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搬运用带,其在搬运物的非附着性方面优异,并且可在抑制刚性的同时抑制包覆层的剥离。此搬运用带是以帆布为芯体的搬运用带,包括:第一橡胶层,层叠在帆布的一个面上,以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为主成分;以及包覆层,层叠在第一橡胶层的与帆布相反侧的面上,以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为主成分,并且包覆层在与第一橡胶层的接着面上具有表面修饰基。作为包覆层的平均厚度,优选50μm以下。作为表面修饰基,优选羟基、羰基、羧基、氨基、酰胺基或它们的组合。还包括层叠在帆布的与第一橡胶层相反侧的面上的第二橡胶层,第二橡胶层宜以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为主成分。
Conveyor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搬运用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搬运用带。
技术介绍
搬运用带广泛用于搬运嗜好品等的原料、中间制品、制品等,通常包括包含树脂层及帆布层的层叠体。作为所述树脂层的材料,一般使用强度及耐磨损性优异的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在此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制的搬运用带中,若搬运面包面团、点心面团、米饭等水分多、具有粘着性的搬运物,则存在包含树脂层的搬运用带的表面被污染或改性这样的不良情况。因此,之前例如公开了一种通过包覆聚四氟乙烯树脂(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作为氟树脂层而提高了搬运物的非附着性的搬运带(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13-28059号公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280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形成有包含PTFE的包膜的搬运用带由于膜厚的影响而刚性变高,在向折返部分中使用的滑轮(pulley)直径小的带式输送机等的应用方面不理想。而且,带式输送机的滑轮直径越小,搬运用带的弯曲产生的应力越有变大的倾向,而容易发生搬运用带最表面的包覆层的剥离。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以上那样的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搬运物的非附着性方面优异,并且可在抑制刚性的同时抑制包覆层的剥离的搬运用带。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成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搬运用带,其以帆布为芯体,并且包括:第一橡胶层,层叠在所述帆布的一个面上,以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为主成分;以及包覆层,层叠在所述第一橡胶层的与所述帆布相反侧的面上,以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为主成分,并且所述包覆层在与所述第一橡胶层的接着面上具有表面修饰基。所述搬运用带在最外层包括以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为主成分的包覆层,所以在搬运物的非附着性方面优异。由于以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为主成分的第一橡胶层层叠在帆布的一个面上,所以与层叠在所述第一橡胶层的与所述帆布相反侧的面上的以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为主成分的包覆层的接着性提高。而且,所述第一橡胶层通过以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为主成分,耐湿热性提高。进而,由于所述包覆层在与所述第一橡胶层的接着面上具有表面修饰基,所以可提高所述包覆层与第一橡胶层的密接性。此处,“主成分”是指含量最多的成分,通常是指50质量%以上、优选70质量%以上、更优选90质量%以上的成分。作为所述包覆层的平均厚度,优选50μm以下。通过使所述包覆层的平均厚度为50μm以下,可抑制搬运用带的刚性。作为所述表面修饰基,优选羟基、羰基、羧基、氨基、酰胺基或它们的组合。通过使所述表面修饰基为这些基中的任一者,可进一步提高所述包覆层与第一橡胶层的密接性。优选:还包括层叠在所述帆布的与所述第一橡胶层相反侧的面上的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二橡胶层以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为主成分。通过使所述搬运用带包括所述第二橡胶层,可在抑制刚性的同时抑制搬运用带的翘曲。所述帆布包括在长边方向上配置的经纱及与所述经纱交叉的纬纱,作为所述纬纱的粗细,优选1780dtex以上且2890dtex以下。通过使所述帆布的纬纱的粗细在所述范围内,可抑制搬运用带的翘曲。此处,“搬运用带”是不仅包括有端状,也包括无端状的带的概念。“外侧的面”是指搬运面,无端状的搬运用带的情况下是指成为外侧的面。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搬运用带在搬运物的非附着性方面优异,并且可在抑制刚性的同时抑制包覆层的剥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搬运用带的、在沿着长边方向的面上切断的示意性纵剖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搬运物的非附着性的评价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搬运用带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搬运用带]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搬运用带1的示意性剖视图。