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509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的柱状端表面包裹有防滑环,所述充电插头的梯台端表面粘贴有绝缘膜,所述充电插头柱状端外表面嵌设有连接座和与之配套使用的电极片,所述树脂套管的内部由外往内依次嵌设有外屏蔽层、缓冲层和内屏蔽层,所述缓冲层的内部嵌设有若干个橡胶球,且若干个橡胶球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压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充电装置通过设置的树脂套管,能够对导线和充电插头的连接处起到弹性保护的作用,使得导线在受到外力弯曲时,通过压杆将缓冲层内的橡胶球挤压变形,降低树脂套管内导线受到的挤压力,防止导线发生弯曲过度而变形甚至断裂的现象。

A charging device for shu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穿梭车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穿梭车在仓储物流设备中主要有两种形式:穿梭车式出入库系统和穿梭车式仓储系统,以往复或者回环方式,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台车,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或接驳设备,配备有智能感应系统,能自动记忆原点位置,自动减速系统,而在穿梭车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配合充电装置对穿梭车进行及时的充电操作。然而现有的穿梭车的充电装置通常与导线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导致导线和充电插头直接接触,因此在导线受到外力多次弯曲时,导线会与充电插头频繁摩擦而发生破损甚至断裂的现象,破坏了导线的完整性,进而导致充电电路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的柱状端表面包裹有防滑环,所述充电插头的梯台端表面粘贴有绝缘膜,所述充电插头柱状端外表面嵌设有连接座和与之配套使用的电极片,且电极片的外表面连接有充电插针,所述充电插头的梯台端外表面设置有树脂套管,所述树脂套管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导线,所述树脂套管的内部由外往内依次嵌设有外屏蔽层、缓冲层和内屏蔽层,所述缓冲层的内部嵌设有若干个橡胶球,且若干个橡胶球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压杆。所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若干个橡胶球之间呈环形且等角度结构分布,且若干个橡胶球的直径大小均相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若干个橡胶球中相邻两个橡胶球之间均通过导管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滑环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防滑环之间呈平行等距结构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充电插针为两段式结构,且内侧为柱状结构,外侧为梯台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充电插针的外表面呈环形且等角度结构开设有四个滑槽,并且四个滑槽的截面均呈半圆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充电插头的柱状端外表面且位于连接座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定位槽。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充电装置通过设置的树脂套管,能够对导线和充电插头的连接处起到弹性保护的作用,使得导线在受到外力弯曲时,通过压杆将缓冲层内的橡胶球挤压变形,降低树脂套管内导线受到的挤压影响,防止导线发生弯曲过度而变形甚至断裂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充电装置的导线使用安全性。(2):该充电装置通过设置的四个环形且等角度结构的滑槽,能够在充电插针插入穿梭车充电座内部过程中,与充电座内壁的滑块一一滑动对应连接,从而确保充电插针能够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卡接固定,防止充电插头发生连接偏移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树脂套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缓冲层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充电插针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导线;2、树脂套管;21、外屏蔽层;22、缓冲层;221、导管;222、压杆;223、橡胶球;23、内屏蔽层;3、防滑环;4、充电插头;5、定位槽;6、电极片;7、充电插针;71、滑槽;8、连接座;9、绝缘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4,充电插头4的柱状端表面包裹有防滑环3,充电插头4的梯台端表面粘贴有绝缘膜9,充电插头4柱状端外表面嵌设有连接座8和与之配套使用的电极片6,且电极片6的外表面连接有充电插针7,充电插头4的梯台端外表面设置有树脂套管2,树脂套管2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导线1,树脂套管2的内部由外往内依次嵌设有外屏蔽层21、缓冲层22和内屏蔽层23,缓冲层22的内部嵌设有若干个橡胶球223,且若干个橡胶球223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压杆222。若干个橡胶球223之间呈环形且等角度结构分布,且若干个橡胶球223的直径大小均相等,若干个橡胶球223中相邻两个橡胶球223之间均通过导管221连通,防滑环3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防滑环3之间呈平行等距结构分布,充电插针7为两段式结构,且内侧为柱状结构,外侧为梯台结构,方便了充电插针7的插入操作,不会对充电插针7造成过度磨损的现象,充电插针7的外表面呈环形且等角度结构开设有四个滑槽71,并且四个滑槽71的截面均呈半圆结构,充电插头4的柱状端外表面且位于连接座8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定位槽5,用来与充电座上定位柱的卡接固定,确保充电插头4的连接位置的准确性。工作原理:使用时,拿取充电插头4,使得手指与防滑环3接触,增大手指与充电插头4的摩擦力,防止发生脱手的现象,之后将电极片6对准穿梭车的充电座连接处,同时向内推动充电插头4,此时充电插针7会进入到充电插槽内,配合四个滑槽71的滑动连接方式,确保充电插针7连接位置的准确性,当充电插针7、电极片6和连接座8完全与穿梭车的充电座连接时,充电座上的定位柱也会进入定位槽5内进行固定,对充电插头4的位置进行加固保护,当导线1受力弯曲时,导线1会挤压树脂套管2,此时缓冲层22内的压杆222会受力挤压橡胶球223,使得受压处的橡胶球223被压缩变形,从而对导线1受压处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并且在橡胶球223受到过大的压力挤压时,受压处橡胶球223内的流体会通过导管221进入相邻的橡胶球223内,实现橡胶球223内流体动态平衡的效果,防止导线发生断裂的现象。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4)的柱状端表面包裹有防滑环(3),所述充电插头(4)的梯台端表面粘贴有绝缘膜(9),所述充电插头(4)柱状端外表面嵌设有连接座(8)和与之配套使用的电极片(6),且电极片(6)的外表面连接有充电插针(7),所述充电插头(4)的梯台端外表面设置有树脂套管(2),所述树脂套管(2)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导线(1),所述树脂套管(2)的内部由外往内依次嵌设有外屏蔽层(21)、缓冲层(22)和内屏蔽层(23),所述缓冲层(22)的内部嵌设有若干个橡胶球(223),且若干个橡胶球(223)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压杆(2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4)的柱状端表面包裹有防滑环(3),所述充电插头(4)的梯台端表面粘贴有绝缘膜(9),所述充电插头(4)柱状端外表面嵌设有连接座(8)和与之配套使用的电极片(6),且电极片(6)的外表面连接有充电插针(7),所述充电插头(4)的梯台端外表面设置有树脂套管(2),所述树脂套管(2)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导线(1),所述树脂套管(2)的内部由外往内依次嵌设有外屏蔽层(21)、缓冲层(22)和内屏蔽层(23),所述缓冲层(22)的内部嵌设有若干个橡胶球(223),且若干个橡胶球(223)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压杆(2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梭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橡胶球(223)之间呈环形且等角度结构分布,且若干个橡胶球(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骏瑞食品配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