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粘稠物料混合的搅拌装置,包括筒体、上封头、下封头和电机;所述筒体外均匀设有三条支撑腿,所述上封头侧面设有进料口和观察口,所述下封头中部设有出料口;还包括搅拌杆结构、固定结构和搅拌叶结构;所述上封头上方设有安装座,电机即设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方设有一7字形转盘定位柱;所述搅拌杆结构包括固定杆、活动杆、连接杆和转盘;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三角架和轴承;所述搅拌叶结构包括螺旋形桨叶、自动转轴和自供电源。该装置搅拌效率高、物料混合效果好且使用稳定性强。
A stirring device for mixing viscous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粘稠物料混合的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粘稠物料混合的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搅拌装置是一种带有叶片的轴在圆筒或槽中旋转,将多种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之成为一种混合物或适宜稠度的机器。现有的搅拌装置通常包括筒体、转动轴、搅拌叶片和电机,转动轴设置于筒体内、并由电机驱动,转动轴上设有多组搅拌叶片,通过搅拌叶片的转动来达到搅拌的目的。传统的搅拌釜一般会采用增加搅拌叶片的组数、加大电机的功率等方式来提高搅拌效果,达到物料混合均匀的目的,但由于搅拌叶片与转动轴是平行的,在搅拌过程中无法进行上下物料的搅拌,从而造成上下物料的分层,无法进行不同高度的物料搅拌,导致搅拌不充分,尤其是当待混合物较为粘稠的时候,还会造成混合不均、反应不充分、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粘稠物料混合的搅拌装置,该装置搅拌效率高、物料混合效果好且使用稳定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粘稠物料混合的搅拌装置,包括筒体,分别设于筒体上下两侧的上封头和下封头,设置在上封头上方的电机;所述筒体外均匀设有三条支撑腿,所述上封头侧面设有进料口和观察口,所述下封头中部设有出料口;还包括搅拌杆结构、固定结构和搅拌叶结构;所述上封头上方设有安装座,电机即设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方设有一7字形转盘定位柱;所述搅拌杆结构包括固定杆、活动杆、连接杆和转盘,所述固定杆下端贯穿上封头中部后伸入筒体内固定,所述活动杆滑动套设在固定杆外侧,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活动杆上端铰链连接、另一端则与转盘铰接,所述转盘纵向设置且转盘后方与7字形转盘定位柱活动端转动连接,转盘前方中部则与电机铰接以便于在电机带动下转动;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三角架和轴承,所述三角架下端与下封头内壁固定连接,而三角架顶部则与固定杆相连、以起到固定作用;所述搅拌叶结构包括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活动缠绕在活动杆外侧的螺旋形桨叶,均匀设置在活动杆与螺旋形桨叶连接处的用于带动螺旋形桨叶相对活动杆转动的至少两个自动转轴,以及设置在活动杆上并与自动转轴相连的转动电机,所述螺旋形桨叶从上至下分为顶部桨叶、中部桨叶和下部桨叶,所述顶部桨叶的直径大于中部桨叶的直径但小于下部螺旋桨叶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与活动杆之间设有用于减小摩擦的滑动轴承。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前方中部设有环形卡齿,转盘即通过该环形卡齿与电机铰链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上设有若干铰接孔,所述连接杆即通过铰接孔与转盘铰接的;所述所有铰接孔距离转盘中心的间距不等。优选的,所述三角架与三条支撑腿交错设置,且相邻的三角架腿与支撑腿之间的俯视夹角为60°。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底部连接有脚轮。优选的,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出料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固定结构,使其搅拌稳定好,在搅拌过程中不易震动,避免了搅拌釜震动引发的安全隐患,而搅拌叶结构和搅拌杆结构的结合中尤其是其螺旋形桨叶和独立自动转轴的独特设置,可使釜内的化工原料不仅能够横向转动混合,还能够在纵向上移动(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而在本申请的搅拌叶结构作用下向上移动),大大提高了搅拌效率,能够使原料混合均匀,从而使后续原料反应完全。总体来说,本技术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本装置对化工原料进行搅拌,搅拌效率高、后期清洁方便,且安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应用于粘稠物料混合的搅拌装置,众所周知,现有的搅拌装置通常包括筒体1,分别设于筒体上下两侧的上封头3和下封头4,设置在上封头上方的电机2;所述筒体1外均匀设有三条支撑腿11,所述上封头3侧面设有进料口31和观察口32,所述下封头4中部设有出料口41(其具体的连接方式连接关系等均为现有技术常见方式,因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则是在以上的搅拌釜基础上做的进一步改进,以克服其存在的搅拌效果不好、效率低、清理不易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搅拌装置还包括搅拌杆结构、固定结构和搅拌叶结构;所述上封头3上方设有安装座33,电机即设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方设有一7字形转盘定位柱;所述搅拌杆结构包括固定杆5、活动杆51、连接杆52和转盘53,所述固定杆下端贯穿上封头中部后伸入筒体内固定,所述活动杆滑动套设在固定杆外侧,所述转盘纵向设置且转盘后方与7字形转盘定位柱活动端转动连接,以使转盘能够以该连接点为中心做自转运动,而所述转盘53前方中部设有环形卡齿54,转盘即通过该环形卡齿与电机铰链连接,以便于其在电机带动下做自转运动;此外,所述转盘53上设有若干铰接孔55,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活动杆上端铰链连接、另一端即通过铰接孔与转盘铰接的,而所述所有铰接孔距离转盘中心的间距不等,通过不同位置的铰接孔55,可以根据铰接孔55的偏心位置(即铰接孔55距离圆心的距离)来改变活动杆51的移动距离。