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变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361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滤波变压装置,用于电连接电位不同的多个电极,包含轴芯及缠绕在该轴芯的导线束单元,该导线束单元包括一条第一导线束,及一条与该第一导线束彼此互绞的第二导线束,该第一导线束具有二条彼此相贴靠的导线,该第二导线束具有一条导线,每一条导线具有一个由导体材料构成的芯部,及一个包覆该芯部且绝缘的外包部,该第一导线束及该第二导线束的各条导线分别以其芯部的末端电连接所述电位不同的多个电极。通过该第一导线束的二条彼此相贴靠的导线,与该第二导线束的导线彼此互绞后再缠绕在该轴芯,以增加线圈电感的自感与互感的磁通量,而具有更好的高频滤波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波变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滤波变压装置。
技术介绍
滤波变压装置若是设置在计算机主板或适配卡上,主要是针对主板或适配卡上的信号进行高频噪声滤波,以减少高频噪声所带来的非理想效应,如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参阅图1及图2,现有的滤波变压装置1包含一个环型磁芯11,及一条缠绕在该环型磁芯11的导线束12,其中,该导线束12由四条导线彼此互绞构成,以形成互感耦合的一次侧电感与二次侧电感,达到对输入信号具有滤波的功能。该现有的滤波变压装置1虽然也可以对高频输入信号(1MHz以上)进行滤波,但随着电子装置高频的电子组件的数量增加,导致电路板上的高频信号随之增加,高频信号造成的非理想效应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滤波变压装置在高频滤波特性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需要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好的高频滤波特性的滤波变压装置。本技术的滤波变压装置,用于电连接电位不同的多个电极,包含轴芯,及缠绕在该轴芯的导线束单元,该导线束单元包括一条第一导线束,及一条与该第一导线束彼此互绞的第二导线束,该第一导线束具有二条彼此相贴靠的导线,该第二导线束具有一条导线,每一导线具有一个由导体材料构成的芯部,及一个包覆该芯部且绝缘的外包部,该第一导线束及该第二导线束的各条导线分别以其芯部的末端电连接所述电位不同的多个电极。本技术的滤波变压装置,该导线束单元还包括一条与该第一导线束及该第二导线束互绞的第三导线束,该第三导线束具有二条彼此相贴靠的导线,且该第三导线束的各条导线分别以其芯部的末端电连接所述电位不同的多个电极。本技术的滤波变压装置,该导线束单元还包括一条与该第一导线束、该第二导线束,及该第三导线束互绞的第四导线束,该第四导线束具有一条导线,且其芯部的末端电连接所述电位不同的多个电极的其中两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第一导线束的二条彼此相贴靠的导线,与该第二导线束的导线彼此互绞后再缠绕在该轴芯,以增加线圈电感的自感与互感的磁通量,而具有更好的高频滤波特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一个现有的滤波变压装置;图2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该现有滤波变压装置的一条由单四线互绞构成的导线束;图3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本技术滤波变压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图4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一条导线束单元;图5是一个剖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一条导线结构;图6是一个等效电路图,辅助说明本技术滤波变压装置的该第一实施例;图7是一个折线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与该现有滤波变压装置在不同频率下的插入损耗比较;图8是一个折线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与该现有滤波变压装置在不同频率下的回波损耗比较;图9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本技术滤波变压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条导线束单元;及图10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本技术滤波变压装置的一个第三实施例的一条导线束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3、图4,本技术滤波变压装置2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轴芯21,及一条缠绕在该轴芯21的导线束单元22。