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臭氧和水混合生成臭氧水的装置,包括壳体、底座、压板、扩散板、盖板、电机和叶轮;壳体、底座和压板配合形成容水腔;底座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扩散板横置于底座的中心环孔内;扩散板与压板之间形成扩散腔,压板上设置有进气口;盖板设置在底座上并将中心环孔罩设,该盖板与扩散板之间形成混合腔;盖板上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孔;电机安装在壳体上,电机的驱动轴穿过壳体、盖板伸入混合腔内,叶轮安装在驱动轴上并位于混合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臭氧通过扩散板的扩散孔形成微小的气泡,该气泡在叶轮的切割下形成微纳米气泡,从而有效提高了臭氧的溶解度,提高了生成的臭氧水的浓度。
A device for producing ozone water by mixing ozone and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臭氧和水混合生成臭氧水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臭氧水制备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臭氧和水混合生成臭氧水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卫生、环境、健康的要求日益迫切,但是,目前种植瓜果、蔬菜基本上都是采用化肥和农药在植物上喷洒,使果蔬成熟后其表面仍可能有部分有毒有机物残留,在食用前若不能有效地将这些残留物彻底清除,食用后在人体内将逐步形成慢性积累,时间长久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各种肉类会有大量沙门细菌,用水冲洗会导致细菌四溅,污染了餐具上可能会导致疾病。目前比较常见的方式是通过臭氧水进行消毒、清洗,现有的装置制备的臭氧水一般是通过臭氧直接溶于水产生臭氧水,通过该方式形成的臭氧水溶解度较低,消毒清洗效果较差,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臭氧和水混合生成臭氧水的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的将臭氧和水充分混合生成高浓度的臭氧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臭氧和水混合生成臭氧水的装置,包括壳体、底座、压板、扩散板、盖板、电机和叶轮;所述壳体为开口向下设置的薄壳结构,所述底座设置在壳体的下端开口处且该底座的中部开设有中心环孔,所述压板设置在底座的下方并封盖底座的中心环孔,所述壳体、底座和压板配合形成容水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容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扩散板横置于底座的中心环孔内,该扩散板的板面上密布有扩散孔;所述扩散板与压板之间形成扩散腔,所述压板上设置有与扩散腔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盖板为罩体结构并设置在底座上将中心环孔罩设,该盖板与扩散板之间形成混合腔;其中,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入水口,其周侧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的上端,该电机的驱动轴竖直穿过壳体、盖板顶部的入水口并伸入混合腔内,所述叶轮固定安装在驱动轴的端部并位于混合腔内。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隔板,该隔板位于混合腔内并将混合腔分隔为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该隔板的中部开设有与入水口相对应的出入口且对应出入口的外侧设置有排水孔,所述驱动轴穿过出入口伸入下部腔体内,所述叶轮位于下部腔体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上的排水孔与盖板上的出水孔呈相对设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为罩体结构并连接于中心环孔外侧、盖板内侧的底座上。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与底座为一体成型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合件;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卡合件相配合的第二卡合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对应相邻的第二卡合件之间设置有导向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底座对应盖板罩设区域的外侧的区域上。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逸气口。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的中部设置有过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能够有效的实现臭氧与水的充分混合形成臭氧水;臭氧通过进气口进入扩散腔,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容水腔,臭氧穿过扩散板的扩散孔形成微小的气泡进入混合腔,在混合腔内高速转动的叶轮的切割、粉碎下形成微纳米气泡,与水充分混合形成高浓度的臭氧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臭氧与水混合生成臭氧水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装置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隔板与底座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叶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壳体;11、容水腔;12、逸气口;2、底座;21、进水口;22、出水口;23、中心环孔;3、压板;31、扩散腔;32、进气口;4、扩散板;5、盖板;51、混合腔;511、上部腔体;512、下部腔体;52、第一卡合件;53、入水口;54、出水孔;6、隔板;61、出入口;62、排水孔;63、第二卡合件;64、导向板;7、电机;71、驱动轴;8、叶轮;81、过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本技术一种用于臭氧与水混合生产臭氧水的