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状态多分区U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55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状态多分区U盘,包括维护区、只读系统区、测试区和自由读写区;维护区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芯片上设有TF接口;只读系统区包括第二控制芯片和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第二控制芯片与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连接;测试区包括第三控制芯片和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第三控制芯片与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连接;自由读写区包括第四控制芯片和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第四控制芯片与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连接;还包括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分别与第一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第三控制芯片和第四控制芯片连接。该U盘可以方便进行主机的系统还原与维护,同时,数据不容易损坏或丢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状态多分区U盘
本技术涉及U盘,具体涉及多状态多分区U盘。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文件的移动存储催生了U盘的产生,U盘具有即插即用、便携、高容量以及传输速度快等优点。然而,在学校机房或实验室,学生不仅需要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复制,同时还经常需要往主机上安装应用程序和/或对主机的系统进行还原或维护,为了便于进行系统还原或维护,经常在U盘中安装有操作系统,而现有的U盘只具有一个分区,因此在数据存储或系统还原、维护过程中,容易造成U盘中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或实验数据的损坏或丢失,同时一个分区没有维护分区,风险较大。目前学校的机房因为使用硬盘还原卡,数据容易忘记拷贝或者数据泄露。因此,如何保证U盘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长时间保存,以便于对主机进行系统还原或维护,同时方便每个人保管好自己的数据,方便应用程序的安装,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状态多分区U盘,解决了现有U盘只具有一个存储空间,容易造成数据损坏或丢失的问题,便于对主机进行系统还原或维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多状态多分区U盘,包括维护区、只读系统区、测试区和自由读写区;所述维护区包括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上设有TF接口;所述只读系统区包括第二控制芯片和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与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连接;所述测试区包括第三控制芯片和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所述第三控制芯片与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连接;所述自由读写区包括第四控制芯片和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所述第四控制芯片与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连接;还包括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所述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第三控制芯片以及第四控制芯片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第一LED灯,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第二LED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上还设有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三控制芯片上还设有第二控制开关。进一步地,所述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采用VL812HUBQFN7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所述的多状态多分区U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U盘具有多个分区,并且每个分区内的存储的内容和存储状态不同,方便用户对主机进行系统还原、应用程序安装以及普通数据的存储,同时,可以避免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损坏或丢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多状态多分区U盘的结构图的第一种形式;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多状态多分区U盘的结构图的第二种形式;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多状态多分区U盘的结构图的第三种形式。图中:1、维护区,10、第一控制芯片,11、TF卡,12、第一LED灯,2、只读系统区,20、第二控制芯片,21、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22、第二LED灯,23,第二通用USB接口,30、测试区,31、第三控制芯片,31、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32、第一控制开关,33、第一通用USB接口,4、自由读写区,40、第四控制芯片,41、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42、第二控制开关,5、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多状态多分区U盘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维护区1、只读系统区2、测试区3和自由读写区4;所述维护区1包括第一控制芯片10,所述第一控制芯片10上设有TF接口,TF接口可以连接TF卡;所述只读系统区2包括第二控制芯片20和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NAND)21,所述第二控制芯片20与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21连接;所述测试区3包括第三控制芯片30和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31,所述第三控制芯片30与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31连接;所述自由读写区4包括第四控制芯片40和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41,所述第四控制芯片40与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41连接;还包括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5,所述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5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10、第二控制芯片20、第三控制芯片30以及第四控制芯片40连接。具体地,在本技术公开的多状态多分区U盘中,只读系统区2中(即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存储有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或其它操作系统)可以用于对主机进行系统的还原和维护,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中存储有用户自己需要使用的应用程序(例如JAVAJDK,JBOSS,DOCKER等应用程序),以便于使用U盘在主机上安装用户需要使用的应用程序,在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中可以进行平时数据的读写、以及系统运行时的临时文件的存储,当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只读系统区)出现故障无法对主机的系统进行还原或维护时,可以在维护区的TF接口上插入具有操作系统的TF卡,用TF卡对主机进行系统的还原或维护。在本技术公开的U盘中,由于U盘具有多个计算机闪存设备,每个计算机闪存设备的存储状态(只读系统区中只能进行读取,维护区、测试区和自由读写区可以进行读写)和存储数据的类型均不同,使得便于使用该U盘对主机进行系统还原或维护,同时,可以进行数据的存储以及程序的安装,同时,不至于数据的损坏或丢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第一LED灯12,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第二LED灯22。当维护区或只读系统区中有数据读取时,LED灯可以进行显示,便于用户了解U盘的使用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上还设有第一控制开关32,所述第三控制芯片上还设有第二控制开关42。控制开关可以控制只读系统区和测试区是否与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进行连接,当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断开时,只读系统区和测试区与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断开连接,使得主机上无法识别只读系统区和测试区,以避免对只读系统区和测试区进行错误的操作造成数据的损坏或丢失。当需要对主机进行系统还原或维护时,可以打开第一控制开关,只读系统区与主机进行连接以进行系统的还原或维护,当需要安装用户的应用程序时,可以打开第二控制开关,测试区与主机连接,以便于进行应用程序的安装。具体地,优选地,只读系统区2、测试区3和自由读写区4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芯片、第三控制芯片和第四控制芯片采用IC1114或PS2251-68-48芯片,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NAND)、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NAND)和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NAND)采用K9F2G08U0C芯片。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采用VL812HUBQFN76。由于VL812HUBQFN76芯片自带TF接口,因此可以使得第一控制芯片与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为一体结构,VL812HUBQFN76芯片具有4个USB3.0接口,可以用于分别与第二控制芯片、第三控制芯片和第四控制芯片进行连接,同时,该芯片上具有TF接口,可以直接连接TF卡。图2是本技术公开的多状态多分区U盘的第二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该U盘包括维护区1、只读系统区2和测试区3,维护区1包括第一控制芯片10,所述第一控制芯片10上设有TF接口,TF接口可以连接TF卡;所述只读系统区2包括第二控制芯片20和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NAND)21,所述第二控制芯片20与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21连接,所述测试区3包括第三控制芯片30和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31,所述第三控制芯片30与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31连接,同时,第三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第一通用USB接口33。该结构的U盘由于具有只读系统区和测试区,只读系统区中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状态多分区U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维护区、只读系统区、测试区和自由读写区;所述维护区包括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上设有TF接口;所述只读系统区包括第二控制芯片和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与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连接;所述测试区包括第三控制芯片和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所述第三控制芯片与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连接;所述自由读写区包括第四控制芯片和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所述第四控制芯片与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连接;还包括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所述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第三控制芯片以及第四控制芯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状态多分区U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维护区、只读系统区、测试区和自由读写区;所述维护区包括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上设有TF接口;所述只读系统区包括第二控制芯片和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与第一计算机闪存设备连接;所述测试区包括第三控制芯片和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所述第三控制芯片与第二计算机闪存设备连接;所述自由读写区包括第四控制芯片和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所述第四控制芯片与第三计算机闪存设备连接;还包括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芯片,所述通用串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铁成薛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