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国清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贝母种植的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283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贝母种植的培育装置,包括育苗棚体,所述育苗棚体包括立架、顶棚及覆膜,还包括种植装置,所述立架上安装有多根撑杆,部分撑杆相互之间在空间中呈层叠关系或全部撑杆相互之间在空间中呈层叠关系,各撑杆上均固定有种植装置,所述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盘及安装在种植盘底部的转轴,所述种植盘通过转轴安装于支撑杆上,且种植盘可绕转轴转动;所述种植盘上还设置有多个种植孔,所述种植孔为贯通种植盘上、下端,且上端孔径大于下端孔径的通孔;所述立架上还设置有多个爬梯,爬梯沿着高度方向分布。本培育装置用于培育贝母幼苗,用于实现:通过移栽的方式,提高贝母种子的利用率,以降低贝母种植成本和提高贝母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贝母种植的培育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作物培育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贝母种植的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可供药用。贝母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记载:"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贝母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为我国地方名贵的药材之一。目前,贝母市场需求量逐年加大,但野生资源越来越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种植贝母是获得药材贝母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如川贝母,为尽可能模拟自然环境生长,川贝母一般种植在高原,然而高原环境恶劣,而川贝母幼苗非常娇嫩,这就使得川贝母幼苗在生长初期或幼苗期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如雨、雪、风、杂草等的伤害,不仅增加了种植成本,同时也大大限制了川贝母种植产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贝母在幼苗期由于容易受到伤害,这样不仅增加了种植户的种植成本,同时限制了贝母产量提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贝母种植的培育装置。本培育装置用于培育贝母幼苗,用于实现:通过移栽的方式,提高贝母种子的利用率,以降低贝母种植成本和提高贝母产量。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贝母种植的培育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贝母种植的培育装置,包括育苗棚体,所述育苗棚体包括立架(1)、安装在立架(1)顶部的顶棚(8)及铺设在顶棚(8)上的覆膜(2),还包括位于育苗棚体内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1)上安装有多根撑杆(10),部分撑杆(10)相互之间在空间中呈层叠关系或全部撑杆(10)相互之间在空间中呈层叠关系,各撑杆(10)上均固定有种植装置,所述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盘(3)及安装在种植盘(3)底部的转轴(11),所述种植盘(3)通过转轴(11)安装于支撑杆(10)上,且种植盘(3)可绕转轴(11)转动;所述种植盘(3)上还设置有多个种植孔(13),所述种植孔(13)为贯通种植盘(3)上、下端,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贝母种植的培育装置,包括育苗棚体,所述育苗棚体包括立架(1)、安装在立架(1)顶部的顶棚(8)及铺设在顶棚(8)上的覆膜(2),还包括位于育苗棚体内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1)上安装有多根撑杆(10),部分撑杆(10)相互之间在空间中呈层叠关系或全部撑杆(10)相互之间在空间中呈层叠关系,各撑杆(10)上均固定有种植装置,所述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盘(3)及安装在种植盘(3)底部的转轴(11),所述种植盘(3)通过转轴(11)安装于支撑杆(10)上,且种植盘(3)可绕转轴(11)转动;所述种植盘(3)上还设置有多个种植孔(13),所述种植孔(13)为贯通种植盘(3)上、下端,且上端孔径大于下端孔径的通孔;所述立架(1)上还设置有多个爬梯(4),爬梯(4)沿着高度方向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贝母种植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1)或撑杆(10)上还设置有多个拉手(5),所述拉手用于实现:在本培育装置的使用者站立于任意爬梯(4)上时,本培育装置上均具有至少一个拉手(5)可供使用者握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贝母种植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立架(1)下端的底板(17),所述底板(17)上还设置有多个锚孔,还包括多根锚地钉(16),各锚地钉均呈L形,所述底板(17)通过锚地钉(16)与大地锚接,所述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杨国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