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玥专利>正文

一种蛋白质分离提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520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蛋白质分离提取装置,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混液罐,所述混液罐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罐底轴承,三个转轴的一端均通过罐底轴承转动连接混液罐的内腔底面,位于混液罐内的转轴的表面自上而下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各转轴表面的搅拌杆上下相互错开设置,混液罐的另一侧壁下缘通过导管连通有过滤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搅拌杆旋转的轨迹相互重叠,从而对混合液形成二次搅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搅拌范围,消除搅拌中的死角;还可将混合液中呈团状蛋白质快速分散,进而有利于后续蛋白质的分离提取步骤,通过两层滤网12能够更好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阻隔,对接下来蛋白质的分离提取提供有利帮助。

A protein 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蛋白质分离提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是一种蛋白质分离提取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蛋白质都是成份复杂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有些组分自身不稳定,预热或遇某些溶剂易变形失活,故传统的蒸馏、溶剂萃取等分离技术并不适用于其分离纯化。此外,经过沉淀、梯度离心、盐析等方法得到的蛋白质经常含有杂质,要去除这些杂质,同时又要保持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如酶的催化活性,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蛋白质制定出相应的策略,采用不同的方法。电泳和色谱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尤其是色谱法。在色谱法中,是利用溶液中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以使组分分离的方法。其中一相为液体,涂布或使之键合在固体载体上,称固定相;另一相为液体或气体,称流动相,流动相中携带了(溶解)待测的物质。固定相就是用来分离物质的,流动相就是载体,将物质带到固定相里并通过固定相的流体。在气相里就是栽气,在液相里就是液体,就叫流动相。也可以这样理解,固定相是为了把样品里面的成分留下,固定住;而流动相则要把样品的组分带走进检测器。不同的组分的能力不一样导致了组分的分离。流动相是携带样品进入分析流程的物质。固定相是用来分离被测组分的物质。所以顾名思义,流动的一相即为流动相,固定不同的一相即为固定相。固定相的选择对样品的分离起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类型的色谱采用不同的固定相,如气-固色谱的固定相为各种具有吸附活性的固体吸附剂;气-液色谱的固定相是载体表面涂渍的固定液,液相色谱中的固定相为各种键合型的硅胶小球,离子交换色谱中的固定相为各种离子交换剂,排阻色谱中的固定相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凝胶等等。色谱过程中携带待测组分向前移动的物质称为流动相。与固定相处于平衡状态、带动样品向前移动的另一相。基于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958198U提出一种用于蛋白质分离提取的装置,由料罐、集液罐和层析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料罐的出液口与第二料罐通过第一导液管相连,第一料罐的废液口与第一集液罐通过第三导液管相连;第二料罐内设置的透析膜将其分为两个储存室,上储存室通过第二导液管与第三料罐相连,下储存室通过第四导液管与第二集液罐相连;第三料罐内设置的分子筛将其分为两个蛋白质储存室,上蛋白质储存室通过第五导液管与第二层析柱顶部相连,第二层析柱底部与第四集液罐相连,下蛋白质储存室底部开口插入第一层析柱顶部,第一层析柱底部与第三集液罐相连。具有能够保持蛋白质活性、高效率、低能耗、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试剂等众多优点,在理解上述专利文件的基础上,发现第一料罐需要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将混合液搅拌均匀,作为蛋白质分离提取的第一步尤为重要,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因此本方案在原文件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针对第一料罐作出细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蛋白质分离提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蛋白质分离提取装置,包括混液罐,所述混液罐为圆柱体,且在混液罐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罐底轴承,且这三个罐底轴承沿混液罐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分布,三个转轴的一端均通过罐底轴承转动连接混液罐的内腔底面,转轴的另一端朝上并穿过混液罐的顶面,位于混液罐内的转轴的表面自上而下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各转轴表面的搅拌杆上下相互错开设置混液罐的顶壁固定连接有壳体,穿出混液罐顶面转轴的一端位于壳体的内腔下方,三根转轴的顶端均固定套装有从动齿轮,三个从动齿轮之间的中部设置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均啮合连接三个从动齿轮,转动电机通过螺钉连接壳体的内顶面,且转动电机的输出轴朝下且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面开凿有个散热孔,且散热孔上蒙有防尘网,使得转动电机工作时的散热,并隔绝外界灰尘进入壳体,间接保障对含有蛋白质混合液的混匀效果。