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SAR编队构形自主维持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4380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分布式SAR编队构形自主维持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构形的相对运动关系,建立基线与构形之间的关系;步骤2,获取自主维持控制阈值;步骤3,根据控制阈值与当前构形的偏差值,对构形进行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定阈值起控,可避免因误点火造成编队卫星发生碰撞;2)基于应用和点火维持区域分离的策略,提高卫星使用效率;3)卫星点火维持区域不可成像,可避免双星互射损坏星载电子元器件。

Autonomous maintenance control method of distributed SAR formation configu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布式SAR编队构形自主维持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队卫星飞行构形维持控制方法,具体地,是一种考虑维持控制对测绘基线影响进行编队构形维持控制策略设计的方法。
技术介绍
分布式SAR卫星系统是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理论和方法,以主动式微波传感器为核心的高精度航天测绘卫星系统。它以具有多通道功能的SAR传感器为有效载荷,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地获取全球范围内高分辨率的干涉雷达影像及相应辅助数据,其主要产品是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和雷达正射影像,满足全球重点地区详细测绘产品的需要。分布式SAR卫星系统编队构形在轨运行过程中,受空间摄动力和编队维持控制误差造成的初状态偏差影响存在发散现象,且随时间推移构形发散量会超出分布式SAR卫星系统成像基线要求,造成卫星载荷无法成像。因此,编队构形自主维持控制的主要目标就是克服空间扰动对成像基线的影响,确保基线始终满足测绘任务需求。同时,为了简化编队系统图像获取策略的设计,通常以稳定、精确重访的主星轨道为依据规划其成像策略,故构形维持控制主要通过调整从星与主星的相对轨道来实现。现有技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实现分布式编队飞行的卫星自主轨道控制系统》(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SAR编队构形自主维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构形的相对运动关系,建立基线与构形之间的关系;步骤2,获取自主维持控制阈值;步骤3,根据控制阈值与当前构形的偏差值,对构形进行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SAR编队构形自主维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构形的相对运动关系,建立基线与构形之间的关系;步骤2,获取自主维持控制阈值;步骤3,根据控制阈值与当前构形的偏差值,对构形进行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SAR编队构形自主维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步骤1.1,获取构形的相对运动关系;步骤1.2,建立基线与构形之间的关系;步骤1.3,获取空间摄动力与构形之间的关系;步骤1.4,获取垂直航迹向基线最大偏差量及沿航迹向基线最大偏差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SAR编队构形自主维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包括:定义构形的描述向量δα满足:式中,a为主星轨道半长轴,ad为从星轨道半长轴,e为主星偏心率,ed为从星偏心率,i为主星轨道倾角,M为主星轨道平近点角,f为主星轨道真近点角,ω为主星近地点幅角,ωd为从星近地点幅角,Ω为主星升交点赤经,Ωd为从星升交点赤经,u为主星轨道纬度幅角;ud为从星轨道纬度幅角;ex=ecosω,ey=esinω;δ为编队双星轨道根数差,δa为从星与主星半长轴差,δλ为从星与主星沿航迹差,δex为双星E向量差的x向分量,δey双星E向量差的y向分量,δix为双星I向量差的x向分量,δiy为双星I向量差的y向分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SAR编队构形自主维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包括:BECT=|δrrsinφ+δrncosφ|式中,BECT为垂直有效基线,BAT为沿航迹基线,φ为雷达波束投射角,δrr、δrn及δrt分别满足:式中,为构形平面内的初始相位,并且θ=arctan(δiy/δix)为构形平面外的初始相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SAR编队构形自主维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包括:分析空间摄动力对于构形的影响,可以得到构形受分析空间摄动力摄动影响为:式中:大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晓巍张德新孙然陈重华李鹏宇陈小平赵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