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884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冷冷凝器,包含U型铜管、翅片、盖板、穿板、夹风板、风圈板、冷媒出管、冷媒进管等,风圈板的内腔中间设夹风板、两端各设穿板、底部设盖板,冷媒进管进入内腔后向下弯曲延伸,冷媒出管进入内腔后向上弯曲延伸,冷媒进管与冷媒出管的末端分别与在内腔布设的U型铜管两端连通,U型铜管上端覆盖翅片,伸出内腔外的冷媒出管出口端连接毛细管,风圈板的上端面设两个圆孔安装送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冷媒在U型铜管内持续单向流通,风圈板的两个圆孔安装的送风机运作把常温空气从两侧的透气孔吸入后并与U型铜管内冷媒的热量吸收,采用风冷的方式把冷媒冷却后送入给压缩机降温,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安装方便。

air-cooled conden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冷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器
,尤其是风冷冷凝器。
技术介绍
工业用的制冷装置运行时会产生热量,特别是制冷压缩机持续运行会持续温升,会直接产生压缩机制冷效率下降,甚至可能使压缩机发生故障,大大影响生产运行,对制冷压缩机冷却的常规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种:一、自然冷却;二、专用风扇吹,风冷冷却;三、水冷冷却。上述三种,各有弊端,第一种冷却效果低;第二种是需要压缩机周边空间较大,能放置风扇灯外通风设备,与压缩机内部传递的冷媒无直接冷却关联,属于间接性冷却,局限性较大;第三种是需要也是属于外挂类型的冷却,并且与压缩机内部传递的冷媒无直接冷却关联,也属于间接性冷却,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风冷冷凝器,包含U型铜管、翅片、盖板、穿板、夹风板、风圈板、冷媒出管、冷媒进管等,风圈板的内腔中间设夹风板、两端各设穿板、底部设盖板,冷媒进管进入内腔后向下弯曲延伸,冷媒出管进入内腔后向上弯曲延伸,冷媒进管与冷媒出管的末端分别与在内腔布设的U型铜管两端连通,U型铜管上端覆盖翅片,伸出内腔外的冷媒出管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风冷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含U型铜管(1)、翅片(2)、盖板(3)、穿板(4)、夹风板(5)、风圈板(6)、小管头(7)、冷媒出管(8)、冷媒进管(9)、冷媒进出管支架(10)、铜帽盖(11)、毛细管(12)、直管(13)、穿线管(14),风圈板(6)的内腔(604)中间设夹风板(5)、两端各设穿板(4)、底部设盖板(3),冷媒进管(9)穿过盖板(3)上方的位置由外部进入风圈板(6)的内腔(604)后向下弯曲延伸并用冷媒进出管支架(10)与内腔(604)壁固定,冷媒出管(8)穿过盖板(3)偏下方的位置由外部进入风圈板(6)的内腔(604)后向上弯曲延伸并用冷媒进出管支架(10)与内腔(60...

【技术特征摘要】
1.风冷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含U型铜管(1)、翅片(2)、盖板(3)、穿板(4)、夹风板(5)、风圈板(6)、小管头(7)、冷媒出管(8)、冷媒进管(9)、冷媒进出管支架(10)、铜帽盖(11)、毛细管(12)、直管(13)、穿线管(14),风圈板(6)的内腔(604)中间设夹风板(5)、两端各设穿板(4)、底部设盖板(3),冷媒进管(9)穿过盖板(3)上方的位置由外部进入风圈板(6)的内腔(604)后向下弯曲延伸并用冷媒进出管支架(10)与内腔(604)壁固定,冷媒出管(8)穿过盖板(3)偏下方的位置由外部进入风圈板(6)的内腔(604)后向上弯曲延伸并用冷媒进出管支架(10)与内腔(604)壁固定,冷媒进管(9)与冷媒出管(8)的末端与在内腔(604)布设的U型铜管(1)连通,U型铜管(1)上端覆盖翅片(2),伸出内腔(604)外的冷媒出管(8)出口端设铜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康袁超平张伟锋何灿阳何灿连李前辉石刚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康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