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36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引射管、围绕在第一引射管的管壁之外的底座、围绕在第一引射管的管壁周围,由第一引射管的管壁外围与底座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缓冲腔,以及设置在底座的中央位置之上的第一火盖,并且与底座之间形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混气室,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端经缓冲腔与第一混气室相流体连通,第一引射管的入气口端适配有第一喷射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引射管设置在底座内,并具有缓冲腔,该缓冲腔有效地增加了第一引射管的长度,同时缓冲腔的设置能使得第一引射管的出气端引射出的一次空气/燃气混合物具有一个缓冲空间。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upper air inlet burner and a stove with the upper air inlet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带多喷嘴的上进风式的灶具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不少燃气灶具中已经开始使用完全上进风式的燃烧器,由于完全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在燃烧时所需的一、二次空气均来自灶具面板的上部,因而燃气灶具的底盘可以全密封,与传统的下进风结构的燃烧器相比,完全上进风式的燃烧器不仅使用更加安全,而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开关橱柜门导致灶具熄火的问题。然而,传统的完全上进风的燃烧器在补充一次空气时都是通过混气室与基座间的间隙来实现,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混气室与基座间存在间隙,面板的安装螺钉安装上后,从燃烧器外部可以看到安装螺钉,造成燃烧器的外形不够美观。并且,在基座与混气室之间设置间隙后,溢液会通过该间隙而流入基座以及位于面板下方的圆形盆状主体即术语“底杯”,对用户的维护、保洁存在诸多不便,而且溢液若长久得不到清除,则会影响到燃烧器的正常使用。另外,“底杯”的结构使得引射管出口与混合气通道相连处往往存在急弯现象,明显增加了引射阻力,此类设计如专利号为ZL201120156854.0(授权公告号为CN202082922U)的中国技术专利《气体燃烧器》,引射效果欠佳,同时,该类上进风燃烧器从面板之上补入的一次空气是利用喷嘴喷射燃气所产生的负压而进入“底杯”,容易造成一次空气的气流分布不均匀,一定程度上影响一次空气系数,从而使得外环火盖或是内环火盖沿周向设置的火孔流出的燃气压力不均,从而导致外环火盖产生的外圈火或是内环火盖产生的内圈火的火焰不均匀,同时,该类燃烧器的第二引射管和第一引射管均与“底杯”一体设置,或是与底杯分体设置,不论是与“底杯”一体设置所带来的影响引射效果差的问题,还是与底杯分体设置所带来的接缝所产生的漏气带来的安全隐患,均需要对现有的上进风燃烧器作进一步的改进。另外,有一类如申请号为200810220263.8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多喷嘴、大流量、完全上进风的嵌入式家用燃气灶用燃烧器》(公开号为CN101446415A),该技术将内、外环引射器所对应的内、外喷嘴分设在燃烧器所在直径范围内的两侧,能有效改善引射管长度偏短的局限,同时还能实现内、外火独立调节,燃烧功率较大,追求大功率的上进风燃烧器己成为主流趋势,但由于内、外环引射器仍然设置“底杯”内,燃烧器的整体高度仍然较高,整体的美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提高内环的一次空气/燃气混合物混合得更均匀的上进风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提高内环燃烧热效率的上进风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在实现大火力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燃烧器整个高度的上进风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空气补入充足而燃烧充分的上进风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方便用户清洁的上进风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六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引射管;底座,围绕在所述第一引射管的管壁之外,所述第一引射管的管壁外围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间隙形成缓冲腔;第一火盖,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中央位置之上,并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混气室,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端经所述缓冲腔与所述第一混气室相流体连通,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入气口端适配有第一喷射器。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呈十字型或倒置的T型,所述底座自身局部构成所述缓冲腔。为了使得用户单独地控制燃烧器形成的中心火和外周火,还包括有安装座和设置在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混气室外围且相互独立的第二混气室,所述第二混气室包括有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连接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的底壁以及覆盖在所述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上方的第二火盖。为了提供给第一火盖充足的二次空气,所述内圈壁面围成有环形腔体,所述底座横向贯穿所述环形腔体设置,所述底座对应于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端为封闭端,所述底座对应于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入气口端为开放端,并与所述环形腔体之间构成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一火盖出火区域的二次空气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射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二混气室之下的喷嘴座上,所述第一喷射器设置在所述喷嘴座的中央位置,并伸出位于所述喷嘴座上方的安装座之上,还包括有同样设置在所述喷嘴座上并与所述的第一喷射器间隔设置的第二喷射器,以及独立于所述第一引射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混气室内的第二引射管,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与所述的第二喷射器相对,而出气口则与所述的第二混气室相连通。