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3909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1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和吸收筒,外壳内上下间隔一定距离设有上花板和下花板,外壳下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烟道,吸收筒为圆柱形的壳体结构,多个吸收筒固定在上花板和下花板间,上花板上设有与吸收筒连通的出气孔,吸收筒侧壁下部开有多个与吸收筒侧壁相切的旋流孔,下花板上设有与旋流孔连通的进气孔,吸收筒内设有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花板和下花板固定的旋流柱,旋流柱外表面固定有导流叶片,导流叶片的螺旋方式是自下而上的阿基米德螺旋线,下花板下方设有雾化喷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采用双旋方式,过饱和烟气经过旋流孔和旋流柱在吸收筒内形成强烈的外旋上升气流,进行离心净化。

A double swirling dust mist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尘雾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湿式除尘是利用洗涤液(一般为水)与含尘气体充分接触,将尘粒洗涤下来而使气体净化的方法。这种除尘方式的结构简单,造价低,特别适宜于处理高温、高湿、易燃、易爆的含尘气体,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部门的空气污染控制与气体净化。相对于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包括湿式静电除尘器)等高效除尘器,现有的湿法除尘(除雾)设备的除尘效率较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石零、向晓东、吴高明等公开了“柔性纤维旋线除雾装置”(ZL201320783148.8)专利技术,该技术在管道中安装柔性纤维旋线除雾装置,充分了利用了纤维线网对水雾的碰撞、拦截、离心分离等复合除雾(除尘)作用,除雾效率高。由于柔性纤维旋线采用变频电机驱动,结构较一般的湿法除尘设备复杂,此外变频电机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日常维护不方便。周琪公开了“高效微旋流除尘除雾装置”(ZL20152059474.2)专利技术,该技术通过微旋流中心筒上设置的微旋流叶片实现含尘气流的离心分离,工业应用中配合雾化喷头使用,除尘(除雾)效率相对较高。由于仅靠微旋流叶片实现气流的旋转,随着旋流筒径的增加,离心分离效果急剧降低。在处理大断面大流量烟气时,其旋流筒个数增加,结构相对复杂,日常维护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通过在吸收筒内设置旋流柱和在旋流柱的外侧固定有导流叶片,以及将导流叶片的螺旋方式设计成自下而上的阿基米德螺旋线,使得过饱和烟气多次被排向吸收筒内壁从而进行离心分离,达到净化含尘烟气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和吸收筒,所述外壳内上下间隔一定距离设有上花板和下花板,所述外壳下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烟道,所述吸收筒为圆柱形的壳体结构,多个所述吸收筒固定在所述上花板和所述下花板间,所述上花板上设有与所述吸收筒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吸收筒侧壁下部开有多个与所述吸收筒侧壁相切的旋流孔,所述下花板上设有与所述旋流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吸收筒内设有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花板和所述下花板固定的旋流柱,所述旋流柱外表面固定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的螺旋方式是自下而上的阿基米德螺旋线,所述下花板下方设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安装在穿过所述外壳的进水管上。进一步的,所述双旋尘雾净化装置还包括污水收集装置,所述污水收集装置包括气流均布板、汇水槽和排污管,所述气流均布板设置在所述下花板下方,所述气流均布板向上倾斜一定角度,所述汇水槽设在所述气流均布板外圈,所述排污管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汇水槽贯通。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均布板的倾角为5到10度。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均布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上凸的气孔。进一步的,所述吸收筒和所述旋流柱同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外壳同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旋流柱上下两端均通过“十”字形的支撑架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花板和所述下花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烟道通过法兰固定在所述外壳上。进一步的,所述旋流孔的个数是3到4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采用双旋方式,过饱和烟气经过旋流孔和旋流柱在吸收筒内分别形成强烈的外旋上升气流,过饱和烟气流速越高,离心力越大,离心分离的效果越强,净化效率越高。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含尘气体依次与气流均布板上的水膜、雾化喷头形成的细水雾和吸收筒内壁的水膜接触,多机理作用下的除尘(除雾)效率高。