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6636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镜头模块,包括镜头单元以及光转折单元。该镜头单元包括镜筒以及至少一透镜,该透镜构成光轴,而该镜筒包括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相邻该光转折单元。该光转折单元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反射面。其中,一光束经由该反射面改变路径后,向该光轴的方向通过该镜头单元。其中,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交点到该透镜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交点到该第一端部的距离为第二距离,该反射面的法线与该光轴夹有第一角度,而该镜头模块满足以下条件:0.8<tan(α)×A'/B'<1;其中,α为该第一角度,A’为该第一距离,B’为该第二距离。

Lens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模块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镜头模块,特别是指一种潜望式镜头模块。
技术介绍
现有的镜头模块在操作时,其内的镜头单元因为结构上的关系,与其他光学组件之间的空间常常太小,导致该镜头单元或其他光学组件的可动范围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光学防手震(OpticalImageStabilization)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镜头模块,该镜头模块包括镜头单元以及光转折单元,该镜头单元包括镜筒以及透镜,且其藉由改变该镜筒的外型使该透镜凸出于该镜筒,以增加该镜头单元与该光转折单元之间的空间,进而扩大该镜头单元或该光转折单元的可动范围。本专利技术镜头模块的其中一实施例包括:镜头单元,包括镜筒以及至少一透镜,该透镜构成光轴,而该镜筒包括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相邻该光转折单元;以及光转折单元,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反射面;其中,光束由第一方向经由该反射面改变路径后,向该光轴的方向通过该镜头单元;其中,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交点到该透镜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交点到该镜筒的第一端部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该反射面的法线与该光轴夹有第一角度,而该镜头模块满足以下条件:0.8<tan(α)×A'/B'<1;其中,α为该第一角度,A’为该第一距离,B’为该第二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该第一角度α范围为42~48度,该镜筒模块满足以下条件:0.8<A'/B'<1;其中,A’为该第一距离,B’为该第二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一体成型或者为可分离,该第二端部为该镜筒最远离该光转折单元且相对该第一端部的另一端部,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交点到该第二端部的末端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三距离,该镜筒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高度,该镜筒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其中,H为该镜筒的高度,C’为该第三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该本体更包括朝向该镜头单元的第一面,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透镜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一长度,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镜筒的第一端部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二长度,该第二端部为该镜筒最远离该光转折单元且相对该第一端部的另一端部,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第二端部的末端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三长度,该镜筒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高度,该本体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长度,该镜筒模块满足以下条件:0.4<tan(α)×A/B<0.8;5<H/G×C<11;其中,α为该第一角度,A为该第一长度,B为该第二长度,C为该第三长度,H为该镜筒的高度,G为该本体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该本体更包括一朝向该镜头单元的第一面,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透镜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一长度,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镜筒的第一端部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二长度,该第二端部为该镜筒最远离该光转折单元且相对该第一端部的另一端部,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第二端部的末端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三长度,该镜筒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高度,该本体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长度,该镜筒模块满足以下条件:0.4<tan(α)×A/B<0.8;0.6<A/B<0.7;其中,α为该第一角度,A为该第一长度,B为该第二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该光转折单元更包括第一透镜,该本体更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而该第一透镜设置于该第一面或该第二面,并用以汇聚该光束,该第一透镜与该本体系一体成型或者为可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该光转折单元更包括第二透镜,而该第二透镜设置于未设置该第一透镜的该第一面或该第二面,并用以汇聚该光束,该第二透镜与该本体一体成型或者为可分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镜头模块,包括:镜头单元,包括镜筒以及至少一透镜,该透镜构成光轴,而该镜筒包括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相邻该光转折单元;以及光转折单元,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反射面;其中,光束由第一方向经由该反射面改变路径后,向该光轴的方向通过该镜头单元;该第二端部为该镜筒最远离该光转折单元且相对该第一端部的另一端部,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交点到该第二端部的末端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三距离,该镜筒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高度,该本体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长度,该反射面的法线与该光轴夹有第一角度,而该镜头模块还满足以下条件:其中,H为该镜筒的高度,C’为该第三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该第一角度α范围为42~48度,该本体更包括朝向该镜头单元的第一面,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透镜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一长度,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镜筒的第一端部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二长度,该第二端部为该镜筒最远离该光转折单元且相对该第一端部的另一端部,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第二端部的末端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三长度,该镜筒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高度,该本体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长度,该镜筒模块满足以下条件:0.4<tan(α)×A/B<0.8;5<H/G×C<11;0.6<A/B<0.7;其中,α为该第一角度,A为该第一长度,B为该第二长度,C为该第三长度,H为该镜筒的高度,G为该本体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该光转折单元更包括第一透镜,该本体更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而该第一透镜设置于该第一面或该第二面,并用以汇聚该光束,该第一透镜与该本体一体成型或者为可分离。