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健专利>正文

一种止退防松螺母、车辆、发电设备以及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240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止退防松螺母、车辆、发电设备以及轨道,止退防松螺母包括:底螺母,底螺母内设有轴向通孔且底螺母上设有多个第一锁紧齿;顶螺母,顶螺母套设于底螺母外且与底螺母螺纹连接,顶螺母上设有多个第二锁紧齿,其中,顶螺母能沿预设方向旋转,以使底螺母与轴向通孔内的工件抵靠,且第一锁紧齿与第二锁紧齿在预设方向的反方向上抵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止退防松螺母,顶螺母能沿预设方向旋转,以使底螺母与轴向通孔内的工件抵靠;同时,第一锁紧齿与第二锁紧齿在预设方向的反方向上抵靠,此时底螺母与顶螺母相对锁定,能够防止因振动等造成底螺母与顶螺母产生相对滑动,进而使底螺母与工件稳定地保持抵靠状态,实现底螺母的防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退防松螺母、车辆、发电设备以及轨道
本技术紧固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止退防松螺母、一种车辆、一种发电设备以及一种轨道。
技术介绍
螺栓连接防松是机械工程领域非常重要的环节。现有国内螺栓的防松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增加摩擦力的方法有如设置弹簧垫圈、双螺母、锁紧垫圈、扣紧螺母、尼龙嵌件化学涂胶等方法等,但在重荷载、剧烈振动、恶劣环境条件下可靠性不稳定,且单颗尼龙防松螺母因其在旋转拧紧过程中对尼龙有破环作用,从而会导致尼龙对螺栓螺纹摩擦力不足而影响防松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退防松螺母。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设备。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止退防松螺母,包括:底螺母,底螺母内设有轴向通孔且底螺母上设有多个第一锁紧齿;顶螺母,顶螺母套设于底螺母外且与底螺母螺纹连接,顶螺母上设有多个第二锁紧齿,其中,顶螺母能沿预设方向旋转,以使底螺母与轴向通孔内的工件抵靠,且第一锁紧齿与第二锁紧齿在预设方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退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螺母(10),所述底螺母(10)内设有轴向通孔(11)且所述底螺母(10)上设有多个第一锁紧齿(12);顶螺母(20),所述顶螺母(20)套设于所述底螺母(10)外且与所述底螺母(10)螺纹连接,所述顶螺母(20)上设有多个第二锁紧齿(24),其中,所述顶螺母(20)能沿预设方向旋转,以使所述底螺母(10)与所述轴向通孔(11)内的工件抵靠,且所述第一锁紧齿(12)与所述第二锁紧齿(24)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退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螺母(10),所述底螺母(10)内设有轴向通孔(11)且所述底螺母(10)上设有多个第一锁紧齿(12);顶螺母(20),所述顶螺母(20)套设于所述底螺母(10)外且与所述底螺母(10)螺纹连接,所述顶螺母(20)上设有多个第二锁紧齿(24),其中,所述顶螺母(20)能沿预设方向旋转,以使所述底螺母(10)与所述轴向通孔(11)内的工件抵靠,且所述第一锁紧齿(12)与所述第二锁紧齿(24)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退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螺母(10)包括:端部(13),所述第一锁紧齿(12)设于所述端部(13)上;筒体(14),与所述端部(13)固定连接且所述筒体(14)上设有至少一个盲槽(142),所述顶螺母(20)与所述筒体(14)螺纹连接,其中,所述顶螺母(20)沿预设方向转动时,所述顶螺母(20)的内壁挤压所述筒体(14)的侧壁,以使所述筒体(14)的侧壁与所述轴向通孔(11)内的工件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退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槽(142)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盲槽(142)沿所述筒体(14)的周向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退防松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槽(142)为4个。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退防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陈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