该轴芯21可以是条状或环形的铁芯,也可以是条状或环形的磁芯,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该轴芯21是环形的磁芯。该导线束单元22包括一条第一导线束23、一条第二导线束24,一条第三导线束25,及一条第四导线束26,其中,该第一导线束23及该第三导线束25分别具有二条彼此相贴靠且轴心平行的导线27,该第二导线束24及该第四导线束26分别具有一条导线27,各条导线27分别具有一个由导体材料构成的芯部271,及一个包覆该芯部271且绝缘的外包部272。该第一导线束23、该第二导线束24、该第三导线束25,及该第四导线束26先彼此互绞后再缠绕在该轴芯21,且该第一导线束23的二导线27的第一末端段231、第二末端段232、该第二导线束24的导线27的第三末端段241、第四末端段242、该第三导线束25的二导线27的第五末端段251、第六末端段252,及该第四导线束26的导线27的第七末端段261、第八末端段262露出芯部271,以分别电连接(也就是具导电性的焊接,或穿设连接)多个电位不同的电极。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导线27为一条漆包线,且各条导线27的芯部271截面积皆相同,但不以此为限。该第一导线束23的第一末端段231电连接第一电极,该第一导线束23的第二末端段232电连接电位低于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该第二导线束24的第三末端段241电连接第三电极,该第二导线束24的第四末端段242电连接电位低于该第三电极的第四电极,该第三导线束25的第五末端段251电连接第五电极,该第三导线束25的第六末端段252电连接电位低于该第五电极的第六电极,该第四导线束26的第七末端段261电连接第七电极,该第四导线束26的第八末端段262电连接电位低于该第七电极的第八电极。参阅图6,本技术滤波变压装置2的该第一实施例的等效电路图,缠绕在该轴芯21的第一导线束23形成一次侧的一对电感,缠绕在该轴芯21的第三导线束25形成一次侧的另一对电感,缠绕在该轴芯21的第二导线束24形成二次侧的一个电感,缠绕在该轴芯21的第四导线束26形成二次侧的另一个电感,该第二末端段232电连接该第五末端段251,以形成一次侧的中心抽头,该第四末端段242电连接该第七末端段261,以形成二次侧的中心抽头,并借一次侧的线圈电感的总匝数(缠绕圈数)与二次侧的等效线圈电感的总匝数相同,而在输入信号时滤波,特别是输入信号是高频输入信号(1MHz以上)时有更佳的滤波功能。参阅图7、图8,上述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与现有的滤波变压装置1输入具不同频率的信号时,自图7所示可知,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插入损失(单位为分贝)对不同输入信号频率的表现(正方形标记折线),皆小于该现有的滤波变压装置1,尤其是较高频的情况下,插入损失的差异越大。自图8所示可知,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正方形标记折线)的回波损失对不同输入信号频率的表现,除了1MHz外,皆大于该现有的滤波变压装置1(菱形标记折线)对不同输入信号频率的表现,证明本实施例通过该第一导线束23及该第三导线束25分别具有二条彼此相贴靠且轴心平行的导线27,且对该第一导线束23、该第二导线束24、该第三导线束25,及该第四导线束26进行彼此互绞的结构,加强线圈电感的自感与互感的磁通量,达到较好的高频滤波功效。参阅图9,本技术滤波变压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相似,其差异在于该第二实施例的滤波变压装置少了该第四导线束26,且无二次侧的中心抽头,换句话说,该第二实施例以该第二导线束24缠绕在该轴芯21的匝数相同于该第一实施例的该第二导线束24的匝数加上该第四导线束26的匝数,而使其一次侧的线圈电感与其二次侧的线圈电感等效于该第一实施例,而于输入高频输入信号时达到好的滤波特性。参阅图10,本技术滤波变压装置的一个第三实施例是与该第一实施例相似,其差异在于该第三实施例的滤波变压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波变压装置,用于电连接电位不同的多个电极,其特征在于:包含:轴芯;及导线束单元,缠绕在该轴芯且包括一条第一导线束,及一条与该第一导线束彼此互绞的第二导线束,该第一导线束具有二条彼此相贴靠的导线,该第二导线束具有一条导线,每一条导线具有一个由导体材料构成的芯部,及一个包覆该芯部且绝缘的外包部,该第一导线束及该第二导线束的各条导线分别以其芯部的末端电连接所述电位不同的多个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波变压装置,用于电连接电位不同的多个电极,其特征在于:包含:轴芯;及导线束单元,缠绕在该轴芯且包括一条第一导线束,及一条与该第一导线束彼此互绞的第二导线束,该第一导线束具有二条彼此相贴靠的导线,该第二导线束具有一条导线,每一条导线具有一个由导体材料构成的芯部,及一个包覆该芯部且绝缘的外包部,该第一导线束及该第二导线束的各条导线分别以其芯部的末端电连接所述电位不同的多个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詠民范仲成许汉正戴廷祐郑泓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成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