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管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08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率管驱动电路。功率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NPN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一N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二电阻、第八PMOS管、第二NMOS管、第九PMOS管、第三NMOS管、第十PMOS管、第四NMOS管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电压为低电平而不导通,这样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为低电平、负输入端为高电平,输出端为低电平,控制整个芯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二电阻起到增大迟滞电压的作用,防止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来回振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管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到功率管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功率管的驱动需要根据驱动的功率大小进行调节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是根据功率管相连的采用信号进行调节。功率管驱动的电路设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驱动电流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功率管驱动电路。功率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NPN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一N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二电阻、第八PMOS管、第二NMOS管、第九PMOS管、第三NMOS管、第十PMOS管、第四NMOS管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和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十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漏极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极,源极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漏极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源极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源极接地;所述第六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源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九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漏极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八PMOS管的源极,源极接所述第六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极,另一端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八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八PMOS管的栅极接输入端SD,漏极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源极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七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漏极接所述第八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源极接地;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八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漏极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源极接地;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漏极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源极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九PMO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负输入端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输出端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PMOS管构成偏置电流产生电路;所述第二PMOS管和所述第一NPN管建立由所述第一NPN管的BE结电压的参考电压,也即是0.7V;当输入端SD大于参考电压0.7V时,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电压为低电平而不导通,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电压为高电平而导通,这样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为高电平、负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为高电平,控制整个芯片处于关闭状态;当输入端SD小于参考电压0.7V时,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电压为高电平而导通,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电压为低电平而不导通,这样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为低电平、负输入端为高电平,输出端为低电平,控制整个芯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二电阻起到增大迟滞电压的作用,防止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来回振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功率管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一步说明。功率管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电阻101、第一PMOS管102、第二PMOS管103、第一NPN管104、第三PMOS管105、第四PMOS管106、第五PMOS管107、第一NMOS管108、第六PMOS管109、第七PMOS管110、第二电阻111、第八PMOS管112、第二NMOS管113、第九PMOS管114、第三NMOS管115、第十PMOS管116、第四NMOS管117和第一比较器118:所述第一电阻101的一端接所述第一PMOS管102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103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105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109和所述第九PMOS管114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116的栅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PMOS管102的栅极和漏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一电阻10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PMOS管103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105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109和所述第九PMOS管114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116的栅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二PMOS管103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10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102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105的栅极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功率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NPN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一N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二电阻、第八PMOS管、第二NMOS管、第九PMOS管、第三NMOS管、第十PMOS管、第四NMOS管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和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十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漏极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极,源极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漏极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源极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源极接地;所述第六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源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九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漏极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八PMOS管的源极,源极接所述第六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极,另一端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八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八PMOS管的栅极接输入端SD,漏极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源极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七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漏极接所述第八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源极接地;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八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漏极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源极接地;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漏极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源极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九PMO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负输入端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输出端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

【技术特征摘要】
1.功率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NPN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一N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二电阻、第八PMOS管、第二NMOS管、第九PMOS管、第三NMOS管、第十PMOS管、第四NMOS管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和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管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的栅极,漏极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CC;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十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漏极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极,源极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和集电极,漏极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源极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接在一起再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源极接地;所述第六PMOS管的栅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九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十PMOS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坤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宽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