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液罐的一侧壁上缘与下缘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液管与废液出管,且进液管与废液出管上均固定安装有活塞阀,进液管用于注入含有待提取蛋白质的混合液,而废液出管待到混合液搅拌充分由出液口放出后,向混液罐内注入清水,杂质废液经废液出管放出。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液罐的另一侧壁下缘通过导管连通过滤箱的一端,过滤箱的另一端连通有出液口,出液口上固定安装有活塞阀,通过过滤箱能够更好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阻隔,对接下来蛋白质的分离提取提供有利帮助。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箱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插块,插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两个滤网的底侧分别插进两个插块的插槽中,滤网的顶侧穿处过滤箱顶面的通槽,且通槽周面粘接有橡胶密封圈,提高密封性,避免灰尘进入过滤箱随混合液由出液口流向下一步骤,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后续蛋白质分离提取的纯度,还可将滤网从插块中抽出,起到定期清洗更换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搅拌杆旋转的轨迹相互重叠,从而对混合液形成二次搅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搅拌范围,消除搅拌中的死角;通过三个转轴表面多个相互交错的搅拌杆,这样有利于混合液中呈团状蛋白质快速分散,进而有利于后续蛋白质的分离提取步骤。2、本技术橡胶密封圈,提高密封性,避免灰尘进入过滤箱随混合液由出液口流向下一步骤,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后续蛋白质分离提取的纯度,还可将滤网从插块中抽出,起到定期清洗更换的目的,通过两层滤网能够更好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阻隔,对接下来蛋白质的分离提取提供有利帮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转轴和搅拌杆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混液罐1、壳体2、转动电机3、从动齿轮4、转轴5、搅拌杆6、主动齿轮7、罐底轴承8、废液出管9、进液管10、过滤箱11、滤网12、出液口13、橡胶密封圈14、插块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蛋白质分离提取装置,包括混液罐1,所述混液罐1为圆柱体,且在混液罐1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罐底轴承8,且这三个罐底轴承8沿混液罐1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分布,三个转轴5的一端均通过罐底轴承8转动连接混液罐1的内腔底面,转轴5的另一端朝上并穿过混液罐1的顶面,位于混液罐1内的转轴5的表面自上而下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6,各转轴5表面的搅拌杆6上下相互错开设置,罐底轴承8保证转轴5转速的同时,还一定程度节省了动力,从而使得搅拌杆6快速对混合液搅动,提高了搅拌效果,同时搅拌杆6旋转的轨迹相互重叠,从而对混合液形成二次搅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搅拌范围,消除搅拌中的死角;通过三个转轴5表面多个相互交错的搅拌杆6,这样有利于混合液中呈团状蛋白质快速分散,进而有利于后续蛋白质的分离提取步骤;所述混液罐1的顶壁固定连接有壳体2,穿出混液罐1顶面转轴5的一端位于壳体2的内腔下方,三根转轴5的顶端均固定套装有从动齿轮4,三个从动齿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蛋白质分离提取装置,包括混液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液罐(1)为圆柱体,且在混液罐(1)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罐底轴承(8),且这三个罐底轴承(8)沿混液罐(1)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分布,三个转轴(5)的一端均通过罐底轴承(8)转动连接混液罐(1)的内腔底面,转轴(5)的另一端朝上并穿过混液罐(1)的顶面,位于混液罐(1)内的转轴(5)的表面自上而下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6),各转轴(5)表面的搅拌杆(6)上下相互错开设置混液罐(1)的顶壁固定连接有壳体(2),穿出混液罐(1)顶面转轴(5)的一端位于壳体(2)的内腔下方,三根转轴(5)的顶端均固定套装有从动齿轮(4),三个从动齿轮(4)之间的中部设置有主动齿轮(7),主动齿轮(7)均啮合连接三个从动齿轮(4),转动电机(3)通过螺钉连接壳体(2)的内顶面,且转动电机(3)的输出轴朝下且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蛋白质分离提取装置,包括混液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液罐(1)为圆柱体,且在混液罐(1)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三个罐底轴承(8),且这三个罐底轴承(8)沿混液罐(1)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分布,三个转轴(5)的一端均通过罐底轴承(8)转动连接混液罐(1)的内腔底面,转轴(5)的另一端朝上并穿过混液罐(1)的顶面,位于混液罐(1)内的转轴(5)的表面自上而下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6),各转轴(5)表面的搅拌杆(6)上下相互错开设置混液罐(1)的顶壁固定连接有壳体(2),穿出混液罐(1)顶面转轴(5)的一端位于壳体(2)的内腔下方,三根转轴(5)的顶端均固定套装有从动齿轮(4),三个从动齿轮(4)之间的中部设置有主动齿轮(7),主动齿轮(7)均啮合连接三个从动齿轮(4),转动电机(3)通过螺钉连接壳体(2)的内顶面,且转动电机(3)的输出轴朝下且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玥
申请(专利权)人:周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