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全息雷达移动支架
本技术涉及全息雷达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全息雷达移动支架。
技术介绍
全息雷达是采用全息技术和雷达的原理而工作的技术设备。其中,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而雷达可以探测目标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全息雷达用双阶段法获得目标的雷达立体图像,类似于光全息术,应用广泛。目前,全息雷达通常采用固定点位的安装方式,需要在安装地点安装支架,并且不能够移动,当该地只需要全息雷达在短时间内工作并不需要长期工作是,采用固定式的安装方式显然不便于全息雷达的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全息雷达移动支架,便于移动全息雷达。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雷达移动支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支撑杆和支撑架,所述安装座包括底板和固定板,所述底板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侧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中部连接板,连接板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和全息雷达本体上下两侧分别设置的安装槽对应连接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全息雷达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固定连接的安装座(2)、支撑杆(3)和支撑架(4),所述安装座(2)包括底板(211)和固定板(212),所述底板(211)和支撑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11)上侧固定有固定板(212),所述固定板(212)包括中部连接板(2121),连接板(2121)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2122),所述安装板(2122)上设置有用于和全息雷达本体(1)上下两侧分别设置的安装槽对应连接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全息雷达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固定连接的安装座(2)、支撑杆(3)和支撑架(4),所述安装座(2)包括底板(211)和固定板(212),所述底板(211)和支撑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11)上侧固定有固定板(212),所述固定板(212)包括中部连接板(2121),连接板(2121)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2122),所述安装板(2122)上设置有用于和全息雷达本体(1)上下两侧分别设置的安装槽对应连接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雷达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122)的两侧设置有延伸板(2123),所述延伸板(2123)用于和全息雷达本体(1)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雷达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下侧设置有转动组件(22),所述转动组件(22)包括转轴(221)、支座(222)和阻尼垫片(223),所述转轴(221)穿过支撑杆(3)的上端且和支撑杆(3)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2)的底板(211)的下侧固定有支座(222),所述支座(222)和转轴(221)固定连接,所述支座(222)和支撑杆(3)之间设置有过盈配合的阻尼垫片(2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雷达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21)的一侧固定有操作手柄(224)。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全息雷达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包括固定套杆(31)和调节杆(32),所述固定套杆(31)开设槽口在固定套杆(31)的上端的滑槽(331),所述调节杆(32)和滑槽(331)配合滑动连接固定套杆(31),所述固定套杆(31)的一侧设置有连通滑槽(331)的竖直的条形固定孔(332),所述调节杆(32)的下端设置有螺柱(333),所述螺柱(333)的一端穿过固定孔(332)设置在固定套杆(31)的外侧,所述螺柱(333)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勇,李家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奥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