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丝线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5429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提出了一种采用塞子将荧光丝线固定于试验件表面,并保证荧光丝线具有足够的外漏长度,进而进行风洞实验的荧光丝线安装装置。根据塞子尺寸选取钻头直径垂直于试验件表面进行打孔,将荧光丝线填入试验件表面的小孔内,采用塞子将荧光丝线固定于试验件表面的小孔内,确保荧光丝线一端与试验件固定,另一端可自由运动,将填好塞子与荧光丝线的试验件放入风洞进行风洞实验,实验完成后回收塞子与荧光丝线以便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采用塞子安装荧光丝线的安装装置,能够降低实验人员的操作难度,保证风洞实验中荧光丝线与塞子的重复利用,降低风洞实验的成本,提高风洞实验效率。

A fluorescent wire install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丝线安装装置
本技术属于风洞实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荧光丝线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荧光微丝流动显示技术是在常规丝线流动显示技术的基础上新发展的一种观察试验模型表面流场的方法,即用含有荧光物质的合成纤维,制成荧光微丝,再将其贴布于试验模型表面。这种纤维制成的丝线直径极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模型附近流场的精度和真实性,大大降低了对试验模型表面流场的影响。在可见光照射下,用肉眼观察这种极细的微丝是比较困难的,故利用荧光增亮原理,用紫外光荧光微丝,使其发出亮度较高的荧光,便可清楚的观察丝线形态,并进行观察、拍照和录像记录。荧光微丝流动显示技术目前在风洞实验和飞行器设计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但将荧光丝线贴布于试验件表面进行风洞实验需要消耗大量时间,降低了风洞实验效率,在风洞实验结束后贴于试验件表面的荧光丝线不可回收利用,提高了风洞实验的成本。专利技术专利CN104075870公开了“一种基于纤维线的低速风洞荧光丝线及其流动显示方法”。该方法包括纸带、胶带和若干荧光丝线,主要是将荧光丝粘贴于胶带和纸带之间,采用特定波长的光源诱导荧光丝线发光,在采用摄像器材对风洞实验过程进行拍摄,进而达到风洞实验的目的。该方法的优点主要在于操纵简单,辨识度高,但其采用胶带将荧光丝线贴在试验件表面进行风洞实验,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时间,且在风洞实验完成后,造成了荧光丝线的浪费。专利技术专利CN106768813公开了“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及隔离段流场的壁面丝线显示方法”。该方法是将内转式进气道及隔离段内流道的部分壁面适用透明材料置换,一侧透明材料用于观测,另一侧透明壁面上加工多排微孔,将丝线穿过微孔后粘在壁面外侧,以便实验人员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观测内部流场特征。该方法优点在于能够观测到风洞实验内部流场变化,但其采用将丝线穿过微孔再粘接到壁面外侧的丝线安装方式较为复杂,丝线无法回收利用,增加实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目前风洞实验中荧光丝线安装方式复杂、荧光丝线不可回收重复利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塞子将荧光丝线固定于试验件表面进行风洞实验的安装装置;通过钻头垂直于试验件表面进行打孔;将具有较好荧光特征是荧光丝线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内;采用塞子将荧光丝线固定于试验件表面小孔内;将处理好的试验件放入风洞进行风洞实验;实验完成后回收塞子和荧光丝线以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荧光丝线安装装置,包括试验件、塞子和荧光丝线;所述试验件表面均布若干盲孔,其中每个盲孔的轴线和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每个盲孔的轴线与所在的试验件表面相互垂直;每个盲孔中塞入荧光丝线,且荧光丝线一端露出盲孔外;塞子位于盲孔中,将盲孔中的荧光丝线进行固定,塞子外壁与盲孔内壁紧密接触,但确保荧光丝线不被压断。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荧光丝线一圈一圈塞入每个盲孔中,避免打结。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盲孔之间的间距大于荧光丝线外漏长度。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塞子采用软性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荧光丝线外径小于试验件在风洞实验过程中的附面层厚度。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荧光丝线的外漏长度至少为10mm,且不能大于盲孔和盲孔之间的间距。专利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中的毛线相比,荧光丝线在风洞实验中可辨识度更高,更易于实验人员观测风洞实验中的试验件表面的流动特征;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胶水或胶带将荧光丝线粘于试验件表面相比,将荧光丝线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内,采用塞子将荧光丝线与小孔固定,降低了风洞实验准备时间和操作复杂程度,同样也避免了胶水或者胶带对试验件表面光洁性的破坏;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胶水或胶带将荧光丝线粘于试验件表面相比,将荧光丝线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内,采用塞子将荧光丝线与小孔固定,然后将试验件放入风洞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回收塞子与荧光丝线重复使用,降低了风洞实验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方法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塞子2.