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包括一太阳能转换模块、储能模块及第一供热模块,其中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由透光光伏组件组成,并形成所述生态温室的顶部,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连接,用以将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进行储存,而所述第一供热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以将所述储能模块储存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其中所述第一供热模块设置于所述生态温室内,如此在外部温度较低时,可利用第一供热模块将电能转换为热能,有效的保持生态温室内合适温度。
Plateau solar energy ecological greenhous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
本技术实施方式涉及能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对极端环境,进行生态研究,克服当地恶劣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的研究一直是国家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极端地区的生态实验,进而积累大量应对恶劣环境和天气变化的实操经验,对日后可能出现的气候突变有重大意义。而国家对恶劣地区的生态实验投入也非常巨大,如西藏那曲地区克服环境种植成活树木的奖励一度达到十万人民币。青藏高原地区纬度与长江领域接近,是典型的日照充足,积温不够,自然修复能力差,环境恶劣的外来动植物禁区,为了克服当地的恶劣环境,当地曾经尝试利用大棚、暖房等方式来使当地和外来作物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然而此种方式没有脱离传统,受天气影响严重,并且由于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夜间不能很有效的保持温室大棚内合适温度,且普通的大棚只能遮挡光线,不能对光线进行有效利用,而普通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大棚则会将光线全部遮挡,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灯光的过程中能量损失过大,冬天仍然需要外部供电,自持能力差。因此,实有必有设计一种既能够对高原太阳光资源充分利用,又能克服天气影响并且解决夜间不能很有效的保持温室大棚内合适温度的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以解决高原地区现有的温室大棚夜间不能很有效的保持温室大棚内合适温度以及不能使高原太阳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与一生态温室配合使用,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包括一太阳能转换模块、储能模块及第一供热模块,其中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由透光光伏组件组成,并形成所述生态温室的顶部,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连接,用以将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进行储存,而所述第一供热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以将所述储能模块储存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其中所述第一供热模块设置于所述生态温室内。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通过采用透光光伏组件形成所述生态温室的顶部,并且在所述生态温室内设置第一供热模块,如此在有阳光时,既不影响所述生态温室的采光,而且还要以利用透光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到储能模块,如此在外部温度较低时,可利用第一供热模块将电能转换为热能,有效的保持生态温室内合适温度,如此可以充分利用高原太阳光资源,并且还可以解决夜间不能很有效的保持生态温室内合适温度的问题。另外,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还包括一沼气池,该沼气池设于所述生态温室内,用以处理生活垃圾及作物秸秆,所产生的沼气用于日常生活,而产生的废气则由生态温室内的植物吸收。另外,所述沼气池内设有第二供热模块,该第二供热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以分别将所述储能模块储存的电能转换为热能,用以加热沼气池以加速发酵。另外,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还包括一照明模块,该照明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以分别将所述储能模块储存的电能转换为光能,用以提供所述生态温室照明或生活照明。另外,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还包括一温度侦测元件,设于生态温室内,用以侦测生态温室内的温度。另外,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还包括一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与太阳能转换模块、储能模块与第一供热模块及温度侦测元件连接,当温度侦测元件侦测生态温室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触发所述切换模块进行切换,令第一供热模块与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或储能模块连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有效的保持生态温室内合适温度。另外,所述储能模块为充电电池模组,包括充电电池及充放电控制电路,用以将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储存。另外,所述充电电池为锂电池。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方式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的功能模块的组成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的功能模块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图1为功能模块的组成示意图。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与一生态温室配合使用,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包括一太阳能转换模块、储能模块及第一供热模块,其中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由透光光伏组件组成,并形成所述生态温室的顶部,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连接,用以将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进行储存,而所述第一供热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以将所述储能模块储存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其中所述第一供热模块设置于所述生态温室内。本专利采用的生态大棚,主要根据高原日照充足,辐射强烈的环境,由透光的光伏组件吸遮挡并吸收掉一部分太阳能辐射,避免过高的辐射晒伤植物,同时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大棚内温度达到植物生长要求的时候,将电能输出到外界产生经济效益,在冬天大棚温度过低的时候,光伏组件发电为大棚内提高温度(此处需要指出的是,光伏组件采用CIGS薄膜太阳能,一般包括上玻、下玻和中间的发电薄膜,其厚度要比普通塑料大棚厚很多,保温效果好,冬天青藏高原主要在于风大散热太快,光伏组件虽然遮挡了部分阳光,但是温室保温效果反而比薄膜大棚好很多。)。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的透光光伏组件采用CIGS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板,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根据需要在制作的时候做成部分透光结构,从而形成想要的透光形状和透光面积,并且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还包括一沼气池,该沼气池设于所述生态温室内,用以处理生活垃圾及作物秸秆,所产生的沼气用于日常生活,而沼气池产生的如二氧化碳则由生态温室内的植物吸收。并且所述沼气池内还设有第二供热模块,该第二供热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以将所述储能模块储存的电能转换为热能,用以加热沼气池以加速发酵。上述第一供热模块可为翅片电热管,而第二供热模块可为法兰电热管。上述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甲烷),也可以在冬天供暖不足的时候在温室内燃烧,提高温室温度,释放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足够的二氧化碳。本专利通过光伏电池和沼气池最大程度截留太阳能量,通过将多余的辐射转换为电能、生物能和热能,满足本专利产品在恶劣的冬天的自持能力,无需外接能源供给即可实现满足大棚内生长或越冬温度,即使达不到大棚植物生长作用,也可以满足大棚植物越冬需要,避免出现那曲地区的春天栽树,冬天死的情况。另外,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还包括一照明模块(如LED灯及相应的驱动电路),该照明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以分别将所述储能模块储存的电能转换为光能,用以提供所述生态温室照明或生活照明。储能模块为充电电池模组,包括充电电池(如锂电池)及充放电控制电路,用以将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储存。至于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包括一太阳能转换模块、储能模块及第一供热模块,其中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由透光光伏组件组成,并形成所述生态温室的顶部,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连接,用以将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进行储存,而所述第一供热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以将所述储能模块储存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其中所述第一供热模块设置于所述生态温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包括一太阳能转换模块、储能模块及第一供热模块,其中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由透光光伏组件组成,并形成所述生态温室的顶部,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连接,用以将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进行储存,而所述第一供热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以将所述储能模块储存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其中所述第一供热模块设置于所述生态温室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还包括一沼气池,该沼气池设于所述生态温室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气池内设有第二供热模块,该第二供热模块与所述储能模块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太阳能生态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