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6473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置油气分离器,包含分离筒体、冷媒输出接头、混合液输入口、过滤网、输油接头等,中空式圆柱形体的分离筒体顶部设冷媒输出接头,分离筒体的右上角设混合液输入口,分离筒体内设弯曲的过滤网,过滤网的周边与分离筒体的筒内壁连接后构成与混合液输入口连通的原液过滤仓,液过滤仓的下端为滤液周转仓,液过滤仓的左端为滤后出液仓,滤后出液仓与滤液周转仓有通道连通,滤液周转仓的右侧面偏下端位置设输油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把含有润滑油的冷媒用过滤网进行油气分离后,冷媒从上端输出后续应用,滤出的润滑油从下端的输油接头送出至压缩机等设备提供润滑,解决了冷媒的润滑油过滤,也避免了压缩机等设备的润滑油的减少。

External oil gas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置油气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器
,尤其是一种外置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工业用的制冷装置运行时会产生热量,特别是制冷压缩机持续运行会持续温升,会直接产生压缩机制冷效率下降,甚至可能使压缩机发生故障,大大影响生产运行,对压缩机冷却的冷媒主要是低温的液态冷媒送入需要散热的压缩机等部件,密度小蒸发点低的液态冷媒经过压缩机等制冷装置时吸热后升温并气化会同时带走部分润滑油,同时也产生了两个隐患:一、冷媒中含有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密度比冷媒大,粘度较高,或在输送管道中粘合连接,产生如血管中的血栓般对管道中冷媒的流动产生不小的干涉和阻碍,直接影响冷媒的流量和流动速度和顺畅度;二、冷媒在持续运行中,持续再走若干压缩机等制冷设备中的润滑油,使得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组件减少,会对压缩机等制冷设备的正常运行中的润滑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卡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置油气分离器,包含分离筒体、冷媒输出接头、混合液输入口、过滤网、输油接头等,中空式圆柱形体的分离筒体顶部设冷媒输出接头,分离筒体的右上角设混合液输入口,分离筒体内设弯曲的过滤网,过滤网的周边与分离筒体的筒内壁连接后构成与混合液输入口连通的原液过滤仓,液过滤仓的下端为滤液周转仓,液过滤仓的左端为滤后出液仓,滤后出液仓与滤液周转仓有通道连通,滤液周转仓的右侧面偏下端位置设输油接头,本专利技术把含有润滑油的冷媒用过滤网进行油气分离后,冷媒从上端输出后续应用,滤出的润滑油从下端的输油接头送出至压缩机等设备提供润滑,解决了冷媒的润滑油过滤,也避免了压缩机等设备的润滑油的减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外置油气分离器,包含分离筒体、冷媒输出接头、混合液输入口、过滤网、平衡阀、输油接头、管接头、视液镜、底盘,所述分离筒体为上下两端用半圆形端盖密封后组成的中空式圆柱形体,分离筒体的下端设底盘,分离筒体的顶部设开口向上的冷媒输出接头,所述冷媒输出接头与分离筒体的内腔连通,分离筒体的右上角设混合液输入口,分离筒体内设弯曲的过滤网,弯曲式的过滤网下面的平面过滤面上仰与水平有夹角A,平面过滤面的周边与分离筒体的筒内壁连接、外端设圆角向上连接立面过滤棉,所述平面过滤面的左右两侧和上端与分离筒体的筒壁连接,过滤网的周边与分离筒体的筒内壁连接后构成与混合液输入口连通的原液过滤仓,液过滤仓的下端为滤液周转仓,液过滤仓的左端为滤后出液仓,滤后出液仓与滤液周转仓有通道连通,滤液周转仓的右侧面偏下端位置设输油接头,所述输油接头上端位置设平衡阀,滤液周转仓的正面设若干高低位置不同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下端设若干视液镜。进一步设置,所述滤后出液仓上端大、下端通道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把含有润滑油的冷媒用过滤网进行油气分离后,冷媒从上端输出后续应用,滤出的润滑油从下端的输油接头送出至压缩机等设备提供润滑,解决了冷媒的润滑油过滤,也避免了压缩机等设备的润滑油的减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中:分离筒体1、原液过滤仓101、滤后出液仓102、滤液周转仓103、冷媒输出接头2、混合液输入口3、过滤网4、圆角401、立面过滤棉402、平面过滤面403、平衡阀5、输油接头6、管接头7、视液镜8、底盘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