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水器进出水口防漏垫圈,是将防漏垫圈设计成一体成型的圆柱状管体,其纵剖截面的三个边角为90度角,另一边角为圆弧角;垫圈内外圆周面无毛边为平滑面,完全吻合滤水器进出水口与接头和水管间或相关配合件接合处的形状,使其接合面完全密合无丝毫空隙,且由于其接合面的密合与90度边角接合设计,令该防漏垫圈多次重复使用后,仍无一丝丝的漏水现象。本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且防水止漏效果显著。(*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水器进出水口处的防漏垫圈。
技术介绍
滤水器由一滤筒内设置滤材后并在滤筒上螺设一滤筒盖而成,或是将滤材设置于一密闭容器内而成。无论是可折卸的滤水器或是不可折卸滤材的滤水器,其上都必须开设有进出水口,且于进出水口中需分别设一接头,以方便衔接管路使用。既有接头,则在接头与滤水器或滤筒盖上之进出水口间,必须设置防漏垫圈,以杜绝漏水。目前的防漏垫圈,其截面为圆形,如图6所示。由于考虑其制造成本问题,绝大多数业者皆采用一次射出成型数百个以上,然而遇有模具不够精密或精密度不够或模具间有误差或机械连接件间有空隙等等时,远离模具中心轴的大多数防漏垫圈,便会产生变形或尺寸不符规定等情形。再加上制造上会让每个防漏垫圈上皆留有连接的毛边,及防漏垫圈与接头和滤水器三者间皆是点线接合,导致使用上不仅不耐重复使用,而且容易发生漏水情形。要不就是必须仰赖使用者用力压迫该防漏垫圈,令该防漏垫圈产生极大变形后将接头与滤水器进出水口间的间隙完全堵塞,方能止水堵漏。但又因防漏垫圈的截面为圆形,与其接头和滤水器等三者间皆是点线接合,当其受压力而变形时,虽可防漏,但也可能因此在与接头和滤水器之间易产生空隙,反而造成更严重的漏水现象,这也就是为何传统的防漏垫圈产品不耐重复使用的主要原因。以下列举现有防漏垫圈最常应用于滤水器进出水口与接头和连接管之两种防水衔接结构示意图。图4、5所示,防漏垫圈应用于密闭容器或滤筒盖1之进出水口10上螺接接头2内,由图4可知,该防漏垫圈4是利用T形套头31套置于水管3外径上后,再一并插入接头2的内孔中,T形套头31前端外径上有锥凸块310及轴上开设有复数槽孔311,因具有弹性,便于插入接头2内孔中顶抵防漏垫圈4。防漏垫圈4置于T形套头与水管的前端,以封密接头2和T形套头与水管3间的间隙,从而止水防漏。然而由于该传统防漏垫圈4之截面为圆形体,且其外圆周面上有毛边40的存在,由粗糙的毛边40抵触接头的内孔壁上,与T形套头及水管3等四面皆是点或线接触,如果处在高水压的环境中,难免不发生漏水现象。故其止水防漏性能不太好,在市场上常有所闻。若遇有毛边40非在其正外圆周的一半处时,其漏水的机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第二种如图7、8所示,是将该防漏垫圈4直接套于密闭容器或滤筒盖1之进出水口10内,再硬压入一环套5,环套5上夹有一外围割分成有复数个金属弹片500之C形夹50,该C形夹上每一金属弹片皆凸出环套5外径上。再利用一T形套头31套置于水管3外径上,T形套头结构与前述相同。此种接合结构虽然有应用硬质之C形夹50来固定环套5与T形套头31,但其防漏垫圈4仍与前述一样,由于该防漏垫圈之截面为圆形体,且外圆周面上有毛边40的存在,由粗糙的毛边抵触于进出水口10的内孔壁上,与T形套头及水管3等四面皆是点或线接触。如处在高水压环境中,难保不发生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水器进出水口防漏垫圈。避免现有垫圈不耐重复使用和接合处易漏水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滤水器进出水口防漏垫圈,该防漏垫圈为一体成型的圆柱状管体,其纵剖截面的三个边角为90度角;另一边角为圆弧边角,利于水管的插入。垫圈内外圆周面为平滑面,垫圈完全吻合滤筒盖进出水口或滤水器外壳体进出水口与接头和水管间之接合处的形状。使其接合面完全密合无丝毫空隙,且由于其接合面的密合与90度边角接合设计,令该防漏垫圈多次重复使用后,仍无一丝丝的漏水现象。本设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防水止漏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应用于滤水器进出水口的剖视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应用于另一滤水器上剖视放大图;图4为现有防漏垫圈应用于滤水器上盖之立体示意图;图5为现有滤水器结构组合剖视及防漏垫圈位置放大图;图6为现有防漏垫圈立体剖面示意图;图7为现有防漏垫圈应用于另一类型滤水器上盖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现有滤水器结构组合剖视及防漏垫圈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一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由图可知,本技术的防漏垫圈为一体成型的圆柱管状体6,纵剖截面的三个边角皆为90度角60;另一边角为圆弧角61,以利水管3插入。垫圈内、外圆周面62为无毛边的平滑面。当应用于滤筒盖或滤水器外壳体1之进出水口10及水管3内时,其三个90度边角正巧完全吻合于进出水口10之内孔壁及边角和水管3之外圆周面,如图2、3所示。使其所有的边角及边面皆与相关连接件之相对接触面完全贴合,形成全面性的接合。尤其是贴合于进出水口10及水管3内之90度边角60,三者更是完全吻合成一体。即使重复多次使用,也不会改变其与进出水口10内孔壁和相关连接件之相对接触面完全贴合的事实。又由于其与进出水口10内孔壁和相关连接件之相对接触面系全面性的接触,因此,即使对其施再大的压力,在其变形中也不会象现有防漏垫圈那样产生空隙,反而只会提高其与其他相关连接件(或配合件)间的密合性。故本设计不但能轻松达到止水防漏的目的,而且多次重复使用也不会发生漏水现象。以上所述,仅为本设计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申请所做的均等设计变化,均为本案的技术所涵盖。权利要求1.滤水器进出水口防漏垫圈,其特征在于防漏垫圈为一体成型的圆柱状管体,其纵剖面的三个边角为90度角,另一边角为圆弧边角;垫圈内外圆周面为平滑面,垫圈完全吻合滤水器进出水口与接头和水管间接合处的形状。专利摘要滤水器进出水口防漏垫圈,是将防漏垫圈设计成一体成型的圆柱状管体,其纵剖截面的三个边角为90度角,另一边角为圆弧角;垫圈内外圆周面无毛边为平滑面,完全吻合滤水器进出水口与接头和水管间或相关配合件接合处的形状,使其接合面完全密合无丝毫空隙,且由于其接合面的密合与90度边角接合设计,令该防漏垫圈多次重复使用后,仍无一丝丝的漏水现象。本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且防水止漏效果显著。文档编号F16J15/10GK2895901SQ20062004995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7日专利技术者林茂昌 申请人:林茂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滤水器进出水口防漏垫圈,其特征在于:防漏垫圈为一体成型的圆柱状管体[6],其纵剖面的三个边角为90度角[60],另一边角为圆弧边角[61];垫圈内外圆周面[62]为平滑面,垫圈完全吻合滤水器进出水口[10]与接头[2]和水管[3]间接合处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茂昌,
申请(专利权)人:林茂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