利用喷嘴座取消了常规的位于面板之下的底杯,而是直接通过喷嘴座安装第一喷射器以及第二喷射器,从而第一喷射器以及第二喷射器可直接通过安装座上方的空气通道进行空气的补充,补充方便的同时还能保证空气补入量充足而促进燃烧器的燃烧充分;另外,取消了常规的位于盛安装座之下的底杯的同时,还巧妙地将第二引射管置于第二混气室之内,一方面能减少燃烧器整体的高度,另一方面还能避免若第二引射管为接缝连接时漏气所会带来的安全隐患;而本技术采用多个喷嘴多个引射管的方式,克服了引射管局限于燃烧器所在的直径范围内而导致引射管尺寸仍然偏短的局限性,保证燃烧器一次空气引射能力,实现大火力。为了使得燃烧器整体的高度不至于过高,同时在安装座之上补充一次空气且一次空气的量充足,还包括有一次空气通道,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外圈壁面上对应所述喷嘴座的部位沿所述混气室的径向方向局部向内凹入处;向内凹入的所述外环壁面部分直接作为分隔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和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以及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入气口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混气室的底壁于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外围的其它部分,则至少有一处下凹形成支脚,相邻支脚之间形成的间隔连通所述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通道与所述一次空气通道相互独立。第二混气室下表面的一次空气通道和二次空气通道之间相互独立,且巧妙地利用外环壁面的局部作为分隔彼此、不相互影响的分隔部,不需要额外增加其它的分隔部件,结构简单的同时还能保证燃烧器整体高度不会太高,结构紧凑。为了能有效降低燃烧器整个高度,本技术将第二引射管巧妙地设置在第二混气室内;所述支脚内形成容纳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凹口。为了能进一步地使得第二混气室内的燃气压力均匀,所述第二混气室内设置用于稳压第二混气室内燃气的稳压件,所述稳压件能局部伸入所述凹口内。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搁置稳压件,所述稳压件包括有板体,所述板体的中央具中央孔,所述中央孔的孔壁向上凸出形成一圈能包围住所述环形腔体的凸壁,而所述板体的外周缘则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能局部覆盖住所述凹口。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射管由形状适配的上管体和下管体对合而成,其中,所述下管体由所述支脚的底部局部下凹形成,所述上管体则由所述板体的外周缘自下而上凹入形成。为了方便搁置第二火盖,所述第二火盖包括有环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分别向下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引射管(2)包括有出气口端(23)和入气口端(24),并且在入气口端(24)处适配有第一喷射器(5);底座(11),围绕在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管壁之外;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外周壁与所述底座(11)之间的间隙形成缓冲腔(4);第一火盖(3),设置在所述底座(11)的中央位置之上,并且与所述底座(11)之间形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混气室(1),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出气口端(23)经所述缓冲腔(4)与所述第一混气室(1)相流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引射管(2)包括有出气口端(23)和入气口端(24),并且在入气口端(24)处适配有第一喷射器(5);底座(11),围绕在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管壁之外;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外周壁与所述底座(11)之间的间隙形成缓冲腔(4);第一火盖(3),设置在所述底座(11)的中央位置之上,并且与所述底座(11)之间形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混气室(1),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出气口端(23)经所述缓冲腔(4)与所述第一混气室(1)相流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呈十字型或倒置的T型,所述底座(11)自身局部构成所述缓冲腔(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安装座(20)和设置在安装座(2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混气室(1)外围且相互独立的第二混气室(6),所述第二混气室(6)包括有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61)和外圈壁面(62)、连接内圈壁面(61)和外圈壁面(62)的底壁(63)以及覆盖在所述内圈壁面(61)和外圈壁面(62)上方的第二火盖(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壁面(61)围成有环形腔体(611),所述底座(11)横向贯穿所述环形腔体(611)设置,所述底座(11)对应于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出气口端(23)为封闭端,所述底座(11)对应于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入气口端(24)为开放端,并与所述环形腔体(611)之间构成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一火盖(3)出火区域的二次空气通道(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射器(5)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二混气室(6)之下的喷嘴座(8)上,所述第一喷射器(5)设置在所述喷嘴座(8)的中央位置,并伸出位于所述喷嘴座(8)上方的所述安装座(20)之上,还包括有同样设置在所述喷嘴座(8)上并与所述的第一喷射器(5)间隔设置的第二喷射器(30,30′),以及独立于所述第一引射管(2)设置在所述第二混气室(6)内的第二引射管(40,40′),所述第二引射管(40,40′)的入气口(41)与所述的第二喷射器(30,30′)相对,而出气口(42)则与所述的第二混气室(6)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次空气通道(50),所述一次空气通道(50)形成于所述外圈壁面(62)上对应所述喷嘴座(8)的部位沿所述第二混气室(6)的径向方向局部向内凹入处;向内凹入的所述外圈壁面(62)部分直接作为分隔所述一次空气通道(50)和所述二次空气通道(10)的分隔部(620),所述分隔部(620)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41)以及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入气口端(2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气室(6)的底壁(63)除去所述一次空气通道(50)外围的部分,则至少有一处下凹形成支脚(60),相邻支脚(60)之间形成的间隔连通所述二次空气通道(10),所述二次空气通道(10)与所述一次空气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