所示,外置油气分离器,包含分离筒体1、冷媒输出接头2、混合液输入口3、过滤网4、平衡阀5、输油接头6、管接头7、视液镜8、底盘9,所述分离筒体1为上下两端用半圆形端盖密封后组成的中空式圆柱形体,分离筒体1的下端设底盘9,便于分离器能在地面稳定的搁置,方便和便捷,分离筒体1的顶部设开口向上的冷媒输出接头2,所述冷媒输出接头2与分离筒体1的内腔连通,分离筒体1的右上角设混合液输入口3,分离筒体1内设弯曲的过滤网4,弯曲式的过滤网4下面的平面过滤面403上仰与水平有夹角A,利于润滑油能沿着平面过滤面403缓慢往下流动并最终下滴落下,平面过滤面403的周边与分离筒体1的筒内壁连接、外端设圆角401向上连接立面过滤棉402,所述平面过滤面403的左右两侧和上端与分离筒体1的筒壁连接,过滤网4的周边与分离筒体1的筒内壁连接后构成与混合液输入口3连通的原液过滤仓101,液过滤仓101的下端为滤液周转仓103,液过滤仓101的左端为滤后出液仓102,滤后出液仓102与滤液周转仓103有通道连通,滤液周转仓103的右侧面偏下端位置设输油接头6,所述输油接头6上端位置设平衡阀5,利于保持分离筒体1内的气压平衡,滤液周转仓103的正面设若干高低位置不同的管接头7,利于外接不同的设备,所述管接头7下端设若干视液镜8,本专利技术把含有润滑油的冷媒用过滤网进行油气分离后,冷媒从上端输出后续应用,滤出的润滑油从下端的输油接头送出至压缩机等设备提供润滑,解决了冷媒的润滑油过滤,也避免了压缩机等设备的润滑油的减少。所述滤后出液仓102上端大、下端通道小。实施案例应用中,油气分离器为外置在指定区域,常温或低温的冷媒是液态,并且冷媒的密度比润滑油要小,更轻,液态的常温或低温冷媒经过压缩机等制冷设备时吸收热量给压缩机等降温,降温的同时常温或低温的冷媒温度升高转为与润滑油混合的气态冷媒(如厨房的油烟般),含油的气态冷媒从混合液输入口3进入分离筒体1的原液过滤仓101后,含油的气态冷媒在穿透过滤网4时,过滤网4把气态冷媒中的润滑油隔离,滤油后的气态冷媒进入滤后出液仓102和滤液周转仓103旋转碰撞并进一步把内含的润滑油进一步分离,滤油后的气态冷媒密度小上升经过通道进入滤后出液仓102后从冷媒输出接头2输出;比冷媒密度大的润滑油顺着过滤网4逐渐往下流动,最后下滴汇入滤液周转仓103下端收集,后从输油接头6送出至压缩机等制冷设备内补充压缩机等制冷设备的润滑油的量,避免压缩机等制冷设备内的润滑油的持续减少。本技术方案中的结构简单,油气分离效果好,并能实现补充润滑油的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外置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分离筒体(1)、冷媒输出接头(2)、混合液输入口(3)、过滤网(4)、平衡阀(5)、输油接头(6)、管接头(7)、视液镜(8)、底盘(9),所述分离筒体(1)为上下两端用半圆形端盖密封后组成的中空式圆柱形体,分离筒体(1)的下端设底盘(9),分离筒体(1)的顶部设开口向上的冷媒输出接头(2),所述冷媒输出接头(2)与分离筒体(1)的内腔连通,分离筒体(1)的右上角设混合液输入口(3(,分离筒体(1)内设弯曲的过滤网(4),弯曲式的过滤网(4)下面的平面过滤面(403)上仰与水平有夹角A,平面过滤面(403)的周边与分离筒体(1)的筒内壁连接、外端设圆角(401)向上连接立面过滤棉(402),所述平面过滤面(403)的左右两侧和上端与分离筒体(1)的筒壁连接,过滤网(4)的周边与分离筒体(1)的筒内壁连接后构成与混合液输入口(3)连通的原液过滤仓(101),液过滤仓(101)的下端为滤液周转仓(103),液过滤仓(101)的左端为滤后出液仓(102),滤后出液仓(102)与滤液周转仓(103)有通道连通,滤液周转仓(103)的右侧面偏下端位置设输油接头(6),所述输油接头(6)上端位置设平衡阀(5),滤液周转仓(103)的正面设若干高低位置不同的管接头(7),所述管接头(7)下端设若干视液镜(8)。...

【技术特征摘要】
1.外置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分离筒体(1)、冷媒输出接头(2)、混合液输入口(3)、过滤网(4)、平衡阀(5)、输油接头(6)、管接头(7)、视液镜(8)、底盘(9),所述分离筒体(1)为上下两端用半圆形端盖密封后组成的中空式圆柱形体,分离筒体(1)的下端设底盘(9),分离筒体(1)的顶部设开口向上的冷媒输出接头(2),所述冷媒输出接头(2)与分离筒体(1)的内腔连通,分离筒体(1)的右上角设混合液输入口(3(,分离筒体(1)内设弯曲的过滤网(4),弯曲式的过滤网(4)下面的平面过滤面(403)上仰与水平有夹角A,平面过滤面(403)的周边与分离筒体(1)的筒内壁连接、外端设圆角(401)向上连接立面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康袁超平张伟锋何灿阳何灿连李前辉石刚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康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