其中,所述固定杆5与活动杆51之间设有用于减小摩擦的滑动轴承,以便于延长整个搅拌杆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产热。在此,由于搅拌杆结构的独特设置设置,使得活动杆51由于套在固定杆5上,使得活动杆51只能沿着固定杆5的方向移动,而通过电机2的带动使得转盘53的转动,进而带动与转盘53相连接的连接杆52的移动,且因为偏心铰接,使得连接杆52在上下方向上产生位移差,进而使得活动杆51能够在固定杆5上上下移动,使得搅拌叶结构在搅拌装置的腔室内还可以保持上下移动进行纵向搅拌,使得搅拌更加均匀,降低待搅拌的化合物在梯度上的不均匀现象,杜绝分层现象的产生,节能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三角架6和轴承61,所述三角架下端与下封头内壁固定连接,而三角架顶部则与固定杆5相连、以起到固定作用;所述活动轴、固定轴及三角架中心(或者说是轴承)位于同一直线上,可大大减小横向震动,提高其稳定性,而其固定架与三角架轴承连接,可完全避免转动轴因转速过大而出现活动端震荡的问题,进而避免了化工原料受力不均引起的整个搅拌釜晃动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搅拌釜的安全性能。并且,本实施例采用三角架来对转动轴活动端进行横向的固定,一方面是因为三角架的稳定性极好,可充分的实现上述目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三角架的设置完全不影响出料口的出料,不会造成出料时物料堵塞的问题。为进一步增加整个搅拌釜的稳定性,所述三角架6与三条支撑腿11交错设置,从俯视图来看,相邻的三角架腿与支撑腿之间的俯视夹角为60°,该设置可在三角架6即使受到一个转动方向上的极大的力的作用时,也不会使整个搅拌釜发生晃动或移动。所述搅拌叶结构包括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活动缠绕在活动杆51外侧的螺旋形桨叶7,均匀设置在活动杆与螺旋形桨叶连接处的用于带动螺旋形桨叶相对活动杆转动的至少两个自动转轴71,以及设置在活动杆上并与自动转轴相连的转动电机,该自动转轴通过转动电机的动力供给,使螺旋形桨叶能够绕活动杆自转,实现搅拌的作用。所述螺旋形桨叶从上至下分为顶部桨叶、中部桨叶和下部桨叶,所述顶部桨叶的直径大于中部桨叶的直径但小于下部螺旋桨叶的直径,由于螺旋形桨叶7的设置,本身即可使得部分原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粘稠物料混合的搅拌装置,包括筒体(1),分别设于筒体上下两侧的上封头(3)和下封头(4),设置在上封头上方的电机(2);所述筒体(1)外均匀设有三条支撑腿(11),所述上封头(3)侧面设有进料口(31)和观察口(32),所述下封头(4)中部设有出料口(4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杆结构、固定结构和搅拌叶结构;所述上封头(3)上方设有安装座(33),电机即设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方设有一7字形转盘定位柱;所述搅拌杆结构包括固定杆(5)、活动杆(51)、连接杆(52)和转盘(53),所述固定杆下端贯穿上封头中部后伸入筒体内固定,所述活动杆滑动套设在固定杆外侧,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活动杆上端铰链连接、另一端则与转盘铰接,所述转盘纵向设置且转盘后方与7字形转盘定位柱活动端转动连接,转盘前方中部则与电机铰接以便于在电机带动下转动;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三角架(6)和轴承(61),所述三角架下端与下封头内壁固定连接,而三角架顶部则与固定杆(5)相连、以起到固定作用;所述搅拌叶结构包括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活动缠绕在活动杆(51)外侧的螺旋形桨叶(7),均匀设置在活动杆与螺旋形桨叶连接处的用于带动螺旋形桨叶相对活动杆转动的至少两个自动转轴(71),以及设置在活动杆上并与自动转轴相连的转动电机,所述螺旋形桨叶从上至下分为顶部桨叶、中部桨叶和下部桨叶,所述顶部桨叶的直径大于中部桨叶的直径但小于下部螺旋桨叶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粘稠物料混合的搅拌装置,包括筒体(1),分别设于筒体上下两侧的上封头(3)和下封头(4),设置在上封头上方的电机(2);所述筒体(1)外均匀设有三条支撑腿(11),所述上封头(3)侧面设有进料口(31)和观察口(32),所述下封头(4)中部设有出料口(4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杆结构、固定结构和搅拌叶结构;所述上封头(3)上方设有安装座(33),电机即设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方设有一7字形转盘定位柱;所述搅拌杆结构包括固定杆(5)、活动杆(51)、连接杆(52)和转盘(53),所述固定杆下端贯穿上封头中部后伸入筒体内固定,所述活动杆滑动套设在固定杆外侧,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活动杆上端铰链连接、另一端则与转盘铰接,所述转盘纵向设置且转盘后方与7字形转盘定位柱活动端转动连接,转盘前方中部则与电机铰接以便于在电机带动下转动;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三角架(6)和轴承(61),所述三角架下端与下封头内壁固定连接,而三角架顶部则与固定杆(5)相连、以起到固定作用;所述搅拌叶结构包括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活动缠绕在活动杆(51)外侧的螺旋形桨叶(7),均匀设置在活动杆与螺旋形桨叶连接处的用于带动螺旋形桨叶相对活动杆转动的至少两个自动转轴(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爱江,刘丽秀,沈红,曾碧涛,李相彪,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