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壳体1、底座2、压板3、扩散板4、盖板5、隔板6、电机7和叶轮8;该壳体1为开口向下设置的薄壳结构,该底座2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下端口处,该底座2的中部开设有中心环孔23,压板3设置在底座2的下方并封盖底座2的中心环孔23,壳体1、底座2、压板3三者配合形成容水腔11;该底座2上设置有与容水腔11相连通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该扩散板4横置在底座2的中心环孔23内,该扩散板4与压板3配合形成扩散腔31,该扩散板4上设置有扩散孔,压板3上设置有与扩散腔31相连通的进气口32;该盖板5为罩体结构并设置在底座2上将中心环孔23罩设,该盖板5与扩散板4之间形成混合腔51;该盖板5的顶部设置有入水口53,周侧设置有出水孔54;该隔板6设置在混合腔51内将混合腔51分隔为上部腔体511和下部腔体512,该隔板6的中部开设有与入水孔相对应的出入口61,对应出入口61的外侧设置有排水孔62;电机7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上端,该电机7的驱动轴71竖直穿过壳体1、盖板5的入水口53、隔板6的出入口61伸入下部腔体512内,该叶轮8固定安装在驱动轴71的下端部、位于下部腔体512内;该装置的进水口21与水源(水龙头)相连接,进气口32与臭氧气源(臭氧发生装置)相连接,臭氧通过进气口32进入扩散腔31,水通过进水口21进入容水腔11内,叶轮8在电机7的驱动下高速转动在外周产生离心力,中心产生旋涡吸力,容水腔11内的水通过入水口53和出入口61进入混合腔51的上部腔体511和下部腔体512内;臭氧穿过扩散板4上的扩散孔形成微小的气泡进入下部腔体512,高速旋转的叶轮8对该气泡进行切割、粉碎形成微纳米气泡,与混合腔51内的水充分混合形成臭氧水,在叶轮8的离心力作用下,通过排水孔62和出水孔54甩入容水腔11内。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该隔板6为罩体结构并连接在底座2上,位于中心环孔23的外侧、盖板5的内侧,优选的,隔板6与底座2一体成型;该隔板6的顶部开设有出入口61,盖板5的顶部开设有入水口53,该入水口53与出入口61呈对应设置,位于同一轴线上;隔板6的周侧上开设有排水孔62,盖板5的周侧上开设有出水孔54,该排水孔62与出水孔54呈对应导通设置;从而高速转动的叶轮8中心产生的旋涡吸力能够方便的将容水腔11内的水吸入混合腔51,通过叶轮8外侧产生的离心力能够方便的将混合的臭氧水通过排水孔62、出水孔54甩入容水腔11内。进一步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该盖板5对应入水口53与出水孔54之间区域的下表面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合件52,该隔板6的上表面对应设置有与第一卡合件52相配合的第二卡合件63,通过第一卡合件52和第二卡合件63的卡合,能够实现盖板5与底座2的稳固连接,同时通过第一卡合件52与第二卡合件63的卡合定位,能够方便的实现排水孔62与出水孔54对位;优选的隔板6对应相邻的第二卡合件63之间设置有导向板64,通过导向板64能够起到引导混合后的臭氧水从出水孔54甩出。如图6所示,叶轮8的中部设置有过水孔81,叶轮8高度转动在中心产生旋涡吸力,在外侧产生离心力,叶轮8在高速转动过程中,混合后的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臭氧和水混合生成臭氧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底座、压板、扩散板、盖板、电机和叶轮;所述壳体为开口向下设置的薄壳结构,所述底座设置在壳体的下端开口处且该底座的中部开设有中心环孔,所述压板设置在底座的下方并封盖底座的中心环孔,所述壳体、底座和压板配合形成容水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容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扩散板横置于底座的中心环孔内,该扩散板的板面上密布有扩散孔;所述扩散板与压板之间形成扩散腔,所述压板上设置有与扩散腔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盖板为罩体结构并设置在底座上将中心环孔罩设,该盖板与扩散板之间形成混合腔;其中,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入水口,其周侧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的上端,该电机的驱动轴竖直穿过壳体、盖板顶部的入水口并伸入混合腔内,所述叶轮固定安装在驱动轴的端部并位于混合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5 CN 20192012996781.一种用于臭氧和水混合生成臭氧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底座、压板、扩散板、盖板、电机和叶轮;所述壳体为开口向下设置的薄壳结构,所述底座设置在壳体的下端开口处且该底座的中部开设有中心环孔,所述压板设置在底座的下方并封盖底座的中心环孔,所述壳体、底座和压板配合形成容水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容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扩散板横置于底座的中心环孔内,该扩散板的板面上密布有扩散孔;所述扩散板与压板之间形成扩散腔,所述压板上设置有与扩散腔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盖板为罩体结构并设置在底座上将中心环孔罩设,该盖板与扩散板之间形成混合腔;其中,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入水口,其周侧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的上端,该电机的驱动轴竖直穿过壳体、盖板顶部的入水口并伸入混合腔内,所述叶轮固定安装在驱动轴的端部并位于混合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臭氧和水混合生成臭氧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该隔板位于混合腔内并将混合腔分隔为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该隔板的中部开设有与入水口相对应的出入口且对应出入口的外侧设置有排水孔,所述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秀友,沈选举,张能,鲁建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优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