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459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剥线装置,包括进料单元、转动单元以及切割单元;所述进料单元包括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端其中一端的进料管以及轴向贯穿两者的进料通道;所述转动单元包括夹片环、固定于所述夹片环一侧的外齿圈以及固定于所述夹片环另一侧的衔接段;所述外齿圈连接驱动单元,所述衔接段的内侧壁通过轴承与所述进料通道的外侧壁进行连接;所述切割单元的两端分别为刀头和刀尾,所述切割单元沿径向设置于所述夹片环上,且所述刀头向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其既能够对线束的线皮剪切充分,更有利于线皮的全面割断,而且更容易把控剪切的精度和切割深度,避免传统的直线相向的挤压剪切过程中所存在的容易切割损伤到线芯的问题。

A wire strip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剥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加工
,特别是一种剥线装置。
技术介绍
多股线的线束剥线过程通常包括送线、剥线、扭线以及后期铆接装配处理等多个环节,也即需要将线束的端头进行线皮剥除,并需要在后续的工艺中对外露的多股线芯进行统一扭转。多股线的剥线工作通常是由剥线机完成,但是常规的剥线机一般是通过两片刀口相对的切刀进行相向的直线运动完成冲切作业,以实现刀口对线束的挤压剪切,因此线束的切割槽往往不完全,仍需后期的推拉进行线皮的扯断;同时,由于需要保证在剥线过程中不能切割到线束内的纤芯,因此剥线作业过程中,剪切运动的精度要求较高,而常规的类似于冲切的直线相向运动难以把控准确精度,极易造成过度切割或者切割不完全的情况,从而影响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线束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剥线装置,其既能够对线皮剪切充分,而且更容易把控剪切的精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剥线装置,其包括进料单元、转动单元以及切割单元;所述进料单元包括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端其中一端的进料管以及轴向贯穿两者的进料通道;所述转动单元包括夹片环、固定于所述夹片环一侧的外齿圈以及固定于所述夹片环另一侧的衔接段;所述外齿圈连接驱动单元,所述衔接段的内侧壁通过轴承与所述进料通道的外侧壁进行连接;所述切割单元的两端分别为刀头和刀尾,所述切割单元沿径向设置于所述夹片环上,且所述刀头向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片环上设置有一对相向的安装部,分别为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两者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插槽和下插槽,所述上插槽和下插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切割单元。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安装部与下安装部对称设置;设置于所述上插槽和下插槽内的切割单元结构相同,且刀头处均形成内凹的刀口,两个所述刀口共同围合成剪切口。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安装部与下安装部形成轴向上的错位;设置于所述上插槽和下插槽内的切割单元结构相同,且刀头处均形成内凹的V形刀口,两个所述V形刀口共同围合成剪切口;所述切割单元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面和第二面,两个所述切割单元的第一面互相贴合,并能够发生相对滑动,通过相对的滑动能够扩大或者缩小所述剪切口。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互相连接并传动的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外齿圈啮合并传动;所述驱动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转动单元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切割单元进行整体的周向旋转。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互相衔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端还设置有喇叭口;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侧壁上具有内螺纹,所述转动单元的衔接段外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段套于所述固定端的外围,并能够随所述调节单元整体一同发生轴向的相对滑动;所述喇叭口的内侧壁能够通过所述调节单元整体的滑动对所述刀尾的内侧进行挤压。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轴向的第一导条,所述固定端的外侧壁上具有配合于所述第一导条的导槽,所述第一导条嵌入所述导槽内,并使得所述调节单元整体能够发生轴向的相对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槽的内端封堵,外端通透。