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38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分流器,包括阀芯(52),后者用于将流体从供流路径(17)分配到优先(18)和附加(19)流路。第一和第二附加节流孔(24、27)根据阀芯的运动改变流速并限制分别从第一和第二供给通道到附加流路的流速。第二附加节流孔(27)形成为至少两级来限制流速。阀芯(52)包括位于对应第二附加节流孔的位置的横截面积变化部。从而防止电路结构复杂化,充当阀芯推动力的流体作用力受到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速调节型分流器,用于将流体以预定流速从泵供给到优先流动回路,同时还经由将流体经支流供给到附加流动回路。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阀以预定流速将液压油从泵供给到优先流动回路并将剩余的油供给到附加流动回路。例如,日本专利公开60-159407描述了一种阀,它分配从泵供给到导引回路和辅助回路的流体,导引回路起优先流动回路的作用,辅助回路起附加流动回路的作该阀包括阀芯孔和容纳在阀芯孔中的阀芯。起容液腔作用的阀芯孔与导引回路、辅助回路和供流路径连通。从泵供给来的流体经供流路径流向阀芯孔。供流路径具有三个与阀芯孔连通的开口。这将来自供流路径的流体分配给两个系统,即附加流动回路和优先流动回路。用于限制流向优先流动回路的流体的优先节流孔和用于限制流向附加流动回路的流体的附加节流孔形成在阀芯与阀芯孔的壁面之间。在上述出版物的阀中,来自进入优先流动回路的流体并沿阀芯轴向推动阀芯的流体作用力与来自进入辅助回路的流体并沿阀芯轴向推动阀芯的流体作用力相平衡。然而,当形成在阀芯与阀芯孔壁面之间的优先节流孔产生大的压降,流体作用力就不平衡了。这将增加沿从优先节流孔到辅助节流孔即朝着导引回路(由上述出版物的图2中箭头97指示的方向)的方向施加的作用力。因此在该阀中,形成包括导引口、止回阀和节流器在内的回路而将作用力施加到阀芯一端,该作用力偏移由流体作用力产生的阀芯推动力。然而,采用上述出版物的阀,必然产生更为复杂的回路结构以用流体作用力最佳偏移该阀芯推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回路结构变得复杂并抑制充当阀芯推动力的流体作用力的分流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用于分配从泵供给到优先流动回路和附加流动回路的流体的分流器。分流器具有壳体,后者包括可连接于泵的泵口、可连接于优先流动回路的优先流动口、可连接于附加流动回路的附加流动口、与泵口连通的供流路径、与优先流动口连通的优先流动路径、与附加流动口连通的附加流动路径、以及由壁面限定并与供流路径、优先流动路径和附加流动路径连通的阀芯孔。以轴向可动方式设置在阀芯孔中的阀芯分配从供流路径到优先流动路径和附加流动路径的流体。由阀芯和阀芯孔的壁面限定出的附加节流孔限制从供流路径到附加流动路径的流体的流速。供流路径包括从彼此分支出来并与阀芯孔连通的第一供给通道和第二供给通道。附加节流孔是可变节流孔,用于根据阀芯的运动改变流速,它包括用于限制从第一供给通道到附加流动路径的流速的第一附加节流孔,以及用于限制从第二供给通道到附加流动路径的流速的第二附加节流孔。第二附加节流孔形成为分至少两级来限制流速。阀芯包括位于对应第二附加节流孔的位置的横截面积变化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和有益之处将从下列结合所附附图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描述通过例举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进行。附图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及其目的和益处,可参考给出的优选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以及所附附图进行最佳理解,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分流器的剖视图,其状态是附加节流孔的开口数量大而优先节流孔的开口数量小;图2是图1所示分流器的放大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分流器的放大局部剖视图,其中附加节流孔的开口数量小而优先节流孔的开口数量大。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现在将在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流速调节型分流器可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其中来自泵的流体以预定流速分配到优先流动回路和附加流动回路。