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肩背包,包括背包本体、第一背带、弹性件和上遮盖部,上遮盖部与背包本体背面的上部连接,并形成向上的第一开口;上遮盖部与背包本体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背包本体,另一端与伸入上遮盖部内的第一背带固接。该双肩背包采用弹性件以在动作步态下间歇舒缓使用者承重部的肌肉疲劳,并且能够减少弹性件与使用者衣物的摩擦,保证弹性件的正常使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且不易对使用者衣物造成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肩背包
本技术涉及双肩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肩背包。
技术介绍
多数的双肩背包仅设有普通背带,该双肩包的重量压力长时间施加于人体肩部和背部等承重部,容易造成人体的不适,使用体验感较差。少数设有弹性件背带的双肩背包,即在背带的其中一段采用弹性件,以在动作步态下利用弹性件的回弹特性,使得弹性件能够带动背带间歇地离开人体承重部,进而使得人体肩部和背部的肌肉能够得到舒缓,减轻因长时间受压所产生的劳累感。现有的弹性件多采用弹性织带。然而,该双肩背包所设的弹性件在使用过程中会与使用者的衣物直接接触;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双肩背包上的弹性件会由于频繁的回弹运动与使用者的衣物产生大量的摩擦,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使用者衣物和弹性件的磨损,无法保证弹性件后续的正常使用。进一步地,外露的弹性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物品的阻碍,常有卡顿的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双肩背包,该双肩背包采用弹性件以在动作步态下间歇减轻背包对使用者身体承重部的压力,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并且能够减少弹性件与使用者衣物的摩擦,以保证弹性件的正常使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肩背包,包括背包本体、第一背带、弹性件和上遮盖部,所述上遮盖部与背包本体背面的上部连接,并形成向上的第一开口;所述上遮盖部与背包本体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背包本体,另一端与伸入上遮盖部内的第一背带固接。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背带和下遮盖部,所述下遮盖部与背包本体背面的下部连接,并形成相对于背包本体的轴线向外的第二开口;所述下遮盖部与背包本体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背包本体,另一端与伸入下遮盖部内的第二背带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背带的另一端与第一背带固接。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背带和侧遮盖部,所述侧遮盖部与背包本体侧面的下部连接,并形成向后的第二开口;所述侧遮盖部与背包本体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背包本体,另一端与伸入侧遮盖部内的第二背带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背带的另一端与第一背带连接。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背带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口袋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密封侧固接于背包本体背面下部的侧缝处,所述连接部的敞口侧设有斜向上的第二开口;所述连接部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连接部内,另一端与伸入连接部内的第二背带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背带的另一端与第一背带连接。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高密度橡筋弹力带。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1、该双肩背包通过设置与第一背带连接的弹性件,利用其上下垂直方向上的弹性形变以在动作步态下使得第一背带能够间歇离开使用者的肩部,有效分散背包负重时肩部的受力点,缓解使用者长时间受压的肌肉疲劳。且将弹性件设于上遮盖部和背包本体之间,即该上遮盖部用于遮盖上部的弹性件及其与第一背带的连接处,避免了弹性件与使用者衣物的直接接触,延长弹性件的使用寿命,且不容易对使用者的衣物造成磨损;进一步地,上遮盖部的设置避免外界物品卡入而造成弹性件的故障,以保证该弹性件能够顺畅地正常使用。2、该下遮盖部与背包本体背面的下部连接,第二连接带通过向外的第二开口伸入下遮盖部内以与其内的弹性件固接,即下遮盖部能够遮盖下部的弹性件及第二背带的连接处,同样是为了隔离弹性件与使用者衣物的直接接触。通过与第二背带连接的弹性件,利用其前后方向上的弹性形变以在动作步态下使得背包本体能够间歇离开使用者背部的肌肉,以减轻使用者长时间受压的背部肌肉。进一步地,通过分设于上部和下部的弹性件互相配合,以进一步平衡受力避免背包本体的左右摇摆,提升了使用体验感。3、该侧遮盖部同样用于隔离设有下部的弹性件与使用者衣物的直接接触,以保证弹性件的正常使用,同时减少了弹性件的磨损,延长了弹性件的使用寿命。4、该连接部为口袋结构,其密封侧固接于背包本体下部的侧缝处,其敞口侧设有斜向上的第二开口,用于供第二背带伸入连接部内以与其内的弹性件固接。该连接部同样用于隔离下部的弹性件与使用者衣物的直接接触。该连接部能够作为独立单位缝制于背包本体,易于安装和拆卸。5、本案所采用的弹性件为高密度橡筋弹力带,拉伸回弹的效果较好,耐用不易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背包本体1,第一背带111、第二背带112,上遮盖部121、下遮盖部122、侧遮盖部123、连接部124,第一开口131、第二开口132,弹性件14,梯扣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参见图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双肩背包,该双肩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第一背带111、第二背带112、上遮盖部121、弹性件14和梯扣15。在本实施例一中,上遮盖部121与背包本体1背面的上部连接,并在背包本体1背面上部的左右两肩处对称形成向上的第一开口131。上遮盖部121与背包本体1之间左右对称各设有一个弹性件14,两个弹性件14的一端均固接于背包本体1,另一端朝向对应的第一开口131并与伸入上遮盖部121内的第一背带111固接。具体地,如图1所示,两个弹性件14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背带111的一端固接,第一背带111的另一端通过梯扣15与第二背带112的一端固接,第二背带112的另一端固接于背包本体1。上遮盖部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肩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本体、第一背带、弹性件和上遮盖部,所述上遮盖部与背包本体背面的上部连接,并形成向上的第一开口;所述上遮盖部与背包本体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背包本体,另一端与伸入上遮盖部内的第一背带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肩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本体、第一背带、弹性件和上遮盖部,所述上遮盖部与背包本体背面的上部连接,并形成向上的第一开口;所述上遮盖部与背包本体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背包本体,另一端与伸入上遮盖部内的第一背带固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肩背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背带和下遮盖部,所述下遮盖部与背包本体背面的下部连接,并形成相对于背包本体的轴线向外的第二开口;所述下遮盖部与背包本体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背包本体,另一端与伸入下遮盖部内的第二背带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背带的另一端与第一背带固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肩背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背带和侧遮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晓旭,宋永剑,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