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安装部的上插槽两侧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容置槽,所述切割单元的两侧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容置槽的第二导条,所述第二导条嵌入所述容置槽内,并能够发生相对的内外滑动;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具有搁置块,所述搁置块上固定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搁置块与所述第二导条之间;所述下安装部的结构与所述上安装部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剥线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退皮单元;所述退皮单元包括正对所述剪切口的退皮套管,所述退皮套管的内部排列有方向朝外的倒勾,所述退皮套管的外围通过周向均布的连接支架与所述固定端的外端面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其既能够对线束的线皮剪切充分,更有利于线皮的全面割断,而且更容易把控剪切的精度和切割深度,避免传统的直线相向的挤压剪切过程中所存在的容易切割损伤到线芯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剥线装置主体结构的剥线示意图。图2为剥线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及其局部结构详图。图3为转动单元的结构图。图4为转动单元的侧视图及其剖面图。图5为切割单元结构图。图6为剥线装置整体结构图。图7为剥线装置侧视图及其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参照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剥线装置,其既能够对线皮剪切充分,而且更容易把控剪切的精度。所述剥线装置包括进料单元100、转动单元200、切割单元300和驱动单元400。其中,进料单元100用于线束的插入和送线过程;切割单元300负责对来自进料单元100的线束端头进行切线、剥线过程;切割单元300安装在转动单元200上,转动单元200能够带动切割单元300进行旋转剥线;驱动单元400用于驱动转动单元200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切割单元300进行空间旋转。具体的,进料单元100包括固定端101、固定于固定端101其中一端的进料管102以及轴向(纵向)贯穿两者的进料通道103。固定端101可以为空心筒状结构,进料管102为管状结构,其垂直固定于固定端101的一端面上。较佳的,固定端101与进料管102为一体式,且进料通道103形成轴向的内部通道,外部的线束能够从进料通道103的外端口插入。转动单元200包括夹片环201、固定于夹片环201一侧的外齿圈202以及固定于夹片环201另一侧的衔接段203。夹片环201为用于安装切割单元300的环形结构,其轴心与进料通道103的轴心重合。外齿圈202为环形结构,其外侧面上分布有一圈凸齿,衔接段203为轴向的套筒状结构。衔接段203的内侧壁通过轴承204与进料通道103的外侧壁进行连接,因此,转动单元200整体能够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单元(100),包括固定端(101)、固定于所述固定端(101)其中一端的进料管(102)以及轴向贯穿两者的进料通道(103);转动单元(200),包括夹片环(201)、固定于所述夹片环(201)一侧的外齿圈(202)以及固定于所述夹片环(201)另一侧的衔接段(203);所述外齿圈(202)连接驱动单元(400),所述衔接段(203)的内侧壁通过轴承(204)与所述进料通道(103)的外侧壁进行连接;以及,切割单元(300),其两端分别为刀头(301)和刀尾(302),所述切割单元(300)沿径向设置于所述夹片环(201)上,且所述刀头(301)向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单元(100),包括固定端(101)、固定于所述固定端(101)其中一端的进料管(102)以及轴向贯穿两者的进料通道(103);转动单元(200),包括夹片环(201)、固定于所述夹片环(201)一侧的外齿圈(202)以及固定于所述夹片环(201)另一侧的衔接段(203);所述外齿圈(202)连接驱动单元(400),所述衔接段(203)的内侧壁通过轴承(204)与所述进料通道(103)的外侧壁进行连接;以及,切割单元(300),其两端分别为刀头(301)和刀尾(302),所述切割单元(300)沿径向设置于所述夹片环(201)上,且所述刀头(301)向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环(201)上设置有一对相向的安装部,分别为上安装部(201a)和下安装部(201b),两者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插槽(201a-1)和下插槽(201b-1),所述上插槽(201a-1)和下插槽(201b-1)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切割单元(30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部(201a)与下安装部(201b)对称设置;设置于所述上插槽(201a-1)和下插槽(201b-1)内的切割单元(300)结构相同,且刀头(301)处均形成内凹的刀口,两个所述刀口共同围合成剪切口(J)。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部(201a)与下安装部(201b)形成轴向上的错位;设置于所述上插槽(201a-1)和下插槽(201b-1)内的切割单元(300)结构相同,且刀头(301)处均形成内凹的V形刀口,两个所述V形刀口共同围合成剪切口(J);所述切割单元(300)的两侧面分别为第一面(303)和第二面(304),两个所述切割单元(300)的第一面(303)互相贴合,并能够发生相对滑动,通过相对的滑动能够扩大或者缩小所述剪切口(J)。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400)包括互相连接并传动的驱动件(401)和传动件(402),所述传动件(402)与所述外齿圈(202)啮合并传动;所述驱动件(401)能够通过所述传动件(402)驱动转动单元(200)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切割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艮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