所述搬运用带1以帆布5为芯体。所述搬运用带1包括帆布5、层叠在帆布5的一个面上的第一橡胶层4、及层叠在第一橡胶层4的与帆布5相反侧的面上的包覆层2。在所述搬运用带1中,包覆层2成为最外层。而且,第二橡胶层6层叠在帆布5的与第一橡胶层4相反侧的面上。搬运用带1以使包覆层2成为外侧的方式,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与滑轮联动地旋转。因此,包覆层2的外侧的面成为搬运面。(帆布)搬运用带1以帆布5为芯体。帆布5保持施加至搬运用带1的张力,并对搬运用带1赋予机械性强度。图1中,帆布5是包括在X方向所示的长边方向上配置的经纱10及与此经纱交叉的纬纱11的织物。关于构成经纱10及纬纱11的纱线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聚酯线、尼龙线、棉纱、人造丝等。作为构成帆布5的纱线,从强度及柔软性优异、尺寸稳定性也良好、燃烧时不产生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的方面出发,优选聚酯线。而且,关于帆布5的织构并无特别限定。作为所述纬纱11的粗细的下限,优选1500dtex,更优选1780dtex。通过使所述粗细的下限在所述范围内,可抑制搬运用带1的翘曲。另一方面,作为所述纬纱11的粗细的上限,优选3000dtex,更优选2890dtex。通过使所述粗细的上限在所述范围内,可抑制搬运用带1的刚性。作为经纱10的粗细的下限,优选280dtex,更优选560dtex。通过使所述粗细的下限在所述范围内,可提高搬运用带1的强度。另一方面,作为经纱10的粗细的上限,优选2200dtex,更优选1100dtex。通过使所述粗细的上限在所述范围内,可抑制搬运用带1的刚性。为了提高与第一橡胶层4的接着性,也可以对帆布5实施例如含浸氨基甲酸酯树脂接着剂溶液的底涂(primer)处理。作为帆布5的平均厚度的下限,优选0.1mm,更优选0.3mm。作为所述平均厚度的上限,优选1mm,更优选0.8mm。通过使帆布5的平均厚度在所述范围内,可抑制搬运用带1的刚性。(第一橡胶层)第一橡胶层4以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为主成分。通过以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为主成分,可提高搬运用带1的耐湿热性、耐化学品性、机械物性等。而且,与层叠在第一橡胶层4的一个面上的包覆层的接着性提高。第一橡胶层4除了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以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醚系聚氨基甲酸酯、己内酯系聚氨基甲酸酯等其他树脂。而且,第一橡胶层4也可以含有添加到带用的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中的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水解防止剂、抗菌剂、防霉剂等公知的添加剂。作为所述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可使用公知者。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典型而言可列举使异氰酸酯化合物及聚碳酸酯二醇化合物反应的方法。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亚苯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1,5-naphthalenediisocyanate,NDI)、甲苯二异氰酸酯(tolylenediisocyanate,TDI)、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MDI)、4,4'-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4,4'-tolidinediisocyanate,TODI)、4,4'-二苯基醚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xylylenediisocyanate,XDI)、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tetramethylxylylenediisocyanate,TMXDI)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环戊烷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搬运用带,以帆布为芯体,包括:第一橡胶层,层叠在所述帆布的一个面上,以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为主成分;以及包覆层,层叠在所述第一橡胶层的与所述帆布相反侧的面上,以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为主成分,并且所述包覆层在与所述第一橡胶层的接着面上具有表面修饰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17 JP 2017-053693;2017.06.23 JP 2017-123271.一种搬运用带,以帆布为芯体,包括:第一橡胶层,层叠在所述帆布的一个面上,以聚碳酸酯系聚氨基甲酸酯为主成分;以及包覆层,层叠在所述第一橡胶层的与所述帆布相反侧的面上,以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为主成分,并且所述包覆层在与所述第一橡胶层的接着面上具有表面修饰基。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原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