纸面右侧称为“右”来进行说明。导热管块100构成从废气回收热量的废热回收锅炉101的一部分。导热管块100在与废热回收锅炉101的施工现场不同的工厂中被制造出来,然后被运送到施工现场。此外,如图1所示,导热管块100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并彼此连接。即,废热回收锅炉101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层叠并彼此连接的多个导热管块100。此外,废热回收锅炉101是通过将多个导热管块100在上下方向上层叠并彼此连接来施工的。本实施方式的导热管块100具有管道壳体10、导热管20、入口集管30、出口集管40以及振动传递部件50。以下,按顺序对这些结构要素进行说明。<管道壳体>管道壳体10构成供废气流动的管道的一部分。管道壳体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口,且具有截面为大致矩形的筒状的形状。废气在管道壳体10的内部向上下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下方)流动。此外,在管道壳体10内流动的废气包含大量的灰尘。假定本实施方式的废气是在制造水泥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但废气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管道壳体10的下端形成为水平,上端也形成为水平。在运送导热管块100时与载台的底板接触的接地面是管道壳体10的下端,但管道壳体10的下端形成为水平。因此,无需使用专用的夹具等就能够将导热管块100稳定地载置于载台。因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导热管块100的运送作业。此外,管道壳体10具有收纳导热管20的收纳部11以及位于导热管20的下方的空腔部12。由于管道壳体10具有空腔部12,因此,作业者通过进入空腔部12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导热管20和入口集管30的维护。而且,管道壳体10具有位于左上部分且外表面向内侧凹陷的上凹部13,并且具有位于左下部分且外表面向内侧凹陷的下凹部14。上凹部13形成为向上方和左侧(水平方向外侧)开放,下凹部14形成为向下方和左侧(水平方向外侧)开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上凹部13和下凹部14都是前方和后方关闭,但也可以是前方和后方开放。下凹部14形成于振动传递部件50的下方且与空腔部12对应的位置。具体而言,下凹部14形成于与空腔部12高度相同的位置。在空腔部12中未设置导热管20,因此,能够比较自由地设定空腔部12的周边的形状和大小。因此,不仅能够使管道壳体10的下端为水平,还能够在振动传递部件50的下方容易地形成下凹部14。<导热管>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热管块,多个所述导热管块在上下方向上层叠且互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块具有:管道壳体,含有灰尘的废气在该管道壳体的内部沿上下方向流动;导热管,其位于所述管道壳体的内部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入口集管,其与所述导热管的入口连接;出口集管,其与所述导热管的出口连接;以及振动传递部件,其通过将被施加于该振动传递部件的上端部分的振动传递至所述导热管而使堆积在所述导热管中的灰尘落下,所述管道壳体的下端形成为水平,所述入口集管比所述管道壳体的下端靠上方,所述出口集管比所述管道壳体的下端靠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热管块,多个所述导热管块在上下方向上层叠且互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块具有:管道壳体,含有灰尘的废气在该管道壳体的内部沿上下方向流动;导热管,其位于所述管道壳体的内部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入口集管,其与所述导热管的入口连接;出口集管,其与所述导热管的出口连接;以及振动传递部件,其通过将被施加于该振动传递部件的上端部分的振动传递至所述导热管而使堆积在所述导热管中的灰尘落下,所述管道壳体的下端形成为水平,所述入口集管比所述管道壳体的下端靠上方,所述出口集管比所述管道壳体的下端靠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递部件的上端部分突出到所述管道壳体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热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壳体具有外表面向内侧凹陷的下凹部,所述下凹部位于所述振动传递部件的下方,并且形成为向下方和水平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副拓朗竹中幸弘井野辰夫雪冈敦史山本修示田中寿典中村僚张皓方伟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