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吸收筒内壁上被捕集的粉尘和液滴形成连续的水膜不易被高速气流夹带而进入气流,因此不存在由于烟尘/液滴的二次脱落而导致净化效率降低的情况。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主要阻力构件为气流均布板、旋流孔和旋流柱等,因此本体阻力小,故无需改变原有净化系统风机的运行工况。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具有净化效率高、结构简单等特点,广泛适用于湿法除尘、除雾和烟气净化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吸收筒的仰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气流均布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上花板;3、吸收筒;4、旋流柱;5、导流叶片;6、旋流孔;7、进水管;8、雾化喷头;9、法兰;10、排污管;11、汇水槽;12、气流均布板;13、下花板;14、支撑架;15、气孔;16、进气孔;17、出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参照图1-图3所示,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包括外壳1和吸收筒3,外壳1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结构,外壳1内上下间隔一定距离设有上花板2和下花板13,外壳1下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烟道(图中未示出),含尘气流从烟道进入外壳1下部进而上升,吸收筒3为圆柱形的壳体结构,多个吸收筒3固定在上花板2和下花板13间,上花板2上设有与吸收筒3连通的出气孔17,吸收筒3侧壁下部开有多个与吸收筒3侧壁相切的旋流孔6,旋流孔6的个数是3到4个,多个旋流孔6以吸收筒3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下花板13上设有与旋流孔6连通的进气孔16,吸收筒3内设有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花板2和下花板13固定的旋流柱4,旋流柱4外表面固定有导流叶片5,导流叶片5的螺旋方式是自下而上的阿基米德螺旋线,下花板13下方设有雾化喷头8,雾化喷头8安装在穿过外壳1的进水管7上。使用过程中,开启雾化喷头8,在下花板13下方形成细水雾,细水雾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落下,含尘气流从烟道进入外壳1内,含尘气流上升过程中与下落的细水雾逆流运动,充分接触,部分含尘气流被水雾捕集后在重力作用下落下,另外一部分含尘气流形成过饱和烟气上升。过饱和湿烟气通过吸收筒3下部侧壁的旋流孔6切向进入吸收筒3,在吸收筒3内形成螺旋上升的旋转气流。由于靠近吸收筒3中部的气流离心力较弱,而导流叶片5的螺旋方式是自下而上的阿基米德螺旋线,以保证气流自下而上的行程相同,过饱和湿烟气上升过程中,经过旋流柱4时被旋流柱4上的导流叶片5多次扰流,在旋流柱4和吸收筒3之间形成强烈的外旋气流,过饱和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吸收筒,所述外壳内上下间隔一定距离设有上花板和下花板,所述外壳下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烟道,所述吸收筒为圆柱形的壳体结构,多个所述吸收筒固定在所述上花板和所述下花板间,所述上花板上设有与所述吸收筒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吸收筒侧壁下部开有多个与所述吸收筒侧壁相切的旋流孔,所述下花板上设有与所述旋流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吸收筒内设有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花板和所述下花板固定的旋流柱,所述旋流柱外表面固定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的螺旋方式是自下而上的阿基米德螺旋线,所述下花板下方设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安装在穿过所述外壳的进水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吸收筒,所述外壳内上下间隔一定距离设有上花板和下花板,所述外壳下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烟道,所述吸收筒为圆柱形的壳体结构,多个所述吸收筒固定在所述上花板和所述下花板间,所述上花板上设有与所述吸收筒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吸收筒侧壁下部开有多个与所述吸收筒侧壁相切的旋流孔,所述下花板上设有与所述旋流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吸收筒内设有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花板和所述下花板固定的旋流柱,所述旋流柱外表面固定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的螺旋方式是自下而上的阿基米德螺旋线,所述下花板下方设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安装在穿过所述外壳的进水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旋尘雾净化装置还包括污水收集装置,所述污水收集装置包括气流均布板、汇水槽和排污管,所述气流均布板设置在所述下花板下方,所述气流均布板向上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玉锋贾沛石零向晓东姜学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