流速调节型分流器1例如可应用于例如升降机,从而分配从泵供给到起优先流动回路作用的水力控制装置以及起附加流动回路作用的负载回路的液压油。流速调节型分流器1不必限制于上述领域。例如,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用其他液压回路作为优先流动回路和附加回路的升降机。本专利技术还可用于非升降机设备的控制液压回路。图1是流速调节型分流器1的剖视图。流速调节型分流器1用作升降机中液压回路100的一部分。分流器1分配用作工作流体的液压油,后者从液压泵101供给到用作优先流动回路的液力控制装置102和用作附加流动回路的负载回路103。图1所示的流速调节型分流器1包括壳体11和结合在壳体11中的分流器阀12。图1显示了中性状态下的流速调节型分流器1,其中动力控制装置102和负载回路103不致动,即不由操作者操作。如图1所示,多个口,例如泵口14、优先流动口15和附加流动口16,形成在壳体11中从而向外部开口。泵口14连接于液压泵101的下游端,该液压泵在升降机中供给液压油。在相同的方式下,优先流动口15和附加流动口16分别连接于升降机中的动力控制装置102和负载回路103。负载回路103用作控制与负载提升相关的液压致动器的致动操作。在图1中,形成由双点划线指示的附加流动口16从而在图1所示横截面之上的位置开口。在下列描述中,泵口14位于液压回路100的上游部分,优先流动口15和附加流动口16位于液压回路100的下游部分。壳体11包括供流路径17、优先流动路径18和附加流动路径19,它们形成来自液压泵101的液压油所流经的通道。供流路径17具有与泵口14连通的上游端和与分流器阀12连通的下游端。优先流动路径18具有与分流器阀12连通的上游端和与优先流动口15连通的下游端。在图1中的面之下的位置与优先流动路径18连通的优先流动口15。附加流动路径19具有与分流器阀12连通的上游端和与附加流动口16连通的下游端。分流器阀12包括阀芯21、阀芯孔22、附加节流孔23和优先节流孔26。分流器阀12分配从供流路径17到优先流动路径18和附加流动路径19的液压油。图1至3所示的箭头指示了从泵口14供给的液压油的流向。分流器阀12的阀芯孔22与供流路径17、优先流动路径18和附加流动路径19连通。阀芯21可动地设置在阀芯孔22中。阀芯21在阀芯孔22中沿阀芯轴L的方向移动,以调节从供流路径17到优先流动路径18和附加流动路径19的液压油的分配。此外,供流路径17包括第一供给通道17a和第二供给通道17b,它们与阀芯孔22连通。因此,供流路径17被分为两个系统,第一供给通道17a和第二供给通道17b,它们分别将液压油供给到附加流路19。附加流动路径19的上游端连通于沿阀芯21的轴线L的方向位于第一供给通道17a与第二供给通道17b之间的阀芯孔22。此外,优先流动路径18的上游端连通于阀芯孔22的下游端。阀芯21包括第二供给通道17b下游的固定节流孔34和固定节流孔34下游的弹簧腔30。第二供给通道17b通过固定节流孔34和弹簧腔30连通于优先流动路径18。附加节流孔23和分流器阀12的优先节流孔26均由阀芯21和阀芯孔22的壁面形成。附加节流孔23限制从供流路径17到附加流动路径19的液压油的流速。优先节流孔26限制从供流路径17到优先流动路径18的液压油的流速。附加节流孔23是可变节流孔,它根据阀芯21在阀芯孔22中的运动来改变从供流路径17到附加流动路径19的液压油的流速。附加节流孔23包括第一附加节流孔24和第二附加节流孔25。第一附加节流孔24限制从第一供给通道17a到附加流动路径19的液压油的流速。第二附加节流孔25限制从第二供给通道17b到附加流动路径19的液压油的流速。第一和第二附加节流孔24和25同时根据阀芯21的运动限制流经那里的液压油的流速。与第一供给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流器,用于分配从泵供给到优先流动回路和附加流动回路的流体,该分流器包括:壳体,包括可连接于泵的泵口、可连接于优先流动回路的优先流动口、可连接于附加流动回路的附加流动口、与泵口连通的供流路径、与优先流动口连通的优先流动路径、与附加流动口连通的附加流动路径、以及由壁面限定并与供流路径、优先流动路径和附加流动路径连通的阀芯孔;阀芯,以轴向可动方式设置在阀芯孔中,用于分配从供流路径到优先流动路径和附加流动路径的流体;附加节流孔,由阀芯和阀芯孔的壁面限定出来,用于限制从供流路径到附加流动路径的流体的流速,上述分流器的特征在于:供流路径包括从彼此分支出来并与阀芯孔连通的第一供给通道和第二供给通道;附加节流孔是用于根据阀芯的运动改变流速的可变节流孔,并包括用于限制从第一供给通道到附加流动路径的流速的第一附加节流孔,以及用于限制从第二供给通道到附加流动路径的流速的第二附加节流孔,该第二附加节流孔形成为至少分两级限制流速;且上述阀芯包括位于对应第二附加节流孔的位置的横截面积变化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崎丈治中岛滋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