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嘉欣专利>正文

一种可对接连体的雌雄航母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794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8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海上军事装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对接连体的雌雄航母舰,包括雄航母单元和雌航母单元,所述雄航母单元舰尾设有甲板连接平台,所述雌航母单元舰尾设有与所述甲板连接平台相配合的甲板连接凹槽;所述雄航母单元舰尾设有公连接件,所述雌航母单元舰尾设有与所述公连接件相配合的母连接件;所述雌、雄航母单元上均设有吃水深度调节机构及稳定平衡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大海中实现对接、分离,其体积较小,且各具功能,分体航行时轻便、快捷;连体对接时,形成统一完整的作战平台,并为舰载机跃升提供长距离跑道,大大提高了航母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型海上军事装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对接连体的雌雄航母舰
技术介绍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因其舰载机需较长的起降跑道,这就要求其舰纵长度应符合起降距离要求,故庞大的舰体就成了航母最显著的外部形体特征。制造大型航母工程巨大而复杂,除了巨资的消耗,制造材料也相当苛刻。这也就是到目前为止,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能造出航母的真正原因,航母形体大而拙,航行时速度慢,目标大,所以只能将自身安全寄托在随行的护卫舰上。虽如此,大而拙的航母仍面临短距态势,为了使负重的舰载机能顺利起飞和降落,不得不添置诸如起飞弹射器和降落牵挂绳等附属设施来解决跑道距离问题。可见,既要实现轻巧、灵便,又要保证有足够长的跑道,现有航母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雌雄式分体航母航母舰,其可分拆、可对接,既能保证移动作战平台的稳固性能,又能延长跑道距离。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对接连体的雌雄航母舰,包括雄航母单元和雌航母单元,所述雄航母单元舰尾设有甲板连接平台,所述雌航母单元舰尾设有与所述甲板连接平台相配合的甲板连接凹槽;所述雄航母单元舰尾设有公连接件,所述雌航母单元舰尾设有与所述公连接件相配合的母连接件;所述雌、雄航母单元上均设有吃水深度调节机构及稳定平衡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吃水深度调节机构为在雄航母单元舰尾设置的沉浮厢及在雌航母单元舰尾设置的沉浮厢;所述稳定平衡机构为在雄航母单元舰尾设置的平置螺旋桨及在雌航母单元舰尾设置的平置螺旋桨。 进一步的,所述平置螺旋桨为升降式,以利于根据海水起伏状态及时调整螺旋桨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公连接件为液压连接柱塞,所述母连接件为柱塞接纳腔,所述柱塞接纳腔内具有液压卡盘。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连接柱塞内具有牵引钢丝绳索,所述柱塞接纳腔内具有用于挂接所述牵引钢丝绳索的绞盘。通过所述牵引钢丝绳索与所述绞盘挂接,可使雌、雄航母单元快速靠近,并准确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雄航母单元上设有液压连接柱塞容置室,以供所述液压连接柱塞收放。当雌、雄航母单元需要合体时,所述液压连接柱塞伸出舰体外;当雄航母单元分体作战时,将液压连接柱塞收回,以提高舰体灵敏性。 进一步的,所述雄航母单元上设有甲板连接平台容置室,以供所述甲板连接平台收放。当雌、雄航母单元需要合体时,所述甲板连接平台伸出舰体外;当雄航母单元分体作战时,将甲板连接平台收回,以提高舰体灵敏性。 进一步的,所述雄航母单元舰尾设有固定链索,当雌、雄航母单元对接成功后可以通过固定链索加强两舰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雄航母单元舰尾具有舰载机跃升台。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的一种可对接连体的雌雄航母舰可在大海中实现对接、分离,其体积较小,且各具功能,分体航行时轻便、快捷;连体对接时,形成统一完整的作战平台,并为舰载机跃升提供长距离跑道,大大提高了航母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雌雄航母单元对接时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雌雄航母单元对接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雌航母单元舰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雄航母单元舰尾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A.