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通气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25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通气润滑结构,包括通气油道、通气孔、回油孔、回油挡板和回油槽;所述通气油道设于变速器壳体内并与外界连通;所述通气孔和回油孔均使得所述通气油道与变速器内腔连通,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通气孔下方;所述回油挡板装设于变速器壳体并与所述通气孔间隔相对;所述回油槽设于所述回油挡板下方的变速器壳体并通往安装输入轴的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回油挡板和通气油道结构,防止在齿轮高转速的情况下甩出的润滑油通过通气器溢出,也能使轴承和变速器输入轴处的连接花键得到充分润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制造容易、安装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通气润滑结构
本技术涉及高转速新能源汽车变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通气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变速器输入轴上与电机连接的花键在高转速下需得到充分的润滑。现有新能源汽车变速器,一般在变速器壳体上方设有通气器。现有的通气器的孔垂直向下通向变速器内部,腔内齿轮在高转速的情况下甩出的油会通过腔内通气器孔从通气器溢出,造成通气器处漏油,不能润滑连接花键。虽然目前有些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壳体在内部增加了复杂的隔油筋板,但也不能完全保证高转速下润滑油不从通气器处溢出,而且还增大了壳体铸造以及加工的难度,不便于生产制造。如申请号为CN201721431366.X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具有挡油机构的变速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相互连接而形成内腔的端壁和侧壁,所述端壁设有轴孔;通气孔,其设置于壳体,用于连通壳体内腔和外界;挡油机构,其设置于所述通气孔与轴孔之间;所述挡油机构由端壁向外延伸构成,该挡油机构向外延伸的端部和壳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挡油机构朝向通气孔的内壁和与其相连的壳体端壁之间的夹角θ为钝角。该技术方案的变速器可以在不增加加工成本以及加工难度的前提下有效的避免润滑油渗出以及变速器内外气压不均的现象,同时增加了变速器结构强度,有利于变速器齿轮的润滑,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然而该技术方案结构较复杂,而且也没能利用变速器飞溅的润滑油来润滑电机和变速器之间的连接花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通气润滑结构。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通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油道、通气孔、回油孔、回油挡板和回油槽;所述通气油道设于变速器壳体并与外界连通;所述通气孔和所述回油孔均使得所述通气油道与变速器的内部连通,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通气孔下方;所述回油挡板装设于变速器壳体并与所述通气孔间隔相对;所述回油槽设于所述回油挡板下方的变速器壳体并通往用于安装输入轴的轴承。优选地,所述回油挡板呈Z形,其包括分别与所述通气孔和所述回油孔相对的第一挡板部和第二挡板部,还包括使所述第一挡板部和所述第二挡板部相连的第三挡板部。优选地,所述回油挡板与变速器壳体之间形成向所述通气孔方向逐渐变窄的通气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三挡板部和所述第二挡板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部垂直于所述通气孔,所述第二挡板部垂直于所述回油孔。优选地,所述轴承被定位在一凸台处,所述凸台形成于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凸台中心形成一内腔,所述内腔设有与所述通气油道相连的过油孔,所述通气油道的末端通过一油管连接到所述输入轴。优选地,所述油管与一设于所述输入轴的中心的孔道相连。优选地,所述通气油道内设有堵头,所述堵头将所述过油孔和所述回油孔隔开。优选地,所述回油挡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变速器壳体的加强筋上。优选地,所述通气油道上设有通气器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益是:通过合理设置回油挡板和通气油道结构,防止在齿轮高转速的情况下甩出的油通过通气器溢出,也能使轴承和变速器输入轴处的连接花键得到充分润滑;具有制造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通气润滑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通气器组件;2-回油挡板;3-通气孔;4-回油孔;5-回油槽;6-堵头;7-第一过油孔;8-第二过油孔;9-通气油道;10-油管;11-输入轴;12-第一挡板部;13-第二挡板部;14-第三挡板部;15-变速器壳体;16-变速器内部;17-通气通道;18-凸台;19-内腔;20-孔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中所述的“上”、“下”、“上方”、“下方”仅用于方便描述说明书附图中显示的相对位置,并非用于限定部件在实际空间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通气润滑结构包括通气油道9、通气孔3、回油孔4、回油挡板2和回油槽5;通气油道9设于变速器壳体15并与外界连通;通气孔3和回油孔4均使得通气油道9与变速器内部16连通,回油孔4位于通气孔3下方;回油挡板2设于变速器壳体15并与通气孔3间隔相对;回油槽5设于回油挡板2下方的变速器壳体15并通往用于安装输入轴11的轴承。回油挡板2呈Z形,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变速器壳体15的加强筋上。回油挡板2包括分别与通气孔3和回油孔4相对的第一挡板部12和第二挡板部13,还包括使第一挡板部12和第二挡板部13相连的第三挡板部14。优选地,回油挡板2与变速器壳体15之间形成向通气孔3的方向逐渐变窄的通气通道17。优选地,第三挡板部14和第二挡板部1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优选地,第一挡板部12垂直于通气孔3,第二挡板部13垂直于回油孔4。这样当变速器内部16的齿轮高速旋转时,甩出飞溅的大部分油会被回油挡板2挡住并回流到变速器内部16,少部分油通过回油槽5和回油挡板2与变速器壳体15之间的间隙甩进通气孔3的油也能够经过回油孔4以及回油槽5流回变速器内部16,避免通气孔3内形成积油,从而防止变速器内部16的齿轮高速旋转甩出的油从通气器组件1处泄漏。优选地,输入轴11的轴承被定位在凸台18处,凸台18形成于变速器壳体15上,凸台18的中心形成内腔19,内腔19设有与通气油道9相连的第一过油孔7和第二过油孔8,通气油道9的末端通过油管10连接到输入轴11。油管10与设于输入轴11中心的孔道20相连。优选地,通气油道9内设有堵头6,堵头6将第一过油孔7、第二过油孔8与回油孔4隔开。通气油道9上设有通气器组件1。变速器内部16的润滑油流经输入轴11的轴承孔内壁的通道(图中未示出)进入到内腔19,再经过输入轴11的轴承底部的变速器壳体15上设置的第一过油孔7和第二过油孔8流到通气油道9内,再通过油管10输送到输入轴11前端的花键(图中未示出)处。另外,通气油道9内的堵头6能够防止输入轴11以及通气油道9围成的区域内形成积油,以免影响通气器组件1的通气效果。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技术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通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油道、通气孔、回油孔、回油挡板和回油槽;所述通气油道设于变速器壳体并与外界连通;所述通气孔和所述回油孔均使得所述通气油道与变速器的内部连通,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通气孔下方;所述回油挡板装设于变速器壳体并与所述通气孔间隔相对;所述回油槽设于所述回油挡板下方的变速器壳体并通往用于安装输入轴的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通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油道、通气孔、回油孔、回油挡板和回油槽;所述通气油道设于变速器壳体并与外界连通;所述通气孔和所述回油孔均使得所述通气油道与变速器的内部连通,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通气孔下方;所述回油挡板装设于变速器壳体并与所述通气孔间隔相对;所述回油槽设于所述回油挡板下方的变速器壳体并通往用于安装输入轴的轴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通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挡板呈Z形,其包括分别与所述通气孔和所述回油孔相对的第一挡板部和第二挡板部,还包括使所述第一挡板部和所述第二挡板部相连的第三挡板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通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挡板与变速器壳体之间形成向所述通气孔方向逐渐变窄的通气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通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部和所述第二挡板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江郭能朱先玲舒元林吴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越博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