实施本专利技术的镜头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改进了用来承载透镜的镜筒的结构,以增加镜头单元或光转折单元的可动范围,来强化其光学防手震的效果。藉此,镜头模块还得以在不影响光学效能的情况下,达成厚度缩减的功效。附图说明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镜头模块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镜头模块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的镜头模块的剖面图。图4为图1中的镜头模块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镜头模块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镜头模块100包括镜头单元10以及光转折单元20。其中,物体(未绘示)所发出的光束(未绘示)入射光转折单元20后被改变行进方向,以通过镜头单元10,并可成像于感光组件(未绘示)。以下详细说明这些组件的组装:如图1所示,镜头单元10包括至少一透镜12以及镜筒14,镜筒14具有第一端部141以及第二端部143,第一端部141为镜筒14最靠近且朝向光转折单元20的一端部,并与最靠近光转折单元20的透镜12相互接触,第二端部143为镜筒14最远离光转折单元20且相对第一端部141的另一端部,其中,第一端部141与第二端部143一体成型。透镜12被镜筒14所承载,并构成光轴L,光轴L延伸并通过光转折单元20。光转折单元20包括本体22以及安装座24,其中,本体22为棱镜,本体22设置于安装座2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部141与第二端部143亦可为分离的两个部件,并各自承载至少一透镜,再藉由各种可能的组装方式相连结。请同时参阅图2、3、4、5,本体22具有第一面221、反射面223以及第二面225,第一面221朝向镜头单元10,如图3所示,从本体22的第一面221沿着平行于光轴L的方向到透镜12的距离为第一长度A,从本体22的第一面221沿着平行于光轴L的方向到镜筒14的第一端部141的距离为第二长度B,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单元,包括镜筒以及至少一透镜,该透镜构成光轴,而该镜筒包括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相邻该光转折单元;以及光转折单元,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反射面;其中,光束由第一方向经由该反射面改变路径后,向该光轴的方向通过该镜头单元;其中,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交点到该透镜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交点到该镜筒的第一端部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该反射面的法线与该光轴夹有第一角度,而该镜头模块满足以下条件:0.8<tan(α)×A'/B'<1;其中,α为该第一角度,A’为该第一距离,B’为该第二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单元,包括镜筒以及至少一透镜,该透镜构成光轴,而该镜筒包括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相邻该光转折单元;以及光转折单元,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反射面;其中,光束由第一方向经由该反射面改变路径后,向该光轴的方向通过该镜头单元;其中,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交点到该透镜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交点到该镜筒的第一端部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该反射面的法线与该光轴夹有第一角度,而该镜头模块满足以下条件:0.8<tan(α)×A'/B'<1;其中,α为该第一角度,A’为该第一距离,B’为该第二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角度α范围为42~48度,该镜筒模块满足以下条件:0.8<A'/B'<1;其中,A’为该第一距离,B’为该第二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一体成型或者为可分离,该第二端部为该镜筒最远离该光转折单元且相对该第一端部的另一端部,该反射面与该光轴的交点到该第二端部的末端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三距离,该镜筒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高度,该镜筒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其中,H为该镜筒的高度,C’为该第三距离。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更包括朝向该镜头单元的第一面,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透镜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一长度,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镜筒的第一端部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二长度,该第二端部为该镜筒最远离该光转折单元且相对该第一端部的另一端部,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第二端部的末端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三长度,该镜筒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高度,该本体沿着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长度,该镜筒模块满足以下条件:0.4<tan(α)×A/B<0.8;5<H/G×C<11;其中,α为该第一角度,A为该第一长度,B为该第二长度,C为该第三长度,H为该镜筒的高度,G为该本体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更包括一朝向该镜头单元的第一面,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透镜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一长度,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镜筒的第一端部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二长度,该第二端部为该镜筒最远离该光转折单元且相对该第一端部的另一端部,该本体的第一面到该第二端部的末端于该光轴上的距离为第三长度,该镜筒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具有一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铭伟
申请(专利权)人: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