雌航母单元,A1.甲板连接凹槽,A2.平置螺旋桨,A3.柱塞接纳腔,A4.液压卡盘,A5.沉浮厢,B.雄航母单元,B1.甲板连接平台,B2.舰载机跃升台,B3.平置螺旋桨,B4.牵引钢丝绳索,B5.液压连接柱塞,B6.液压连接柱塞容置室,B7.固定链索,B8.沉浮厢。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可对接连体的雌雄航母舰,包括雄航母单元B和雌航母单元A,所述雄航母单元B舰尾设有甲板连接平台B1,所述雌航母单元A舰尾设有与所述甲板连接平台B1相配合的甲板连接凹槽A1;所述雄航母单元B舰尾设有公连接件,所述雌航母单元A舰尾设有与所述公连接件相配合的母连接件,所述公连接件为液压连接柱塞B5,所述母连接件为柱塞接纳腔A3,所述柱塞接纳腔A3内具有液压卡盘A4;所述雌、雄航母单元A、B上均设有吃水深度调节机构及稳定平衡机构,所述吃水深度调节机构为在雄航母单元B舰尾设置的沉浮厢B8及在雌航母单元A舰尾设置的沉浮厢A5;所述稳定平衡机构为在雄航母单元B舰尾设置的平置螺旋桨B3及在雌航母单元A舰尾设置的平置螺旋桨A2。 具体对接过程为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由于雌雄舰配置不同,舰体重量也不尽相同,准备阶段的工作应提前进行。当雌雄分体航母单元航行到达指定地点准备合体时,根据二舰吃水深度,使用沉浮厢A5、B8注水或排水进行初步调整,然后雌雄舰尾尾相对,摆正舰身,并使用平置螺旋桨A2、B3细微调整舰尾、舰尾高度。根据舰身对接要求,平置螺旋桨A2、B3分正转和反转,形成提浮和沉降力量,致使液压连接柱塞B5平稳推入柱塞接纳腔A3,并被其内的液压卡盘A4紧紧锁住。同时,甲板连接平台B1推至甲板连接凹槽A1,一个由雌雄舰对接连体的统一完整的作战平台就此形成。所述雄航母单元B舰尾还设有固定链索B7,当雌、雄航母单元A、B对接成功后可以通过固定链索B7加强两舰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当需要分体时,将液压卡盘A4打开,即可使雌航母单元A迅速脱离雄航母单元B。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还可以一舰多配,雄航母单元B作为主舰,根据任务需要,可选一艘或多艘雌航母单元A为随行配体。一旦实战中,合体雌航母单元A提供的作战资源耗尽,即可结束合体退出战斗,进行休整或重新装备。另一艘装备齐全的雌航母单元A随即开始连体接力,形成强大战斗力的后续梯队。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或改进措施: 所述液压连接柱塞B5内具有牵引钢丝绳索B4,所述柱塞接纳腔A3内具有用于挂接所述牵引钢丝绳索B4的绞盘。通过所述牵引钢丝绳索B4与所述绞盘挂接,可引领雌、雄航母单元A、B逐渐靠拢,以实现快速、准确对接。 为提高舰体灵活性,所述雄航母单元B上设有液压连接柱塞容置室B6,以供所述液压连接柱塞B5收放,当雌、雄航母单元A、B要合体时,所述液压连接柱塞B5伸出舰体外;当雄航母单元B分体作战时,将液压连接柱塞B5收回;所述雄航母单元B上设有甲板连接平台容置室,以供所述甲板连接平台B1收放,当雌、雄航母单元A、B需要合体时,所述甲板连接平台B1伸出舰体外;当雄航母单元B分体作战时,将甲板连接平台B1收回。 所述平置螺旋桨A2、B3为升降式,以利于根据海水起伏状态及时调整螺旋桨高度。 如果以雄航母单元B为主舰,则雄航母单元B上设有舰载机跃升台B2。 以上技术特征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对接连体的雌雄航母舰,包括雄航母舰和雌航母舰,其特征在于:包括雄航母单元和雌航母单元,所述雄航母单元舰尾设有甲板连接平台,所述雌航母单元舰尾设有与所述甲板连接平台相配合的甲板连接凹槽;所述雄航母单元舰尾设有公连接件,所述雌航母单元舰尾设有与所述公连接件相配合的母连接件;所述雌、雄航母单元上均设有吃水深度调节机构及稳定平衡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对接连体的雌雄航母舰,包括雄航母舰和雌航母舰,其特征在于:包括雄航母单元和雌航母单元,所述雄航母单元舰尾设有甲板连接平台,所述雌航母单元舰尾设有与所述甲板连接平台相配合的甲板连接凹槽;所述雄航母单元舰尾设有公连接件,所述雌航母单元舰尾设有与所述公连接件相配合的母连接件;所述雌、雄航母单元上均设有吃水深度调节机构及稳定平衡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对接连体的雌雄航母舰,其特征在于:所述吃水深度调节机构为在雄航母单元舰尾设置的沉浮厢及在雌航母单元舰尾设置的沉浮厢;所述稳定平衡机构为在雄航母单元舰尾设置的平置螺旋桨及在雌航母单元舰尾设置的平置螺旋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对接连体的雌雄航母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置螺旋桨为升降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对接连体的雌雄航母舰,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嘉欣
申请(专利权)人:田嘉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