荧光丝线3.试验件4.试验件表面小孔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技术一种荧光丝线安装装置包括荧光丝线、塞子、试验件以及试验件表面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件表面采用钻头垂直打孔;所述试验件表面均布小孔,且小孔前后左右间距一致;所述荧光丝线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内;所示塞子用于固定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内的荧光丝线;风洞实验完成后,回收活塞与荧光丝线以便重复使用;所述试验件表面小孔孔深一般不大于3mm,并且不可打穿试验件壳体。若试验件壳体小于3mm,则孔深需小于试验件壳体厚度;所述试验件表面小孔为圆形小孔,直径应为1.5mm~3mm之间;所述试验件表面小孔垂直于试验件表面,且均布于试验件表面,其前后左右间距为25mm~30mm之间,一般试验件表面小孔间距应大于荧光丝线外漏长度;荧光丝线直径小于0.16mm,长度为26mm~30mm之间;所述塞子材质较软、易于加工、易于打磨,一般选取竹子和木头;所述塞子为圆柱形,直径应位于1.5mm~3mm之间,长度为2mm~3mm之间;所述荧光丝线为细线、羊毛和纤维线等具有较好荧光特征的丝线;所述试验件一般为需要进行风洞实验的机翼模型,其材质为玻璃钢或轻木等包裹的空腔结构,玻璃钢或轻木的包裹厚度即为试验件的壳体厚度;本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钻头垂直于试验件表面打孔;步骤二:将荧光丝线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内;步骤三:将塞子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内,固定荧光丝线与试验件;步骤四:将试验件放入风洞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回收塞子与荧光丝线;所述钻头直径应为1.5mm~3mm之间,应与实验所用塞子直径匹配;所述荧光丝线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后,荧光丝线外漏长度应至少10mm,但不能大于试验件表面小孔间的间距;所述塞子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后应保证荧光丝线与试验件表面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塞子相对于试验件表面无外漏,保证试验件表面的光洁性;所述荧光丝线一端通过塞子固定于试验件表面的小孔内,一端可随来流自由运动;所述塞子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内,并未与试验件表面小孔固结,而是通过塞子直径与试验件表面小孔直径间的耦合确保荧光丝线固定于试验件表面小孔内;所述荧光丝线直径应小于试验件机翼模型在风洞实验过程中的附面层厚度;附面层指的是来流流经试验件表面时,在试验件表面附近形成的流速梯度明显的流动薄层;附面层层厚度指的是从试验件表面开始,到沿着试验件表面切向的流动速度达到来流速度的99%的位置垂直于试验件表面的高度;所述塞子与荧光丝线在风洞实验完成后可回收以便重复使用;本技术中,采用钻头在试验件表面打孔,将荧光丝线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内,通过塞子将荧光丝线与试验件固定,避免在风洞实验准备过程中使用胶水、胶带等粘接荧光丝线,提高了试验件表面的光洁性;本技术中,在试验件表面垂直打孔,将荧光丝线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内,采用塞子固定荧光丝线与试验件,一般试验件机翼模型均具有较大弧度,这种安装荧光丝线的装置及方法能降低实验人员的操作复杂度;本技术中,风洞实验完成后,可以回收塞子和荧光丝线以便重复进行使用,对于试验件机翼模型而言一般需要大量的实验,因此该荧光丝线安装装置及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光丝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件(3)、塞子(1)和荧光丝线(2);所述试验件(3)表面均布若干盲孔(4),其中每个盲孔的轴线和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每个盲孔的轴线与所在的试验件(3)表面相互垂直;每个盲孔(4)中塞入荧光丝线(2),且荧光丝线(2)一端露出盲孔(4)外;塞子(1)位于盲孔(4)中,将盲孔(4)中的荧光丝线(2)进行固定,塞子(1)外壁与盲孔(4)内壁紧密接触,但确保荧光丝线(2)不被压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丝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件(3)、塞子(1)和荧光丝线(2);所述试验件(3)表面均布若干盲孔(4),其中每个盲孔的轴线和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每个盲孔的轴线与所在的试验件(3)表面相互垂直;每个盲孔(4)中塞入荧光丝线(2),且荧光丝线(2)一端露出盲孔(4)外;塞子(1)位于盲孔(4)中,将盲孔(4)中的荧光丝线(2)进行固定,塞子(1)外壁与盲孔(4)内壁紧密接触,但确保荧光丝线(2)不被压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丝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丝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磊吴翰高永卫惠增宏张吉永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